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风雨兼程,20年光辉岁月。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2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走向现代,成长为浙江中部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今年6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两富浙江”宏伟目标后,义乌结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出要争当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排头兵。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两富义乌”、“两区六城”建设中要发挥“龙头、引擎、动力源”作用,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对其发展的定位与厚望。为此,开发区以升格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传承20年开发建设的好作风好经验,力求“务实、创新、勤廉、高效”,全力以赴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总部经济基地和创意研发中心等“三基地一中心”, 努力实现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内涵向以创新型为主的产业内涵转型。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大产业支撑大市场,新产业创造新市场”的胸襟和抱负,勇于担当,敢于尝试,全面开创开发区的新天地。
流金岁月
1992年8月8日,义乌开发区(城南工业区)挂牌并启动首期开发
1994年8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7年4月,义乌开发区二期1.5平方公里开发启动
1998年,被授予“省级先进开发区”称号
1999年,被评为“中国100个投资热点”之一
2001年9月,义乌开发区三期6.74平方公里开发启动
2009年1月,义乌开发区科技产业集聚园被评为“省级标准厂房建设示范区”
2009年5月,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落户义乌开发区
2009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全省首批12家开发区整合提升试点单位之一
2011年3月,义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户义乌开发区
2011年9月,义乌开发区四期总体规划获义乌市政府审批通过
2012年1月,义乌开发区总部经济区A组团开工
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2年6月,义乌开发区总部经济区荣获“2012(首届)浙商最佳总部基地”
数据说话
开发区位处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紧邻沪昆、甬金两条高速公路和浙赣铁路、杭长高铁,距民航义乌机场仅2.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风雨20载,开发区成功培育了一批上规模企业,成就了一批批企业家,以袜业、拉链、纺织、印刷、饰品、工艺品等10多个行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从这里诞生、成长、壮大。其中,袜业占全国的35%以上,拉链占全国的30%以上,无缝服装占全球的20%、全国的80%;浪莎袜业、三鼎织带、伟海拉链、王斌相框等成为行业的“单打冠军”。
目前,开发区有规模以上企业356家,上市企业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4个,省级著名商标53个、省级名牌33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6个。2011年全区(整合提升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03.81亿元,进出口总额12.3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12亿美元,财政收入34.21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400.17亿元,进出口总额6.27亿美元,财政收入18.09亿元。
贸工联动 产业与市场共同成长
追本溯源,义乌人固有的经商基因,也造就了“人赚九、我赚一”的朴素商业文明。当禁锢打破,义乌小商品市场一代又一代地快速发展,一批义乌人伴随市场的成长壮大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但,光有市场,没有产业,总让人有种“不着地”的困惑与不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义乌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举起了“引商转工”、“贸工联动”的旗帜,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引导商业资本转向工业制造领域,从而催生了1992年8月8日成立的义乌城南工业区。作为义乌最早的开发区,城南工业区承载了这一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为开发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的方浩福说,当年搞开发区啥事情都是摸着石子过河,上深圳学习到香港取经,豪情万丈,同时也认准开发区这条路是对的。尽管当时说服经商户转变思想观念投资办厂难度大,但开发区首批12位工作人员硬是凭着“勤、快、实、好”四字方针,动员了一家又一家完成原始积累的经商户前来办厂兴业。
如今,开发区里成长起来的两家上市公司:浪莎袜业、华鼎锦纶,其掌门人翁氏三兄弟、丁氏三兄弟都是从经营小百货,转身投入产业,现在已成长为资产过百亿元、员工过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行业佼佼者。
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翁荣金说,浪莎从小到大,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以商兴工,以工促商”、“贸工联动”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当时经济开发区的兴建和政策扶持。“经济开发区不仅成就了产业与企业,更成就了一批企业家。”翁荣金感慨地说。
“贸工联动”既挖掘出了义乌经济的新增长点,又有力地支撑了市场的发展,成为义乌市场的活力之源。
曾是1992年开发区首创者之一、如今担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张庆奇,引用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一句名言“好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诠释他对“开发区如何与时俱进谋发展”的理解,“如果说先前的开发区发展,主要以满足市场需要,那么如今,受着土地、人力等要素制约,以创新与创意为特色的‘蓝海战略’将成为开发区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方向。”
借脑发展,以科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一个有为的政府。为此,2008年9月,开发区成立了科技产业集聚园。2009年开发区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挂牌,再加上先后成立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虚拟研究院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义乌市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示范作用。
