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光伏产业在产业链完备性等方面具有 优势,但也面临融资困难、电站投资过于 集中、受产业整合政策影响较大等问题。
近年来,在海外光伏市场高额回报的带动 下,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 不断壮大。据统计,浙江目前拥有370余 家光伏企业,2012年实现总产值近480 亿,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光伏生产基地。
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
(一)产业特点
第一,中小企业居多,差异化、多样化发 展具有优势,但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目 前,除少数龙头企业外,浙江省90%以上 的光伏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 依赖民间资本参与,市场灵敏度较高,能 够深入到部分大企业不会涉及的业务领 域,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生产,获得独 特发展优势。浙江省现有光伏中小企业半 数以上成立于2010年之后,生产规模大 都在100MW之下,前两年主要依靠扩大 生产规模、降低光伏组件价格来开拓市 场,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较 弱,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整合和淘汰。
第二,产业链较为完备,但呈现出“两头 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尚未形成整体 竞争优势,浙江已初步形成包括多晶硅原 料、硅片、电池、组件、原辅材料生产以 及系统开发应用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但 从产业链构成来看,却呈现出“两头小、 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大部分企业集中在 切片、电池片以及辅材配套(拥有170多 家辅材配套生产企业)等领域,技术含量 和利润率相对较低。据统计,浙江省光伏 原料的40%需要进口,30%需要外省供 给,这不仅使企业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 贸易壁垒增多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影响,还 制约了企业向上游拓展的能力。在浙江省 光伏企业拥有的1220多件专利中,硅 片、硅锭的制造专利占比为17%左右,高 纯硅领域的专利仅占1.2%左右,相比于欧 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太阳能光 伏专利集中在光伏材料领域,其自主研发 能力相对落后。第三,部分新产品、新技 术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产业化进程较 慢,市场化能力较弱。近年来,浙江众多 光伏企业通过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 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 突破性进展,集中出现了包括太能硅业年 产3000吨6N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龙炎 科技国内首条25MW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 线、赛昂电力高效能混合型太阳能电池生 产线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进步。这些技术立 足于自主创新,很多已处于行业领先水 平,但目前还仅处于小规模量产阶段。因 此,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是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现状
第一,整体形势较2012年有所改善,但 产能相对过剩情况依然存在。2012年, 受美欧“双反”事件影响,浙江光伏产业遭 受重创。2013年上半年,随着国家光伏 产业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与欧 盟“价格承诺”协议的签署,浙江光伏产业 出现回暖迹象,整体形势较去年有所改 善。但实地调查显示,目前除少数几家大 企业开工率较高外,多数中小企业的开工 率仅维持在60%左右,产能过剩现象仍然 存在。
第二,出口逐渐向新兴市场转移,国内市 场得到更多关注。一方面,随着国际光伏 市场形势的变化,很多企业正在把新兴市 场作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部分国家和 地区实现订单突破,减少于对欧盟传统市 场的依赖。2013年1-8月,在浙江光伏出 口市场中,欧盟份额下降至52%,亚洲、 非洲、澳洲等新兴市场份额则达到48%.另 一方面,随着国内扩大内需等扶持政策的 出台,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通过 中报国家“金太阳”、“阳光屋顶”等示范性 项目,参与西部光伏地面电站建设以及开 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等积极开拓新 增长点。2013年1-8月,浙江光伏产业国 内市场销售份额约为24.6%,虽还处于起 步阶段,但较往年已有所提升。
第三,积极进入光伏电站建设领域,分布 式发电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2012年以 来,在光伏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萎 缩的情况下,到下游投资光伏电站成为很 多企业寻求突围的新手段,多家企业涉足 光伏电站建设领域。资料显示,浙江企业 的国内新建项目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 等西部地区,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也逐步增 多。同时,分布式发电也在积极推进,截 至目前共有分布式发电项目100个左右 (包括在建项目)。但受制于上网电价补 贴、推广应用模式等因素,目前基本 以“金太阳”或者光电建筑示范项目居多, 完全市场化运作实施的项目较少,发展速 度和应用推广较慢。
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
1.融资渠道收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 大。一方面,受前两年产能规模迅速扩 张、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严重、刚性 负债占款等因素影响,很多光伏企业的资 产负债率大幅上升,自我积累的内源性融 资功能基本丧失,资金压力较大。此外, 还有一些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前期研发时投 入较多资金,目前难以依靠自有资金进行 规模化生产。
另一方面,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也在收窄。 首先,从去年银行将光伏行业列为限制支 持产业以来,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 银行都对光伏企业尤其是中小光伏企业采 取收紧政策,持续减少甚至提前抽回已发 放贷款。其次,由于市场预期比较悲观, 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股票增发、发行债券 的难度加大。再次,在很多民营企业创业 和上一轮扩张中起关键作用的风险资本目 前对光伏产业持谨慎态度,企业很难获得 风险资本融资。
