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印染与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看到泛着泡沫、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印染污水,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它与“绿色”两个字挂上号。
8月19日,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授予“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称号,这样的基地,在中国尚属第一家。
在这里,集聚了近50家印染企业,总产能达50亿米/年,印染布总量为全国印染总量的十分之一。
在这里,印染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风景独好”。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239.1%;上缴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20.6%。
在这里,作为绍兴本土三“缸”之一的“染缸”,印染行业给人的传统印象被颠覆。经处理后的印染污水,竟然达到生饮标准:前不久,在滨海工业区的“金祥惠纺织”公司中水回用车间,笔者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老总端起一杯经处理后的“印染水”,一饮而尽……
这是一家生产各类全棉和交织混纺类织物的专业染色企业,2008年3月份才正式投产。公司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先后花巨资引进全球最先进、最环保的气流染色缸和、定型机,以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水回用设备。印染车间排出的废水,经过冷却塔、搅拌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等环节,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后,印染水竟变成了清澈透明的纯净水。
“这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厂房,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印染行业的印象。”英国最大跨国服装商业零售集团“玛莎百货服装”主要负责人参观完滨海的嘉业印染厂时,由衷地感叹。不久前,“玛莎”派出的两位外商正式入驻“嘉业”,把该厂加工印染的面料,源源不断地发送到“玛莎”设在他国的成衣工厂。
一些老企业纷纷“壮士断臂”,毅然淘汰落后生产线,在“绿色”革命中寻求新生。浙江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原来采用的是轧染设备,这种印染方式染色效率低、用水量大,且废水回用率低,产品档次也相对较低,如果继续采用轧染生产线,企业前途堪忧。
为此,3年前,“宝纺”痛下决心,耗巨资将所有轧染生产线统统下马,换成了蜡染生产线。没想到这一换,却换来了一个大市场。如今企业所生产的蜡染印花布,深受国外客户喜欢。“宝纺”一举成了全国印染业较早走出危机的典型。
红绿蓝纺织印染公司耗资近1000万元,历时3年研发成功的“数码印花产业化技术”,把原来只能用作打样的数码印花,直接用于生产。该技术使印花不再受套色限制,产品品质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这种印染方式,能使污水大大减少。
通过几年建设,滨海工业区已经构筑了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三张网络”。工业区管委会安排了1000多万元资金,奖励印染企业开展中水回用及气流染色技改。把不同企业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生态产业链。同时建立统一固废处置工程,集中处理有关工业固废能力达2.2万吨。通过两家热电厂实施集中供气,避免了企业自建蒸气燃煤锅炉导致的供热资源消耗大的不足。目前,工业区热电联产实现100%集中供热。
今年,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又在每年1500万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奖励资金中,列出一定比例,给印染企业“吃小灶”,引导他们更新工艺设备,增加技改投入,推动品牌建设。
到目前,工业区内实施“中水回用”工程的印染企业已有23家,安装定型机废气收集装置的企业34家,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装置安装率达100%。1-7月,全区印染产量同比增加6.2%,但万米印染布污水排量同比下降1.5%。
绍兴县有180余家印染企业。滨海工业区的“染缸革命”如一阵绿色旋风,必将给这个占全国印染总量1/3的城市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