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让新型经营主体唱“主角”
2014
05/13
15:09

 走进南太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一幅流光滴翠的多彩画卷映入眼帘:生机勃勃的“百花园”、翠色欲滴的果蔬园、波光粼粼的水产示范园,清新亮丽,赏心悦目……太湖南岸正在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创新试验的新样板。

农业园里的“园中园”

从2013年起,国家农发办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力争到2015年,在全国打造成一批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高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

南太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是国家农发办确定的2013年现代农业园区试点之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境内的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8平方公里,涉及15个行政村、8174个农户、3.28万人口。

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农发办主任王广兵介绍说,根据园区的产业特点、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因素,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了“三产、三园、三社区”的空间布局,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加快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成片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三产”,即联动发展生态高效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业科研及服务业;“三园”,即充分发挥园区位于太湖南岸和长三角经济圈中心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着力打造2万亩优质粮油、1万亩果蔬园艺和1.4万亩太湖水产三个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园;“三社区”,即整合改造区域内的113个自然村,集聚建设三个农民新社区,总建设规模65万平方米。

吴兴区区委书记蔡旭昶告诉记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试点方案自2013年9月通过评审以来,湖州市及吴兴区按照方案,迅速拉开了建设框架。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为龙头,大力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到去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完成投资3800万元。同时,加快推进园区桥梁、道路、电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试点,湖州市按照“政策配套最好、要素保障最优、运作效率最高”的原则,大胆改革,力求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有所突破。在运作模式上,围绕“整合资源、高效运作”,突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作用,构建管委会统筹协调、指挥部重点推进、开发公司具体运作的管理架构。

在政策扶持上,在国家农发办和省级财政相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专门出台优惠政策,市、区两级每年拿出2500万元作为专项扶持资金。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融资新模式,通过土地复垦补助、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建设用地出让、工业反哺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自身建设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建设所需。

“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个大型产业平台来规划和打造,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创新试验的样板、长三角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样板和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样板。”蔡旭昶说。

做强“龙头”带壮“龙身”

湖州中味集团是一家深加工型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每年需要2万吨大米,湖州任何一家合作社都无法解决,因此,中味集团只能远赴东北等地采购。

南太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启动后,中味集团提出了组建粮梦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设想。联合社由“中味”加上8家合作社共同组成。基本思路是,由“中味”下订单,8家合作社按要求共同组织生产。据统计,8家合作社去年承包水田共计2.15万亩,产粮1.79万吨。有了这个规模,再外出采购一部分,“中味”的原料供应就能基本得到保证。

“原料基地建在了家门口,不仅便于管理、收储,减少了损耗,而且便于监控质量,确保了农产品安全。”中味集团董事长陈卫忠告诉记者。

那么,合作社有何必要加入联合社呢?据了解,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融资贷款。其基本做法是,组建联合社时,成员单位需真金白银实际出资,每家约15万元。这一注册资本金存入银行后,金融机构给予放大。以200万元注册资本金按1∶5比例放大计算,联合社成员可贷款1500万元,资金需求可以得到基本满足。

湖州粮友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理事长韦雪强说,以前,即使银行同意贷款,合作社也没有多少资产可供抵押。加入联合社后,资金不再拦路,再无后顾之忧,准备直接承包2000—3000亩土地,自己动手种油菜。

此外,加入联合社后,农机资源得以整合利用,技术服务实现专业化,种植布局实现区域化,还可以统一创建产品品牌。

在吴兴区的规划中,“粮梦”的组建仅仅是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开始、一个尝试。据悉,在“粮梦”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吴兴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其他各个产业,如畜牧、瓜果、蔬菜、水产等。

据浙江省农发办副主任徐来兴介绍,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吴兴区积极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让新型经营主体唱“主角”。

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方面,积极引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台商资本等投资现代农业,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2013年,园区累计引进连片规模300亩以上的市场投资主体31家,吸引社会资本6.65亿元,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2家。

在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方面,围绕特色产业,以产品订单为纽带,积极鼓励兴办多元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创新统一订单购销、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机服务、统一对外融资、统一政策保险的“六统一”经营体系。目前园区拥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家。

在培育综合型家庭农场方面,引导种养大户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规模面积在100亩至300亩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作制度创新的综合型家庭农场。2013年园区已注册成立家庭农场5家。

据了解,按照国家农发办制定的投入政策,2013年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财政资金中,投入扶持农民合作社部分不低于20%,50%以内用于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三票”机制保障农民财产权收益

61岁的吴兴区尹家圩村村民童松青把自家的5亩地流转出去后,在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打工。农田租金的支付方式不是现金,而是每亩350斤大米,凭米票随时可到村里领取。村党支部书记孙新江解释说,以实物大米来计量租金,可以避免租金贬值的风险,农民不吃亏。目前,这里出产的优质大米每斤按最保守的两元计算,每亩租金就有700元。

“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最为核心的是土地资源的分配,我们通过房权换股权等方式,在保障农民最大权益的基础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吴兴区常务副区长周建新介绍说,原先经营主体都是通过村委会和农户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现在通过与农业开发公司签约,租期和价格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化,打破了发展规划受村界的限制,使得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湖州市探索创新“三票”机制,着力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土地、资金、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有力地推动农民向社区集聚。

一是房票。在农房安置建设过程中,将农户满足自己居住后节余的住宅面积以股票的方式确权给农户,农户凭自己的股权获得分红。2013年,园区已实施此类安置707户,农户获得股权收益2828万元,户均增收4万元。

二是米票。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承租经营主体以发放大米提货券作为土地租金付给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农民既可以凭票领米,也可以作价现金结算。去年,已累计发放“米票”350万斤,新增流转土地6300亩。

三是股票。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中,将集体资产量化到集体组织成员,使成员拥有股权,并通过对量化资产的统一有效经营,让成员充分享受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所带来的收益。目前,已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13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08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