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如同城市的筋骨,筋骨强则城市强,工业经济的实力正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昨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业强市三年目标,细化工业强市具体举措,全面勾勒工业强市的路线图。
目标
到2016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当前,温州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无论是振兴实体经济、提升城市能级的现实目标,还是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历史使命,都需要温州加快推进工业强市的建设。
市委市政府提出,将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在工业的规模效益、平台建设、企业培育、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集约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创出新业绩。尤其是在工业经济的规模和效益上,到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利润总额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投资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其中技改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以上。
产业结构和企业培育方面,到2016年,力争实现电气产业集群销售产值超1500亿元,以鞋服为核心的时尚产业销售产值超2000亿元,汽摩配、泵阀等2个产业集群销售产值各超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5%和35%;力争培育年产值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60家,超亿元的企业100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2000家,形成以超十亿企业为龙头、超亿元企业为主体、规上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梯度发展格局。
创新能力和集约发展方面,到2016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2.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关键环节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百佳强企比重达到45%;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路径
六大工程,为工业强市注入强大动力
朝着工业强市的目标,实施路径图已经清晰。温州市将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即千亿投资推进工程、产业平台建设工程、百佳强企培育工程、主导产业提升工程、创新引领支撑工程、集约节约发展工程,全面推进工业强市建设。
千亿投资推进工程,为工业强市引入“源头活水”。以引进“温商回归”制造业大项目为重点,对接温商、央企、世界500强等龙头企业,引进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好项目,力争在省级产业集聚区引进投资规模超2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和超50亿元的临港产业项目。
产业平台建设工程,为工业强市筑就“投资洼地”。加快推进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推进1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扩容改造提升,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平台,以高端平台集聚高端产业;同时,加快推进小微园建设,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配套的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百佳强企培育工程,为工业强市打造“中流砥柱”。以名企名品名家“三名”工程和“小巨人”扶持计划为载体,以培育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等“五型”企业和推进小微企业上规模为重点,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工业强企。
主导产业提升工程,为工业强市奠定“稳固基石”。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以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打造全产业链和“引不走的产业集群”;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围绕激光与光电、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着力发展网络经济、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总部经济等。
创新引领支撑工程,为工业强市插上“腾飞翅膀”。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的人才支撑;以乐清电气、永嘉泵阀等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集约节约发展工程,为工业强市带来“蓝天碧水”。围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健全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监管体系,着力减少企业废气废水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要求,以治水为突破口,将行业整治提升、淘汰落后产能与“腾笼换鸟”有机结合,推进“低小散”行业和重污染高能耗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亩产效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鼓励引导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改,大力推进旧厂区等改造扩容、二次开发,加快盘活工业闲置用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推动企业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