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要素制约发展、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近年来,海盐县围绕经济质量提升和打造千亿工业强县的目标,通过实施退低进高(腾笼换鸟)计划,建立工业经济转型“三挂钩”的制度,并在安徽泗县和当地政府合作设立首个异地园区——泗海工业园,大力度探索产业转型之路。
海盐的转型之路得到了浙江省的肯定,去年,海盐县成为嘉兴市2012年度唯一一个省工业强县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单位,泗海工业园也成为了皖浙合作的典范。
设立异地园区
为转型腾出空间
众所周知,东部地区时常面临着有项目却无空间的发展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海盐县通过在安徽泗县建设泗海工业园这一首个异地园区,吸引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海盐率先在嘉兴地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合作设立“工业飞地”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空间的新模式。
“从好几年前,海利玩具等三家企业落户泗县开始,海盐就与泗县结缘了。”海盐县商务局副局长、泗海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奚珠良说,泗县的劳动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项目用地多,这些优势吸引了大批海盐企业入驻泗海工业园。
以前海盐也有企业外迁,但都是分散式地转移,很多企业都反映有“水土不服”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海盐通过“行业整体迁移”的方式,将企业拧成拳头整体出击。同时园区虽设在泗县,但管理运营却由海盐主导,“这让外迁的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其实就是服务的延伸。”奚珠良说,现在海盐和泗县形成了资源互补的格局。
目前,泗海工业园已经成为泗县整体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和当地工业发展的重点集聚区,并被列入2013年安徽省861计划重点项目进行扶持。
2013年,海盐全县共腾退1220亩土地。根据计划,近三年海盐县要腾退低效土地3000亩,腾退出来的土地增量,为海盐引进新兴产业提供了空间。去年海盐引进了阿海珐中国核电服务有限公司、德尔福新型建材等4个外资大项目和总投资24亿元的北新建材(嘉兴)有限公司、总投资9亿元的中国原子能院秦山基地等10个内资大项目。
以亩产论英雄
倒逼企业提档升级
除了外迁低效产能之外,海盐还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力促退低进高,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退低进高,如何退?如今在海盐,企业的亩均效益与土地使用税务征收、亩均税收与享受财政扶持政策、规模效益与用电保障都有挂钩,工业经济转型“三挂钩”制度的出台,让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企业的自觉意识,企业如果想在海盐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起亩产效益来。
通过对工业用地绩效、企业绩效进行摸底调查,海盐将各企业按照发展提升、整治提升、关停淘汰来进行分类,各类企业在用地、用能、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享受差别化的待遇。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一系列措施倒逼了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对土地的“二次开发”。
根据相关计划,海盐将以纺织、服装等产业为重点,有序转移一批低效产能,三年内全县计划将淘汰企业52家,另外三年内还要转移15家企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腾笼换鸟,如何引进适合海盐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调整结构择优招商,围绕海盐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招商力度,在临港产业、核电关联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