目前科技产业集聚园已有16家企业入驻,发光二极管、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数模转换系统、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太阳能应用、软件开发等项目相继落户。“育成中心”引进了25个高新技术项目,其中的“纺织用高级织针”科技项目,打破了高级织针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从进口每枚4元降低到国产的每枚1.8元。按我国年进口量10亿枚计算,其科技贡献值相当巨大。
植入科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三鼎织带、浪莎袜业的织机上安装了“织机光电式断纱传感器”,次品率从9%下降到2%。饰品企业用上了新科技“全自动化水钻加工中心”后,其单台产能相当于30套现有生产设备产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能源消耗,设备的封闭性还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近年来,开发区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部经济 市场与产业无缝对接
“入驻义乌的总部经济,那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啊!”电话里,都能感受到广东中山市喜来乐服饰公司负责人陈忠义的喜悦。
陈忠义说,他从1996年开始在中山办厂,有了自己的品牌“喜来乐”,同时还是意大利“卡丹路”在中国大陆地区针织类全品类商品的独家代理。
这些年来,“喜来乐”在义乌销售的份额逐年上升,占比达到50%。去年11月的一个偶然机会,陈忠义看到义乌总部经济区招商的消息,马上跑到开发区咨询。今年5月15日,陈忠义拿到了开发区总部经济区入驻企业的第一本营业执照。陈忠义说,企业的研发、销售和展示中心都将搬到义乌。在这里,企业能够及时与客户见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时尚趋势,与市场无缝对接,对企业发展是一大利好。
四川华臣铝业有限公司在入驻义乌总部经济区的申请报告中写道:企业把总部布局在义乌,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可以使企业同时拥有两个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一方面能较好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才瓶颈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解决发达城市中企业的高成本与劳动力资源紧张问题。
目前,像“华臣”一样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办企业的“浙商”,十分看好义乌,把“回归地”选择在义乌。他们认为把生产与市场在地理上进行分离,又在同一个企业中进行集中配置,是多赢的选择。
据了解,义乌开发区从2008年开始筹划总部经济,计划用5至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富有国际商贸特色的总部经济区。
义乌开发区总部经济区用地规模240亩,预算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30幢总部大楼。已破土动工的首期A组团8幢大楼采用政府直接建设开发的模式。
A组团面向龙头企业、优势企业、知名企业敞开大门。总部企业可通过购买、租赁两种形式入驻:
以政府指导价转让给企业;
入驻对象主要针对发展前景好、实力强、规模较大的市外企业、回归企业;
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物流中心等关联度大的品牌生产企业;
有较高科技含量、成长性好且需要发展空间的优质企业;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跨国公司等大型集团公司办事处、分支机构。
不同形式的入驻,也有相应的“门槛”。
购买整栋大楼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回归企业不低于3000万元),净资产1亿元以上(回归企业在80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等;
购买非整栋大楼的入驻条件与购买面积挂钩;
国外企业及港澳台地区企业申请购买的,上年度或本年度营业额收入须达500万美元以上、纳税50万美元以上。
为了筑巢引凤,总部经济区还针对入驻企业出台系列扶持政策:
鼓励入驻企业发展生产基地和投资新兴产业,对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大项目,在科技产业集聚园、孵化园等优先安排生产场地;需要落实工业用地的,开发区优先安排,按规定程序供地。
入驻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且实际到位外资300万美元及以上的,购买企业可获得购房款10%的优惠,租赁企业可获得租金20%的优惠。
税收方面,对入驻的市外、回归企业,开业以后前3年按其年度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00%予以奖励,后3年按其年度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
入驻企业迁入总部大楼以后,购买企业按入驻承诺纳税满5年且每年增幅达到30%以上的,办理产权手续时可获得购房款10%的补贴;租赁企业按入驻承诺纳税且每年增幅超过30%的,当年可获得租金50%的补贴,纳税每年增幅超过50%的可获得租金全额补贴;开发区将根据纳税贡献等实际情况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配套住宅用房。
“总部经济的发展将为城市和企业带来双赢互利的共荣局面,它不仅为企业带来产业辐射、人才带动、资源整合等多种效应;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带来更加可持续、更加高端的发展模式,对城市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展望总部经济区的发展前景,这将是一个义乌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点、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新兴产业 “贸工联动”开启新篇章
经过30年发展,义乌市场犹如一骑绝尘,其优势在于日用消费品的批发环节,但整合上游生产企业的能力并不强。
为此,义乌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群。重点发展原辅材料、机械装备、零部件、工量具等行业,集聚生产资料供应商和采购商,着力打造集展示、交易、仓储、信息发布、技术交易、售后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联动共赢的现代化市场,形成与国际商贸城相呼应的新市场群。
基于此,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作了客观冷静的分析:
义乌是一座市场城市,市场要素配置已相对成熟。未来5年,结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义乌市还将建设内陆口岸场站、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小商品出口监管中心、综合物流保税区等12个重大物流项目,增强物流承载力,建设满足“义乌港”高效吞吐货物的集疏运体系。
20年的产业发展,开发区培育了10多个消费品支柱产业,与义乌市场发展交织形成了正向螺旋上升轨道。
当下,开发区将如何书写新的辉煌,把握其发展方向?
