浙江切换
新闻
倒逼转型 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2015
07/13
15:27

2015年中经济形势调查系列报道(10)浙江篇(下)本报记者

徐谷明

江宜航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浙江经济一度“野蛮生长”。改革开放以来的前30年,浙江经济一直以11.8%的年均速度走在全国前列。然而,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浙江经济陷入“成长的烦恼”。

面对严峻挑战,浙江省委、省政府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客观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顺应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趋势性变化,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增长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促使经济发展稳步进入新的运行常态,逐步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现在做企业,真的很难。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利润越来越少,有时候为了维持企业运转,明知道不赚钱的订单也不得不接。”在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座谈时,兴惠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屠叶华和柳桥集团行政副总孙建丽如是表示。

孙建丽说,作为一家以羽绒产业为主的企业集团,近年来为了活着,不仅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杀进了房地产业,同时也进行了技术创新,于2013年成立了羽绒及其制品国家检测室。

“多元化发展之路并不好走,从萧山的情况来看,在我们周边,企业死了一大片。”孙建丽说,毕竟隔行如隔山,公司逐步在收缩其他产业,回归主业,做自己擅长的羽绒产业。

在孙建丽等人看来,经过多年发展,浙江前期经济快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诸如发展不平衡、要素利用效率低下、过度依赖外部需求、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矛盾正在逐步显现。

海宁市提供的材料显示,海宁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了28%,一般来说,如果开发强度达到30%以上,人和自然就难以和谐相处了。

“土地成为制约海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海宁市要素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孙明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按规划海宁到2020年可新增建设用地6万亩,目前已用4万亩,今后6年每年只有不到3000亩可用。

“此外,在2013年海宁开展的工业用地绩效调查中,全市规上企业亩均税收为9.53万元,规下企业亩均税收为3.27万元,全市总体平均水平为8.56万元/亩,这说明海宁的产出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孙明华说。

据他介绍,由于受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加上外省招商引资的门槛相对较低,造成浙江省民营企业转而迁往外省甚至是东南亚等国,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倒逼转型

在此背景下,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要素供给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13年9月11日,海宁市率先在浙江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探索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据孙明华介绍,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海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排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措施。

一是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调整提高原有土地等级划分,将城镇土地使用税从每平方米3元/年调整至6元/年,再根据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分类分档减免。

二是差别化用电。对A、B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能耗在标准之内部分(国家行业标准)执行正常电价,能耗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内部分提高0.1元/千瓦时,超限额一倍以上提高0.3元/千瓦时;对C类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能耗在限额标准以内提高0.1元/千瓦时,标准以上提高0.3元/千瓦时。

三是差别化用能。率先建立实施用能总量核定和交易制度,对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或新增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差别化核定用能总量,以2011、2012两年用能量最高值为基准值,分别按单耗水平低于或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五年规划目标值,A类重点扶持类企业按基准值的100%、98%核定;A类鼓励提升类企业按基准值的98%、96%核定;B类按基准值的94%、92%核定;C类企业按基准值的90%、88%核定,并实行核定配额内不收费、新增用能量有偿申购、超限额差别加价收费制度。

四是差别化污水处理收费。对污水入网工业企业实行多因子复合加价收费制度(化学需氧量、酸碱度、悬浮物、磷酸盐、氨氮5种),并根据评价结果和行业特点实施差别化征收。目前实施多因子复合计价收费的234家工业企业入网污水量,占全市工业污水入网总量的77%。

五是差别化用水。对C类企业实行差别水价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管理,差别水价执行标准在现行水价基础上每吨水增加1元,超计划用水量实行分档累进加价收费。

六是差别化排污总量和价格核定。差别化核定企业年度减排任务,A类减排任务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平均年度减排任务的50%;B类工业企业平均分三档,分别执行平均减排任务的1倍、1.5倍和2倍;C类为4倍。差别化核定排污权交易价格,A类为基准价,B类为基准价的1.5、2、2.5倍,C类为4倍。

“改革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差别化政策的倒逼和激励,企业主动转型意愿更加强烈,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为打好经济转型"组合拳"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数据显示,一年多的实践,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带来了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68.4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在去年投资增长2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5%的基础上,2014年全年我们完成投资448亿元,增长21.7%,实现财政总收入108.49亿元,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60.03亿元,增长14.36%,以上总量、增速均列嘉兴第一、全省前位。”孙明华说。

来自浙江省经信委提供的信息显示,2014年,浙江共淘汰关停印染、造纸、化工企业1134家,原地整治提升企业完成2153家,搬迁入园企业342家;整治关停各类低端落后小企业(作坊)1.88万家。

“今年,浙江省将继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和超能耗限额用能惩罚性加价实施力度外,还将逐步建立企业综合分类评价机制。全年计划整治淘汰10000家低端落后企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罗延发表示。

