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镇域工业经济成嘉兴“工业强市”主战场
2014
04/08
15:06

开栏语:数据堪称财经新闻的“硬通货”。当“大数据时代”到来,爆炸式增长的数据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也正在引发人们生活、工作与思维的一场大变革。我们的财经新闻也理应及时革新思维。本报今起开设《财经大数据》栏目,本栏目将区别于传统的个别样本和小数据分析视角,而是试图通过对所获取的海量财经数据进行分析,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或真知灼见,进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财经领域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现象。总之,让数据发声,我们希望尝试着与读者一起拥抱大数据时代,发现大数据背后的更多潜在价值。

市经信委上周发布全市去年工业强镇(街道)建设“大数据”,数据显示,全市纳入评价范围的55个镇(街道)去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36.6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9%,对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9%;财政总收入286.5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5%。我市镇域工业经济总体稳步发展,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数据看规模:

镇域已成“工业强市”主战场

全市73个镇(街道)中,有18个无工业或以发展农业、旅游业为主,有55个镇(街道)参与嘉兴市工业强镇(街道)评价。上周,市经信委对这55个镇(街道)按照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生产性投资、税收总收入三项指标进行了通报。2013年度数据显示,55个参评镇(街道)的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中对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9%,对财政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对全市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2%。

去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镇(街道)17个,其中超200亿元的7个。乍浦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32.6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幅比全市平均高18.3个百分点,成为我市首个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的镇(街道)。南湖区大桥镇、海盐县西塘桥街道首次突破200亿元,嘉善魏塘街道、海宁市袁花镇和许村镇首次突破100亿元。

全市56个市镇工业园区,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21.64亿元,利税总额274.02亿元,其中税收总额128.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和42.9%。56个工业园区累计集聚各类企业超过1万家,企业从业人数达到54.9万人。

数据看质量:

亟待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去年,全市经信系统全面组织实施了工业绩效综合评价。市、县、镇三级联动,以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指标,以镇为单位全面发动组织力量,对全市4000多家规上企业和5000多家规下企业开展了地毯式的工业绩效调查。在此次调查所得大量一手数据基础上,我市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了一次全面评估。

据市经信委通报,当前我市工业强镇(街道)规模总体效益仍然偏低,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下的镇(街道)有38个,占总数的69%,离目标任务还有差距。市镇工业园区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总体来说,全市多数镇(街道)工业强镇建设还刚进入起步阶段,仍需长期坚持努力。另外,镇域工业主导产业不够明晰、产城融合基础薄弱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退低进高、行业整治、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破解要素制约瓶颈的路径模式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数据会说话:

工业强镇要做好“加减法”

在获取和分析数据基础上,市经信委主任卓卫明提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要坚持以工业强镇(街道)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工业强市建设。

具体来说,要突出主要产业,加快集聚发展。一方面要做好“减法”,一个镇(街道)的资源有限,要集中发展一两个产业,积极抓住全国乃至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时机,集中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叫响“一号产业”,把产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在“一镇一品”发展块状经济基础上更讲究镇(街道)之间的合作共赢,相邻镇(街道)可根据产业链做产业集群,培育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完善园区功能、推进招商选资引才,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根据我市关于开展工业强镇(街道)的建设意见和评价办法,今年我市将围绕做优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加大工业强镇(街道)培育力度,加大综合评价导向力度和典型示范宣传力度,全年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镇(街道)达到20个以上,其中超200亿元的镇(街道)8个,力争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