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到“新常态”,而这个词也成了“习式热词”之一。
何谓“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犹如一面多棱镜,“新常态”折射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形形色色,而我们将会从企业的身上、专家的眼中,为大家寻找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镜子碎片,为大家还原一个经济领域的“新常态”全貌。
“地球修复计划”,这是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先富今年新启动的一个全新项目。俞先富刚刚完成了这支高科技团队的组建,团队五位核心成员均是海归博士,他们带着新锐的土壤治理理念和丰富的土壤修复经验而来,将从杭州开始修复地球。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人类业已将这个星球原本的自然属性变为工业属性,为了生存,我们现在必须重新将地球改造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星球,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而在俞先富的眼里,除了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外,去做这件事情还意味着去开拓企业的一片新蓝海。
地球修复小分队会怎么修地球?
俞先富的地球修复小分队有一个专业的名称——杭州萧宏土壤修复有限公司、杭州萧宏土壤研究院。未来,这支由海归精英组成的专业团队将从气候变化、环境危机、新能源发展、城市变化等角度,综合阐述人类和地球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探讨土壤修复的最佳途径并制订行业甚至国家标准,为解析环境、破解能源危机而贡献力量。
俞先富举了一个例子,工厂的搬迁或是农业作物的转换,对土壤而言意味着新的变化。这些土壤里有多少重金属?它们需要如何修复才能适应新的用途?地球修复小分队都可以提供具体报告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实施解决施工方案。河道里的水该如何净化?也是地球修复小分队的服务内容,他们的服务范围可以涵盖土、水、气等环境治理的方方面面。
地球修复小分队,俞先富觉得这么做是一件非常有使命感的事情。他认为,善待地球其实就是善待自己,珍惜资源、改善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组建这样的团队,也是对社会和大自然的一种感恩。
地球3.0杭州版本拓展杭企产业链
了解俞先富的人都知道,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看似和环保毫无关系,这家前身创建于1974年1月的企业,是全国八家国家市政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之一,其他还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总承包和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这些看上去和环保产业都相去甚远。纵观这家公司下属企业,下属的衢州市交通建设集团还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桥梁工程专业承包、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以及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安全设施资质和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许可证;另外,还是涉及房地产和小额贷款银行经营,交通科技和铝材产品研发、生产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施工、跨行业经营的集团型民营企业。这些也都和地球修复小分队无关。
“我们的地球修复计划,我称之为地球3.0杭州版,其实也是我们产业的拓展和延伸。”俞先富举了一个例子:土壤修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公司正好有现成的工厂可以生产,对于工厂而言是增加了新产品和新业务,这意味着找到了新市场。而土壤修复施工的时候,还会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和建筑工地上的工作人员是可以共享共用的,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俞先富坦言,在大家都谈创业和转型升级的时候,他依然冷静。他不会贸然进入完全陌生的产业,而是从相关连的、有前瞻性的产业入手,寻找新的市场蓝海。
到“第五产业”掘金杭企准备好了吗?
地球修复小分队,是环保产业当中的一支可贵力量。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
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
进军第五产业,杭企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