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剑平《中国青年报》(2015年02月05日04版)
2014年浙江县(市、区)“一哥”的桂冠花落谁家?
羊年春节前夕,鄞州、萧山、滨江、余杭等官方与民间都关注着浙江省地方两会发布的2014年各县(市、区)经济统计数据。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行业的先发优势正在失去,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浙江省县域经济“一哥”地位或将重新洗牌。
昔日带头“大哥” 如今面临“较大压力”
杭州市萧山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区)之一,曾长期稳坐浙江县域经济“一哥”地位。自2月1日起,一篇名为《余杭、萧山:杭州经济的“皇冠”之争》的文章在当地人的微信朋友圈引发关注。
事实上,萧山过去在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可谓一枝独秀,但近两三年来,该区经济增长乏力成为不争的事实。萧山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萧山区统计局官方网站虽未发布2013年、2014年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但区内媒体发布的消息称,2014年萧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8.32亿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133.85亿元,增长5.8%,约占杭州市的五分之一。
而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了解到,2014年该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40.8亿元,同比增长20.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8.8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两项指标的增长幅度均名列浙江省前茅。
记者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余杭区地区生产总值934.41亿元,财政收入200.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6.10亿元;同一年萧山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则分别是1663.53亿元、229.01亿元、126.52亿元。
有余杭当地市民表示,萧山媒体发布的消息在余杭区百姓看来,改为“余杭用杭州市八分之一的GDP创造了比萧山更多的财政收入”更实际。换言之,余杭用更少的成本创造了更高的效率。
而在长期与萧山争夺浙江县市区(市、区)“一哥”地位的宁波市鄞州区,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3.3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日前,鄞州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又发布统计数据说,2014年全区财政总收入279.5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2亿元,总量继续保持省、市第一。
对此,萧山区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近几年该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确面临“较大的压力”。
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投资、出口等“两驾马车”强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时期,浙江省内其他县市区(市、区)只能对萧山区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望尘莫及。
萧山区有关人士介绍,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萧山机械、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少,而鄞州、滨江、余杭等区依托高教园区、科技创新基地大力筑巢引凤,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方面高歌猛进,“大有赶超之势”。
浙江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显示,滨江高教园区是浙江最早建成的省级高教园区,聚集浙江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宁波高教园区南区则设在鄞州区,汇聚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杭州未来科技城设在了余杭区。
关于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趋势,浙江省科技厅以滨江、萧山为例进行了专题调研。滨江区于1996年12月从原萧山市划出,由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三镇组成,目前已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为什么滨江能以萧山十七分之一的面积(分别为82平方公里和1420平方公里)和五分之一人口(分别为32万人和151万人)实现了萧山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五分之三的财政总收入?
浙江省科技厅专题调研分析,根本原因是“滨江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发展是唯一的出路。”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在调查报告中说,科技指标靠前,经济指标就靠前;科技创新不仅事关当前,更事关长远,行健才能致远。
向科技和人才要发展红利
当前,浙江省正在以创新驱动和环境倒逼“一正、一反”两大力量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即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倒逼转型升级,又以信息经济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引领转型升级,越来越彰显科技和人才的主导力量,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格局越来越清晰。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为破解萧山区发展面临的难题,1月29日杭州市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萧山工作。杭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萧山增强“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在行动上更加主动起来,在增加信心中保持定力,增添动力、积蓄潜力,力争发展得更稳更快更好。
有知情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萧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产业转型升级、抓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工作,大力招引新兴产业、培育高新企业、改造传统产业。
“经济转型升级一靠科技,二靠人才,向科技和人才要发展红利。”浙江省科技厅的调研报告表示,对全省县市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充满期待和信心。
本报杭州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