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海盐经济开发区:激活起来的海岸线新城
2013
03/13
05:06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堍,南濒杭州湾,紧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港,总规划面积61.68平方公里(其中,海盐港区9平方公里),有11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4.46万。

“亚威朗‘威’名远播,可是LED行业对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还是非常神秘的。”2月15日上午,周玉良来到坐落在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的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参观了外延部和芯片部。和种葡萄风马牛不相及的LED研发工作,让周玉良感觉很新奇。

亚威朗公司于2009年5月成立,2010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专门研发、生产LED外延片和芯片。

近年来,凭借节能、环保等优势,LED产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取得同样的发光效果,LED产品比普通的日光灯节电一半左右,而且,LED产品不含汞,环保优势明显。LED产品的核心部件是发光芯片,芯片科技含量高,因此对生产工艺要求也高。

在亚威朗公司的洁净车间里,身着防静电洁净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是我们已经投产的外延片洁净生产车间,还有部分正在筹建中。”企业负责人介绍,新项目要投产,厂房建设是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些LED产品的生产对车间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洁净车间的温度、湿度都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

亚威朗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婕介绍,去年夏天公司成立了党支部,目前有30多名党员。让周玉良眼前一亮的是,在每个部门,门口都有醒目的党员形象栏,党员的名字、照片、班次和职务一目了然。党员除了要当好宣传员、联络员和服务员,还要做到“三有”和“三无”,“三有”是指“困难面前有党员、重点岗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三无”是指“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无违纪”。

万吨级码头“零”的突破

空旷的码头边,冷风挟着细雨到处肆虐。来到刚刚投入使用的海盐港区C1、C2码头,周玉良不禁感慨:“海盐自古就有海岸线,可是以前却有种没有被激活的感觉。”

海盐港区C区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东段围涂,为散杂货、多用途作业区及临港工业发展区,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岸线5.4公里。海盐港区C1、C2码头长307米、宽35米,可以同时停靠一个2万吨级和一个5000吨级或者两个1万吨级的船舶,同时也具备5万标箱的集装箱装卸能力。整个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160万吨,通货能力为165万吨。

“这么个大家伙是怎么建起来的?”周玉良很感兴趣。

工作人员说, C1、C2码头就是在风浪无常的钱塘江北岸滩涂上施工完成的。“钱塘江潮水变幻莫测,对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江面吹东南风的时候,潮位高,严重影响码头平台和栈桥下横梁的浇注进度和质量。”

海盐港区C1、C2码头是海盐县首个万吨级码头,是省重点工程,总投资3.5亿元。“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嘉兴的企业有很多重件运输需求,C1、C2多用途码头是嘉兴港甚至杭州湾唯一的万吨级重件码头,这将极大地满足嘉兴港吞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工作人员说。

海盐港区C1码头试运行时“接待”过一个重达733吨的环氧乙烷反应器。这个反应器是从韩国运过来的。据介绍,在嘉兴,只有海盐港区的这个码头有能力让它上岸。这也是嘉兴市公共码头上岸的最大单件。

小蘑菇撑起“经济伞”

于城的八字葡萄远近闻名,那么海盐经济开发区又有什么特色农产品呢?大宁村党总支书记汤良峰告诉周玉良,大宁村的蘑菇名声越传越广了。

以前的大宁村是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的,兼营畜牧。改革开放以后,大宁村的村民冲破了传统种植观念的束缚,开始发展各具特色的种养业。1997年,该村有一户村民建起了蘑菇大棚,尝试蘑菇栽培。

“蘑菇是无公害、高营养的食用菌,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汤良峰说,大宁村经济合作社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认为引导村民发展蘑菇生产,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于是,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中,他们把发展蘑菇生产作为重点。“通过举办蘑菇栽培技术培训班、引进蘑菇新品种等多种措施,鼓励村民发展蘑菇生产。在村经济合作社的鼓励下,大宁村的蘑菇栽培大户不断增多。”据了解,目前,大宁村已有蘑菇大棚约40个,蘑菇已成为大宁村的一大特色农业。

为了做大蘑菇产业,大宁村经济合作社还建立了蘑菇示范基地。基地负责蘑菇栽培的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等,为蘑菇栽培大户撑起了“保护伞”。

“蘑菇示范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蘑菇生产的热情,大宁村选择栽培蘑菇的村民日益增多,蘑菇栽培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大。”汤良峰说,去年每个蘑菇大棚的毛收入有近5万元。

农民失土不失居

对于自古靠地吃饭的农民而言,土地向来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越来越多原本属于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了。农民离开了土地,难免失落和无助。如何安置失地农民是周玉良尤其关心的问题,于是这也成了他和开发区“两新”征迁办主任郑利明对话的主要内容。

去年,整个区(街道)用于“两新”工程建设、土地征用等的资金超过2亿元,完成了578户的农房改造集聚工作。在完成流转809.6亩的土地中,规模经营面积达523.9亩,整组流转一个,新建了刘庄土地专业合作社。今年1月份,曙光、王庄社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已启动。目前已完成宅基地复垦354亩,新增耕地450亩,成为全市第一个通过市级单体验收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

“房子、道路城市化了,那么教育和医疗这些都跟上了吗?”周玉良的问题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了解,海盐经济开发区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海塘小学改造迁建工程建设,还制定了“滨海中学·金州奖励基金”实施方案,推动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另外,去年全区(街道)共有32946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72%。药品示范乡镇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并获得市级先进创建单位称号。

农民没土地了,就业怎么办?针对周玉良的这个问题,郑利明也作出了详细的回答。“我们利用区(街道)人力资源市场每月举办两次招聘会,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劳动技能培训。做好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充分就业村达标比例达82%。”

郑利明还介绍了西塘桥老集镇的综合整治情况。到目前为止,2000余平方米的公共停车场、210路公交停靠站、九场线集镇交通信号灯及公共停车位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马路临时市场已基本被取缔,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峰:

坚持不懈打造滨海新城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区内,和上海、杭州、宁波和苏州均在一个小时经济圈内,并具有临港和海河联运优势。

港口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也是吸引和集聚现代工业的最佳区域。未来5年,海盐经济开发区将新建万吨级泊位8个,500吨级海河联运内河泊位40个。至2015年,年货物吞吐能力争取超过1500万吨。

坚持不懈打造滨海新城,是海盐经济开发区一项长期战略。围绕打造海盐县城市副中心目标,以加快培育临港型新兴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加快港区开发建设为支撑,按照“南港、西宜居、东北工业”的发展格局,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到2015年,常住人口达到8万人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现代化滨海宜居城市副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实现由建区向造城的转型。

在强化城市功能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与主城区对接、互补,适度发展商贸、酒店、金融、娱乐、商务等三产服务业,加快建设事关民生的医院、公交、学校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港口通关、电力、工商、公安等行政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城市集聚、辐射、人居、服务等功能。

周玉良,海盐县于城镇八字葡萄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拥有“周玉良葡萄种植技术服务工作室”,嘉兴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