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有个世界级的观鸟天堂———杭州湾湿地,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鸟类。昨天,记者冒着细雨,来到了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的杭州湾湿地。
时已深秋,高大的芦苇、菖蒲已经枯黄,景象略显萧条。但是数以千计的冬候鸟纷至沓来,让这里热闹非凡。“你们看,在水中悠闲戏水的是野鸭!它们几乎年年都来这里过冬。”顺着杭州湾湿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咪咪的指引,记者看到在一人多高的芦苇围成的水域里,有一群正在戏水的小鸭子。
胡经理告诉记者,这群野鸭是月初飞来的,一直要到明年3月才离开,会在这里呆上5个月左右,“这些野鸭的飞行能力相当了得,长途跋涉上万公里,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甚至更远的地方飞来。”
杭州湾湿地地处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区,是西伯利亚、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驿站,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也是我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全国共有20多种野鸭,已经有14种来过了,数量超过了1000只,其中包括全球濒危的青头潜鸭、花脸鸭等。预计下个月到明年1月,会陆续迎来更多的冬候鸟。”杭州湾新区湿地管理中心主任岑柏峰告诉记者。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杭州湾湿地中已经记录的鸟类有213种,隶属40个科。绝大多数是沿着“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路”来这里繁殖、越冬或短暂停留的夏候鸟、冬候鸟或过境鸟,这些鸟的总量占了杭州湾湿地鸟类的70%。另外还有约占总量30%的雉鸡、斑嘴鸭、戴胜、普通翠鸟、黑水鸡等留鸟。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总占地面积43.5平方公里的杭州湾湿地,目前向公众开放的不足二十分之一。
沿着栈道行走,眼前的一片湿地中,植物明显比其他区域更丰富。这片面积为75公顷的湿地,周围种植着密密麻麻的菖蒲、香蒲、再力花、黄花鸢尾等植物,到了春夏季,还会有大片的睡莲浮出水面。这里是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主要是利用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以减少直接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除了能看到大量的鸟类,杭州湾湿地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家。“麋鹿又称‘四不像’,在我们这片湿地上,共生活着23只。”胡经理说。
据介绍,杭州湾湿地共分为5个功能区域,分别是湿地教育中心和展示区、涉禽和游禽活动区、处理湿地区域、水禽栖息地区域、鹭鸟繁殖地及有林湿地区域。
访谈
“更好地改善湿地生态”
据林业部门调查,宁波现有2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389191.24公顷。天然湿地占全市湿地面积的53.5%。
多年来,宁波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根据《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2011-2015)》,我市今年新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是浙江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与自然保护区、杭州湾河口海岸湿地;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为杭州湾湿地公园;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为象山港鸟类保护小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宁波市林业局负责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陈文炎介绍说,“但是由于多年来的围海造田,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的滩涂养殖,我市沿海湿地遭到破坏。”由于之前一直缺乏对湿地保护的措施,对这些行为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12月1日起,《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将正式开始实施,对占用湿地的开发建设、擅自开垦湿地、填埋湿地、擅自采集湿地野生植物、猎捕湿地野生动物、破坏湿地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等行为有了处罚依据。“《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的实施,能更好地改善湿地的生态,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陈文炎说。
记者从林业局了解到,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90%以上重要湿地将得到良好保护,宁波受严格保护的自然湿地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