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舟山市自2010年启动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程,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单位33家,其中现代渔业综合区1 家,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12家,渔业特色精品园 20家,拟投人建设资金1亿余元,拟建园区总面积2万余亩,目前已建成园区23家,完成投资6930 万元,建成面积6986亩。通过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南美白对虾工厂化精养模式领先全省,创造了亩利润、亩单产两项浙江省首届农业吉尼斯纪录,贻贝养殖走出了产业化发展路子,一只“小贻贝”做成了一个“大产业”。在现代渔业园区示范带动下,全市海水养殖在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养殖产量、产值和效益的稳定增长。
一、坚持规划先行,保障现代渔业园区规范有序发展今
在《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目标。计划在“十二五” 期间,把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强,县(区)内种苗、养殖、加工、产品营销和物资供应等一二三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养殖区内产业链比较完善,渔工贸一体化发展潜力大,综合生产能力强的养殖区建设成为省级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把主导品种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养殖区建设成为省级特色渔业精品园。至 “十二五”末,建成40个左右省级现代渔业示范 园区。定海区现代渔业园区创建规划编制的审核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报批中。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升现代渔业园区基础设施水平
为鼓励水产养殖专业大户、渔民专业合作社、渔业龙头企业等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中央、省、市、县各级把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与国家“菜篮子”工程、“五水共治”工程、 “转产转业”工程等紧密结合起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钢质大棚、高位池等标准化养殖塘建设、贝藻养殖拓展、网箱养鱼水体扩大等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如市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渔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舟委[2010]3号),4个县区也制定了相应政策,每年以《项目指南》形式加以落实。目前全市已建的23个现代渔业园区中,各级财政资金扶持总额达到4000余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0%强。各地还普遍出台集体围塘承包优惠政策,将集体围塘的承包经营期从 1-2年延长到10年以上,促进养殖户增加投人,推动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三、规范经营管理,促进海水养殖发展方式
转变
一是基础设施完备化。结合舟山市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创建点,制订了各个项目建设方案,对园区现状,基础条件建设总体目标、分年度计划以及资金筹措情况等方面做了详细安排,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园区创建点分别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园区创建工作、生产严格按制度执行,逐步实现设施现代化、品种特色化、养殖标准化、质量安全化、管理制度化的 “五个化”建设。加诀高森准配套丧施畜凌,重点建设“三室一库”(办公室、档案室、检测室和仓库)。全面开展市县两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配备较高档、较全面的水质检测、产品质量检测、病害防治等设备,具备水质化验、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和一般的病害检测能力。
二是生产过程标准化。通过积极协调、加强指导,大力实施渔业标准示范推广,组织开展省级渔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截止2013年底,舟山市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渔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35个,示范推广总面积近4.44万亩,较上年又有所提高。通过渔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鱼、虾、贻贝优势产业区,提升了全市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
三是养殖产品安全化。不断加强健康养殖示范建设。加强对在建园区创建“农业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监管与申报指导工作,帮助制定创建方案、督促落实各项措施、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目前全市共有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 家。同时,强化质量安全常态监控。加强渔业生产环境和水产品药残监测。以园区内水产养殖、种苗生产等为重点环节,以渔业生产主体、渔业水域环境、水产养殖所用饲料与药物质量安全、养殖生产操作规范、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监测与水产品源头生产质量安全抽检工作。重点抓好贻贝、南美白对虾上市前的质量安全抽检工作。
四是生产经营规模化。通过制定养殖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区域,在虾、蟹、贻贝等养殖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通过强化养殖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集中力量建设以主导养殖品种为主的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及特色渔业精品园区。如 全市20余家大棚养殖单位,大的规模达到200余亩,小的也有10余亩。一般都是30-50亩的适度规模,养殖户尝到了规模经营的甜头。
五是产品营销;品牌化。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不断规范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稳步推进省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并积极做好现有无公害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市拥有有效资格证书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6家、无公害水产品43个,面积达3.06万亩。在建园区无公害双认证率达100%。积极推广应用舟山海鲜浙江区域名牌和舟山三庆梭子蟹地理证明商标。鼓励养殖企业探索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直销的营销模式,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普陀区东极省级特色渔业精品园的养殖大黄鱼,有望进驻"1号店”,开启养殖产品网络电商直销新模式。
六是养殖发展产业化。培育壮大海水养殖主导产业。通过加强苗种基地建设,深化技术攻关,扩大发展规模,推进规范化管理、提升产业素质等举措,全市海水养殖基本形成了具有舟山特色的梭子蟹、对虾、贻贝等优势品种主导产业。南美白对虾设施化高密度精养模式的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产量效益相对稳定,高效生态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近年来舟山市水产养殖行业的一大亮点。浅海贻贝养殖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贻贝养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贻贝藻类套养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中。
四、突出科技支撑,确保海水养殖发展质量和效益
普及生产应用技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通过加强苗种基地建设,深化技术攻关,扩大发展规模,推进规范化管理、提升产业素质等举措,全市海水养殖基本形成了具有舟山特色的梭子蟹、对虾、贻贝等优势品种主导产业。
一是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养殖发展模式。南美白对虾分级养殖、高位池精养、大棚高效生态养殖及三疵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等作为园区建设主推的养殖模式,已在定海小沙、岑港、环南街道、长白,普陀朱家尖、六横、蚂蚁,岱山岱东等地广泛推广,并获得广泛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贻灵产业通过厚壳贻贝种苗繁育技术、贻贝养殖技术、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等的突破,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养殖户收人的明显提升。碳汇渔业精品基地的建设使得尝试大型海藻的人群逐步增多,一定程度上积极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目前全市大棚养殖规模达到近千亩,年均亩产(两茬)达到3000 公斤以上,年均亩利润6-10万元,是传统围塘养殖效益的10多倍,比较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最赚钱的养殖模式。贻贝养殖初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发展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二是切实加强渔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全市聘请渔技专家18人,聘用渔技指导员47人,设立科技示范户359户;全市设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示范户数359户,示范面积32633亩。
三是常态化组织养殖户讲座培训和学习考察活动。2010-2013年,全市组织各类养殖户学习考察活动30余次,举办蓝领等培训班170余期,受训人数近8018人次,开展专题研讨和专家讲座10余次,发放养殖技术教材和宣传资料等17300份,对提高养殖户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先进养殖模式和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