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既 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的压力, 又承受下游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暖的压 力,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而一旦资 金链出现断裂,中小企业倒闭潮有可能出 现,这又将引发大规模信贷风险。
2.电站投资较为集中,市场风险有所积 聚。目前,浙江光伏企业投资电站建设的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解决资金链紧绷 和产品积压的实际困难,通过参与下游光 伏电站建设消化库存,让资金重新流动起 来;二是由于电站项目建设期较短,企业 希望建成后转卖移交获得较高投资回报 率,作为企业资产保值的手段。
调查显示,浙江光伏企业投资电站兴趣较 高,甚至连做辅料配材的中小企业也开始 涉足这一领域,已存在较高的隐性风险。 一是恶性竞争风险。目前已建成的光伏电 站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超期拖延货款情况, 一旦曾在上游多晶硅领域上演的价格战在 电站建设领域再度出现,中小企业将首先 遭受重创。二是政策风险。现阶段光伏产 业尚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光伏电站过度 扩张有可能倒逼政府收紧审批权限,下调 补贴。三是国内市场风险。相关政府补贴 并未完全落实,并网、税收、金融等配套 机制也不完善,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的基 础并不牢固。四是国际市场风险。目前世 界各国都对中国光伏企业较为关注,过于 集中的电站海外投资有可能引发国外政府 新的保护措施。
3.分布式发电制约因素较多,商业营运模 式尚不成熟。近年来,为破解光伏应用困 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分布式发 电。但从浙江省情况来看,分布式发电的 推广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第一,投资回收周期问题。按照现阶段 0.42元度电补贴,安装屋顶价格为9元/ 瓦,每瓦年发电量为0.9度计算,大概要 10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回收期较长, 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积极性,需要地 方政府出台配套补贴措施。第二,屋顶问 题。随着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的不断推进, 目前建筑屋顶成为稀缺资源,但在实际运 营中难度较大。一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时 的成本限制,很难找到适合用于光伏发电 的合适屋顶;二是很多合格屋顶业主要求 高达20-30%的电价回报,才肯统一安装 光伏发电装置,致使企业难以承受成本压 力;三是屋顶企业生命周期与光伏发电装 置使用周期不匹配、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 用电量与发电量不匹配等问题的存在,会 给企业带来较多潜在风险和利益损失。第 三,并网滞后问题。调研显示,部分企业 已实施的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仍难 以及时实现并网发电。由于目前项目并网 需进行电网接入受理、评审等多个程序, 许多项目设备组建安装完成后仍需3、4 个月才能并网投运,给光伏企业带来较大 损失。以50MW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如并 网滞后3个月,按年发电1000小时,每度 电1元的标杆电价计算,企业将损失1250 万元。
此外,浙江现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 参与企业大多为原有光伏产品生产企业, 缺乏真正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营开发企 业,商业运营模式还不成熟。
4.受国家产业整合政策影响较大,行业内 兼并重组进展缓慢。为规范国内光伏产业 发展,工业和信息部于2013年9月发布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 《规范条件》),针对硅片、电池组件等 制造业各环节在生产规模、电池效率、能 耗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未来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 将难以享受到相关补贴扶持政策。《规范 条件》出台后,浙江省光伏产业受影响较 大,6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达不到相关要 求,未来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整合。调查 显示,在未达标企业中,除一些确实经营 不善、存在大量落后产能的企业外,一些 经营状况良好、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较强的企业也受到波及,这对企业发展较 为不利。
此外,由于很多大企业在上一轮的市场波 动和价格竞争中损失严重,目前依然面临 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资金压力较大,因此 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收购兼并中小企业的实 力,产业整合进度比较缓慢。
启示与建议
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有其独特模式,但其 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具有普遍性,深刻反 映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 问题。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资源 整合、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及相关 各方都应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光伏行业 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体制环境。
1.完善创新鼓励政策,引导整个行业的创 新转型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光伏产业具有典型的创新驱动型特征。中 国光伏产业生产相对过剩问题突出、市场 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创新能 力偏弱,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 价格竞争。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再次出现, 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 的创新环境。
