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浙江小城市试点:规划先行 差异发展
2014
02/24
10:46

一到旅游旺季,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塘栖镇就人头簇拥,游客如云。得益于3年前启动的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这座古运河畔的千年古镇,面貌日新月异,建成的一批文化和旅游设施,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塘栖是浙江省2010年年底确立的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城镇之一,也是其中少数既有旅游产业又有工业的试点镇之一。按照浙江省的规划,27个试点镇依据自身基础条件,分别打造工贸特色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品质新城等特色小城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参与了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中期评估,他认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小城市培育发展路子。

高级城市规划师、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文勇一直参与浙江省小城市试点规划和政策设计,他认为,浙江省小城市试点之所以能在短短的3年时间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规划的“功课”做得扎实,政府扶持政策到位。

规划先行:城市标准,差异发展

浙江小城市建设规划之细之复杂到了令人惊异的程度。

三年前,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研究提出小城市基本理念和45项建设发展标准,制定实施27个试点镇的三年行动计划,各个试点镇先后出台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种专项规划,各镇规划总量大多超过两位数。

截止到2012年年中,27个试点镇共完成262个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编制。

规划的数量还在增加,以富阳市为例,富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高志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富阳市政府每年都要敦促下属试点镇制定不同的规划,仅2011年就制定有14个行动规划,2012年12个、2013年5个。

不仅规划多,规划级别也不是乡镇模式,而是比乡镇模式更高的城市体系。这些聘请规划部门和规划单位编制的规划形成初稿,再逐级上报,通过上级单位论证和审批后,才能进入实施阶段。

吴文勇告诉本报记者,规划是指导小城市培育的行动纲领,各镇管理和建设的标准相应提高。

试点镇政府的负责人认为,详尽的规划指导小城市培育的实践,通过一系列专业化的规划,实现镇空间布局、用地指标、建设时序的无缝衔接。

徐小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指出,城市标准的规划体系和科学的行动计划结合在一起,帮助浙江27个试点镇向功能定位准确和彰显个性的特色发展转变。

据吴文勇介绍,为了避免与周边城市特别是县城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规划要求试点城镇要有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如桐乡崇福镇的皮革产业、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童装产业、杭州萧山区瓜沥镇的汽配产业、诸暨市店口镇的五金产业、杭州余杭区塘栖镇的旅游产业、东阳市横店镇的磁性材料及影视旅游产业、桐庐分水镇的制笔产业等等,都已经形成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块状经济形态,与周边城市和城镇形成产业上的分工互补和协同发展。

据介绍,在规划小城市试点布局时,浙江不仅仅考虑城镇的区域面积,人口多少,经济实力等因素,更注重小城镇的发展潜力,即能否增强城市要素的集聚能力,能否增强城市宜居宜业的承载能力,能否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辐射能力,能否构建起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推进机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基于上述原则,纳入培育试点的27个小城市试点城镇虽然大部分位于杭嘉湖、甬台温等发达地区,但衢州、丽水、舟山等一般发达地区和相对欠发达地区也榜上有名。如衢州江山的贺村镇、丽水缙云县的壶镇镇、舟山普陀区的六横镇等。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研究所所长卓永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均衡的规划布局,既反映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现实,又兼顾了地区平衡,有利于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吴文勇更愿意将小城市培育放在全省发展的大篮子中,“浙江小城市建设是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五级网络化布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早在11年前就已经出台文件关注“特大”镇的发展,并形成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试图解决大城市不多、带动力不强,小城镇布局分散,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

吴文勇认为,浙江小城镇的培育要与大中城市协调发展,实现推进产业集约节约发展、人口有序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

吴文勇说,浙江小城市试点城镇普遍实施了产业进园区,居民进小区的发展模式。各试点城镇都建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功能区,推动和吸引企业进园区发展。

与此同时,在农民就地城市化的过程中,试点镇利用原有宅基地置换小区公寓。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好处有两方面: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使他们住进了水、电、路、气、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小区,彻底告别了原来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置换出来的土地可用于生产和开发,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镇的承载能力。以嘉善县姚庄镇为例,该镇通过实施宅基地换城镇新房政策,有860户农民进城安家,搬进了镇里统一建设的桃园新村1188套新房,有3200多名村民实现了“工作在园区,生活在社区”的新生活。而且原有的997亩宅基地通过置换,一下子节约了530亩土地。

始终在关注国际国内城市化进程的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治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无序发展,重复建设,浪费严重,这是我国许多地方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浙江省提出的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将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