市场,市场,还是市场。
务实的开发区人,又一次选择了“贸工联动”这一法宝,选择与义乌市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共同成长的道路,立足于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着力引进税收贡献大、品质优的好项目、大项目。
义乌首家工业类央企项目义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地了!此项目总投资80亿元,计划用地1800亩。目前已完成义乌中汽零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并会同发改、经信、财政、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项目考察,初步确定8个首批入驻项目。
“终于梦想成真了!”赵冬子,这位孩提时就坐着父亲的拖拉机在义乌江挖沙运沙的义乌人,终于豪气地回归到义乌生产特种汽车了。
这些年,赵冬子以“赵龙”为旗号,掌管着六七个品牌的家用汽车4S店,积累了雄厚的资产,却始终对特种汽车情有独钟。由于当时义乌并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他只好先到外地建厂完成造特种汽车的梦想。
听说开发区要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我兴奋得晚上睡不着,就像捡到宝似的。”四十不惑的赵冬子带着重工业男人的金属质感与爽气,马上飞往一汽集团,把自己想在义乌办特种汽车的想法向一汽集团的高层作了汇报。作为一汽在浙江中西部的重要销售商,赵冬子创办的汽车4S店中有一汽集团旗下的解放、奥迪、红旗、丰田、马自达、佳宝等品牌,双方知根知底,合作办厂进展也就特别顺利。
今年5月30日,赵龙集团年产1万辆特种车辆及工程机械装备产品产业化投资建设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规划总用地430亩,其中一期用地213.3亩,主要生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半挂车、汽车起重机、混凝土车载泵、散装水泥车等特种车辆,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
“央企”来了,“赵龙”回归了。发动机架、铝镁合金、摩托车汽缸等一系列对老百姓而言相对陌生的项目,也纷纷聚集到开发区。
把袜子做到世界知名的“浪莎”坐不住了。翁荣金说,我们有实力,有意愿再次创业,为义乌发展作贡献。《浪莎集团转型升级项目投资情况报告》中就有一项总投资20.36亿元、年产30万吨特种BOPET薄膜的项目。
三鼎控股集团,是全球织带行业和国内锦纶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年产110亿码彩带、18万吨锦纶丝和7万吨锦纶切片的生产能力,连续多年在义乌市工业企业产值排名中位居榜首。面对新历史机遇,三鼎控股集团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打通“苯—己内酰胺—聚合切片—锦纶丝—织带”产业链,实现资产1000亿元、产值1000亿元、副总经理级以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1000人的“三千”宏伟蓝图,挺进中国500强。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目前已建成的9.17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土地上,以小、精、巧的小商品打造了许多个产业冠军。展望未来,即将展开的开发区第四期2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为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提供相应的产业支撑,大力扶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这里将聚集新能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电器和汽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这里将培育和集聚小商品制造领军企业;这里将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发展,使开发区向产业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充分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我们有理由期待,站在新起点、拥有新使命的开发区,将又一次演绎出义乌精神、义乌速度、义乌奇迹。
宜商宜居 打造义乌新城区
义乌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义乌要构建可容纳11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范围,构建120平方公里以上的特大城市框架。
在义乌城市总体“八大分区、六大组团”的城市形态与结构中,开发区将成为义乌城市新城区,同时又以五洲大道、四海大道为城市间快速通道,与金义都市新区遥相呼应、共同发展。为此,开发区的规划定位,将以新产业和综合服务的城市中心为发展方向,产业功能将进一步带动义乌西南发展,共建浙中城市群新组团。
在铺开新一轮建设之际,开发区将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不断优化道路交通网络,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水平和档次。“五纵八横三快速”的路网框架即将拉开,商业中心、高档住宅区、园林绿化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展开,一个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的建设蓝图已然绘就并投入实施。