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与 扶持力度,对企业重大创新成果的首次产 业化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帮助企业尽快完 成产业化生产。政府在公共资源和政策资 源配置上应尽量为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机 会,避免单一的“规模歧视”,确保一些富 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也能获得优质资源 进行技术创新。例如,在《规范条件》等 文件从规模方面对市场准入做出规定之 外,尽快出台技术标准等相关配套措施, 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予以关注,支持和保护 尚处于自主技术研发阶段的高成长性企 业。此外,随着国内应用市场的逐步打 开,政府可以在设备、产品采购方面给予 创新型企业更多支持,推动整个产业的技 术升级。
2.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鼓励企业走差异 化发展道路。政府应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 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寒冬的 契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淘汰一些技术 含量低、产品质量差、能耗水平高的企 业,让企业在市场良性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推动资源整合中,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其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一些创新能力强、发 展势头好的中小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市场竞 争,鼓励其走技术专业化、产品差异化的 发展道路。此外,还要帮助协调电力部门 和企业之间、大企业之间、大企业和小企 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抑制压价、抛售等恶 性竞争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强化行业 自律,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3.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拓宽优质企业的融 资渠道。现阶段,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转 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融资难的问题若不能 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 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 政府需要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 道。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帮助优质企业继 续获得贷款,缓解目前普遍面临的资金紧 张局面;二是在风险资本和创新型企业之 间牵线搭桥,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进 行二次投资;三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中国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单融资等功能,合 理防范和规避海外风险;四是制定出台本 地化投融资政策,探索建立相关产业基 金,以此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对成长性 好、创新性强的企业给予融资便利,缓解 企业资金压力。
4.加强出口和海外投资指导,提高企业的 风险防范意识。一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 的销售结构都严重依赖出口,这一现状难 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而随着美 欧“双反”等事件的出现,企业出口和海外 投资面临的政策性风险不断上升,政府及 行业协会应加强指导,帮助企业规避和化 解风险。 目前,光伏出口结构的变化使企业减少 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但面临的新兴市场 风险也在加剧。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有 跟风美欧“双反”的趋势,例如印度已于 2012年底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展开反 倾销调查,并且将美欧未列入的薄膜组件 也纳入调查范围;另一方面,部分新兴市 场在诚信度、经济实力、配套法律保障措 施等方面都与发达经济体有较大差距,难 以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旦投建 前确定的电价不能长期执行,企业将面临 较大利益损失。因此,中国光伏出口企业 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应提高风险 防范意识,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性风 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5.适度推出补贴政策,积极培育国内市 场。现阶段,为解决中国光伏企业对出口 过度依赖的问题,必须加大对国内市场的 培育力度。而光伏产业终端市场的开拓, 关键在于拓宽应用领域。因此,应在整合 现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应用 领域的补贴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电价、财 政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刺激手 段等配套措施,采取试点示范、经验推广 等多种方式。探索合理高效的商业运作模 式,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在应用项目的补贴中,一定要坚持有度、 有序原则,避免出现因补贴而生产的“一 窝蜂”局面。从目前已发布的地方版分布 式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来看,很多补贴力度 超过预期。例如,嘉兴光伏产业园内建成 的个人分布式项目将得到每度电2.8元的 补贴,补贴三年,逐年下降5分钱。按照 嘉兴光伏产业园的补贴额度,发电项目3 年半就可收回成本,超过很多发电企业5 至6年收回成本的预期。虽然地方政府加 大补贴力度有利于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加 速发展,进而缓解当前光伏产业困境,但 过高的补贴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利益争抢 和市场过热,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