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快递业的四大“掌门人”从这里崛起、“农村淘宝”全国第一单从这里发出、乡村老人的健康被“网上追踪”、县委党校成了国内县长们的“电商大学”……
“互联网+”在浙江桐庐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突围的主要手段,也成了强化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的支撑。
“一根网线”使制笔之乡重焕生机
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目前占据全国快递业近60%市场份额的“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掌门人”全部来自桐庐。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下游环节,用户至上、注重创新的快递业与生俱来拥有互联网基因,然而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的碰撞,也产生了非同寻常的火花。
制笔是桐庐的传统优势产业,县内有制笔及配套企业700多家,年产量达到66亿支,占全国的40%。2007年起国际市场萎缩加上代工市场向东南亚转移,大批企业业务量下降,不得不跨界谋发展,从外贸转为内销、从线下转到线上。
融入互联网因素后,大批制笔企业电商销售平台的快速成长效应很快实现。业务量一度下降70%的杭州至尚创美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华说,今年企业的线上线下销售额基本持平,“在网络上,我们的成本投入只要线下的五分之一。”
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互联网+制笔”的融合,又带动了他的老本行——外贸和线下经营,2014年公司的外贸销售起死回生,今年泰国、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零售商都通过网络找到了他,第一笔货款100万美元已到账。
“与之前替别人做嫁衣裳、贴牌出口不同,我现在通过网络用自己的品牌打开了国际市场。”张振华对于这样的回归非常骄傲,今年他还要在浙江开发2000个终端店客户,开拓O2O模式,通过线上营销带动线下经营。
发出“全国第一单”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4年10月29日,桐庐金家村村民罗秋英来到村里的小卖部,通过老板娘在网上购买了一些女儿出嫁的嫁妆,这一笔看似平常的买卖背后却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农村淘宝”的中国第一单,这个网店也是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的全国第一个村级服务站。
不到一年,桐庐已建成108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
为解决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一级快递商把商品送到县城运营中心后,桐庐当地邮政全面接盘二级快递商,负责将商品送达至各个村淘点——当地县政府给予了1.5元/件的快递补贴。
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农村淘宝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农村老百姓提供了便利的网购服务,更重要的是“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打通。桐庐县如今已兴起了300多家农产品电商,全县一半以上的农产品都开始走网上销售渠道。
元月份,富春江镇的芦柑熟了,往年这时种植大户江大伯都会坐在家里,等着水果贩子上门收购,7角每斤的收购价好多年没有变过,4万多斤的芦柑只能卖出3万多块。
可今年情况变了。当地安厨电子商务公司了解到江大伯的情况,迅速把芦柑在网络平台上线,仅仅一天时间,以2.5元每斤的价格把4万多斤芦柑销售一空。
百姓受惠“数据治理”县长云集“电商大学”
在桐庐县,随着“智慧民生”项目的建设推进,乡村的河流环境、农民的身体状况等数据全都装进互联网数据库里,工作人员动动鼠标,就可以把环保、医疗等民生情况“一网打尽”。
在江南镇环溪村的村民卫生服务站里,记者看到医生周小军正在通过远程视频设备,向上海瑞金医院桐庐分院的专家咨询一个患慢性病的村民近期病情。
镇党委书记施伟说,村里60岁以上老人的多项健康指标都进入互联网,其中约50人由于心脏问题比较严重,卫生院给他们每人发放了一只腕表,可以实时追踪老人的心脏情况。
“正是这个腕表,救了好几个空巢老人的命。”周小军说,去年9月的一天,晚上11点多钟,和老人们腕表连通的手机突然叫起来,他一看村里69岁的周大爷按动了警报器,同步传输的短信也显示了心脏跳动频率异常,周小军火速赶到周大爷家成功抢救。
2015年1月,中共桐庐县委党校门口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培训中心。党校变电商培训学校,桐庐成了全国县长的“电商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方劲松介绍,5个月来全国已经有204个县(市、区)的近500位相关负责人来这里上过课,桐庐“县域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也因此在全国各地被蒲公英般播撒出去。
已多次给国内兄弟县县长上过课的桐庐县县长方毅表示,成为农村“电商大学”所在地,也使桐庐获得了对本地发展十分重要的外来信息,这实在是一个“双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