平日里,义乌人最为头痛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1980年义乌中心城区面积仅为2.5平方公里,人口仅2.6万,城市化率低于20%。而如今的义乌城市中心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在70万人以上,城市化水平75%。所以,快速发展义乌,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成熟、配套完善、宜商宜居的副中心迫在眉睫。
为此,开发区在规划建设总部经济组团,较好地发挥沿江景观的功能。在760亩重点区块中,规划建设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大型影剧院、沿江公园休闲场所、占地10亩地的城市公交换乘中心等一系列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7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占地132亩的零售商店步行街、30亩的人才公寓,227亩的住宅区以及星级酒店和医院等都在规划建设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中心区域,所有建筑都将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预备4000多个公共停车位,在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上力求创新,引导人车分流,进一步改善、提高居住和生活环境。
伫立规划版图前,开发区酷似一把打开的扇面,一边的扇沿与古镇佛堂相接,另一边扇沿与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相连,林山寺、姑塘水库、湿地公园点缀其中。五洲大道、四海大道、稠义公路恰似一条条扇骨,与金义都市新区相接。中间涉及的官塘、江湾崇山一带的旧村改造,将采取集中建设居民社区、高低结合住房,引导农民向市民转变,实现农村向城市的变迁。
服务型政府 培养一支高素质队伍
在最近一次开发区学习会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庆奇说,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承载着众人的期望,与20年前开发区成立时的情况迥然不同,20年后的开发区,面临着全新的构建。“务实、创新、勤廉、高效”是对老开发区“勤、快、实、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到目前为止,虽然开发区人员配备还在进行中,临时办公楼也正在装修,但开发区每一位干部工作员都热忱地投入到创业创新中。
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走访了浪莎、三鼎、伟海、年年红、画之都等企业及辖区内的9个农村,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联系责任制度。对开发区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将1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实到班子领导和全体干部工作员,班子领导为联系人,干部工作员为责任人,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引进、前期筹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过程的动态和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全面落实总部经济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机制。确定专人为入驻企业的名称预先核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进行全程代办,变企业独自“跑腿”为开发区的“组团服务”。目前已帮助30余家企业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实行重大项目形象进度公示。将重大产业项目形象进度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公示,由各项目跟踪人动态更新项目推进进度,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激励干部工作员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拿到义乌总部经济第一本营业执照的企业负责人陈忠义对此体会颇深。义乌人不排外,这些年他有深刻的感受。“想不到,政府办事效率如此高效,时时处处都为企业着想。”他举例子说,因为注册资本是1000万元,他想等钱全部筹好后再办,结果办理工商执照的工作人员提醒他,可以先边走程序边筹钱,这样就节省时间了。他说在义乌,政府部门都是上门来服务,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样贴心办。
另一位骆姓的企业主说,他在外地投资,企业涉及政府的每一件事情,总要跑上四五趟甚至更多,还动不动就得请客。“在义乌,我的项目从申请到落地,没请过一次客。涉及到政府部门的事情,办起来特别顺利。在这里,真正找到了纳税人作为‘上帝’的感觉。”
每一个人都是品牌,每一个人都是投资环境。
开发区积极践行“两创两提”,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作风树环境,以环境促发展,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努力培养一支“讲大局、守纪律、干劲足、战斗强”的干部队伍,推动开发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经历20年的发展,开发区迎来了“国字号”金字招牌。奋进中的开发区站在新起点,扬起风帆,再创辉煌。在这片激荡着创造梦想与奇迹的土地上,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发挥龙头、引擎和动力源的作用”的开发区定位,将使开发区人更加齐心协力,朝着“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的目标努力奋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