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勇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鲜明特色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代表。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指导工作,充分肯定浙江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前哨,同时要求浙江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特别是要进一步探索打开通道,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总书记的讲话,为浙江如何针对长远发展要求,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行动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趋优、动力转型,不确定性增加。适应经济新常态已成为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增强发展新动力?经济学界有一个观点,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开放红利”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这三大红利均呈弱化态势,必须研究和打开新的动力通道。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打开产业优化升级通道、科技创新发展通道、创业创新和就业互促共进通道、国内国际合作相得益彰通道以及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良性循环通道。能否打开这些通道,是新常态下经济能否冲破发展瓶颈、实现各方面情况向上向好的关键所在。
浙江是全国较早具有经济新常态特点的省份,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消费结构开始升级转型,是研究新常态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的一个重要区域。近年来,浙江推进“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一系列具体举措,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出现积极态势,投资增长跃上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创新有新的突破,全省经济内生动力正在增强。当前,应立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弄清楚,对策措施做到位,敏锐捕捉重要先机,着重围绕率先打开五个新的动力通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内在转型动力。今年1月至4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6%,大大高于企业主营业务增长,且小微企业利润增长14%,说明在宏观经济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企业微观基础事实上却有所夯实。当然,当前也存在着企业自行收缩、投资大幅放慢等状况,今年1月至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投资增长仅4.6%。企业是打开新的动力通道的主体,当前亟须推进有效投资增长,注重营造较好的区域发展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对于当前和未来的较好预期。
进一步提升要素市场化水平,促进集约内涵增长。2004年以来,全国性的粗放外延增长越演越烈,具体表现为全国建设用地供给年均增长高达9%,投资效果系数和全要素生产率较快下降。在此状况下,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创业创新与就业互促共进等,不是难以推进就是只能处于较低水平。我省一些县市实践表明,提升要素市场化水平,是促进集约内涵增长的重要抓手。海宁市2013年以来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了企业转型热情,腾出了发展空间,2014年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等行业增速,分别高达24.6%和14.2%。平湖市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倒逼,有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要素市场化水平,正在成为浙江一些县市提高土地产出、克服环境资源瓶颈的重要突破口。
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经济发展必须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为支撑,这也是浙江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基本因素。浙江个别地方近10年经济增长之所以从全省前列跌落下来,社会发展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在积极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更需跳出经济抓经济,铸就新的动力机制。很多基层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同感,即经济方面自有企业作为主体,而社会发展的大量工作必须由政府来做,无人能替代,这方面工作做不好,对企业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当前要打开新的动力通道,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针对社会发展方面的诸多工作,如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村庄和小区建设等, 千方百计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弄清其中复杂关系,切实提出解决方案,为经济长远发展发挥支撑、激励和保障作用。
【作者为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浙江如何继续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