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衢州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
人民网杭州5月18日电 (记者江南)名为农场,却更像花圃;栽培蔬菜,却不见泥土。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姜家山乡的沃明家庭农场,是“蔬菜花园”,也是“农艺科技馆”。会爬藤的“红薯树”、鲜嫩水灵的红叶甜菜,都“喝”有机营养液,控温、加湿、施肥全部自动化操作。
从“种吃的”到“种看的”,由“农景”变风景。在衢州,像这样“农旅结合”、打通一二三产业的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已有4000多家,去年接待游客147.16万人次,成为生态经济新亮点。
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以往工业结构却是重化工占“大头”。“如果搞经济听任山不再青、水不再净,群众不答应;但若固守着山水,生活条件上不去,群众更不满意。”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才能依托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
治水、治污、治气,洁化、绿化、美化,衢州营建美丽乡村,更因地制宜发展起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美丽经济”。
“原先全村养了上万头猪,沟里看不到清水,苍蝇飞来像‘轰炸机’。现在村里搞‘猪棚换大棚’,不光收入高,房前屋后也清爽多了。”柯城区万田乡冯坦村的种植大户冯荣福,承包下政府统一搭建的蔬菜大棚,种了苦苣、小番茄这些精细菜,一个大棚一年收入两三万元。去年衢州削减生猪饲养量200万头,今年再减200多万头,不少地方推出像“猪棚换大棚”这样的特色政策,引导帮扶退养农户转产转型。
衢江区下决心关掉乌溪江流域49家化工厂、15家小型造纸厂后,也尝试“厂房变菇房”,发展生态产业,让农民增收与环境保护“共赢”。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一村一品”专业特色村。今年一季度,衢州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261万人次,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7%、19.4%。
绿色环境成为群众共建共享的“绿色福利”。衢州的森林覆盖率达71.5%,90%以上地表水达到一、二级饮用水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97%。
今春油菜花黄时节,开化县长虹乡桃源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邱龙彪忙得脚不沾地,各地客人一拨接一拨,吃土菜要排队,晚上还有打地铺的。“都是冲着好山好水好空气来的”,邱龙彪话里透着自豪,“现在谁再弄脏水、乱砍树,村里人都不答应”。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9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