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夏宝龙考察省级产业集聚区。(资料图片)浙江日报记者 黄曙林 摄
浙江在线4月28日讯(记者 程永高)近日,省发改委对外公布了浙江一季度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项目推进情况。从公布的数据以及2013年浙江省级产业集聚发展的综合情况来看,各集聚区的主导产业集聚度进一步加强,大项目进一步集中。
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约186.6亿元,同比增长16.7%;产业项目完成投资约449.4亿元,同比增长6.9%。协议引进项目587个(其中,重点规划区538个);引进项目协议投资约613.1亿元(其中,重点规划区527.8亿元)。其中,宁波的杭州湾新区一季度完成投资额52.6亿元,同比增长29.6%,高出全省16.7%的同比增幅不少。
协议引进项目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引进总投资56.6亿元的万达广场项目;总投资20—50亿元的项目3个,分别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电信创新园项目,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中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湖州仙峰国际商业广场项目。
大项目的进一步集中,延续了去年以来浙江省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进一步集聚的趋势。据了解,2013年,浙江有11个集聚区的前5位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70%,形成了若干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其中杭州大江东、宁波杭州湾、绍兴滨海等产业集聚区制造业产值超过500亿元,杭州城西的电子商务营业收入达697亿元。
3月中旬,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发改委会同省级有关单位,分5组赴11个设区市及义乌市,督查一季度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工作,并与近日完成了督查报告。督查报告指出,目前我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仍存在着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城互动的融合度不高、管理运行的整合度不高等问题。
报告建议,未来各省级产业集聚区要进一步抓好核心区块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打造“零审批”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能放则放,能简则简,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审批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好的区域。
具体方面,一是做好“简”的文章。除积极开展“化零为整”的前置审批方式创新外,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投资项目率先做到“零审批”;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使产业集聚区干部都成为“店小二”,打造一支能够招引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干成大项目的干部队伍。
做好“放”的文章。产业集聚区所在的市、县(市、区),要向产业集聚区充分授权或下放审批权限,赋予管委会相对完整的“准行政区”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