政策助推

自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后,曹康傅就一直在为用地发愁。

作为嘉兴市捷豪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解决企业发展用地是他的工作重点之一。

“所有的空地都盖上了房子,车间也由原来的一层加盖成了两层,但还是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推开会议室的窗户,曹康傅指着工厂繁忙的生产车间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捷豪清洁用品公司主要以生产拖把为主,以及碗刷、清洁球、橡胶刷子等清洁用具。

“去年6月,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除了传统的清洁用品外,我们重点转向了汽车脚垫等汽车用品生产,形势非常喜人,生产一直供不应求。现在着急的是,客户要我们增加新的品种,但却苦于没有生产场地。”曹康傅说。

为了推进像捷豪这样传统企业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12年4月28日,浙江颁布了全国第一个工业强省五年规划——《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切实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的总体目标以及10大重点任务。

从浙江各地区的具体行动来看,都在积极对传统制造业做“减法”,对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加法”。

“萧山区将通过三年努力,实现1000家左右企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新增千亿级产业集群1个,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萧山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健发展。”萧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科长王卓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称。

2015年,浙江将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元资金推进“机器换人”。事实上,作为全省重点布局的机器人产业园所在地,“机器换人”是萧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引擎,并稳步释放着“机器红利”,倒逼萧山“低、小、散”产业加快转型。萧山每年将实施600个以上机器换人项目、40个以上机联网、厂联网项目,打造智能工厂。

除了“机器换人”战略外,浙江在打造金融财富集聚区也备受关注。据杭州市西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湖区着力引进银行、证券、期货、金融、投资等龙头企业,加强政府引导,推进政银企合作。”

西湖区提供的材料显示,2014年西湖区共集聚金融类企业428家,实现财政总收入3.38亿元和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荣获“2014浙江十大金融创新工程(集聚区)”称号。

备受关注的是,目前西湖区已引进落地阿里巴巴网商银行、浙商创投总部、珀莱雅总部等大项目。计划通过7年时间,投入180亿元,建设200万平方米以上办公楼宇,引进1000家以上科技类企业、60家以上企业总部、50家以上研发中心,实现区域年产值超300亿元、税收突破20亿元(2014年实现税收28亿元),把西溪谷打造成为“高新技术引擎、生态文化长廊、创新创意高地”。

“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转型、高端项目引进、高强度配套,重点依托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西湖区升级“重器”——杭州云谷,位于三墩双桥区块,总用地面积约17.18平方公里,定位为世界级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源地和杭州智慧城市新引擎。目前该区域纳入城市总规调整范围已上报国务院,阿里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谷国际公学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加快落地。

电子商务成培育重点

三个月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红利之下,杭州如何推进跨境电商建设,备受外界关注。

今年6月24日,杭州市发布《2015年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通知?穴征求意见稿?雪》,杭州将从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在这份意见稿中,杭州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培育。比如,对于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且每年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给予不超过3万元的一次性扶持。

此外,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事实上,除了对跨境电子商务主体的培养,杭州很重视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的建设,为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服务。”

据悉,杭州对年成交额超过1亿美元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每招引1家年进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在平台上开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给予不超过2万元的扶持,扶持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对年成交额超过1亿美元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成交额年增幅超过1000万美元的,给予不超10万元的扶持;超过5000万美元的,给予不超50万元的扶持;超过1亿美元的,给予不超100万元的扶持。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嘉兴市商务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锐意改革创新、着力扩大开放、突出转型提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市商务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据浙江电商网统计,嘉兴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07.58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嘉兴所辖五县市全部入围中国电商百佳县,全市淘宝村数量13个,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淘宝“特色中国 嘉兴馆”和一号店“特产中国 嘉兴馆”近日上线,推动嘉兴市传统产业借助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发展。

嘉兴市商务局综合处副处长沈洪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嘉兴要努力抓好接轨上海平台对接工作,推动嘉兴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上海各类平台的对接和协作,建成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等临沪经济区,“加强区域合作,设立中国?穴上海?雪自由贸易试验区嘉善项目协作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自贸区服务中心项目。”

沈洪表示,“当前国内外贸的传统红利逐渐消失,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价格的渠道,还吸引了许多电商企业、传统的零售贸易企业进入。”

事实上,如今涉足跨境电商的浙江本地企业,早已不局限于阿里巴巴。以生意宝(002095,股吧)、浙江富润(600070,股吧)、恒生电子(600570,股吧)等为代表的A股上市公司,或加大跨境电商投资,或正在布局跨境电商产业。

此外,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从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可见一斑。杭州海关统计,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逆势大幅增长。中国?穴杭州?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起步良好,4月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出口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7倍,环比增长1倍。在此带动下,1—5月份,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4.3亿元,增长317.1倍。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