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阵阵秋风终于拂去了夏日的溽热,但浙江“经济高温”却丝毫未退:日前,福布斯发布了2013中国最富有10个县级市排行榜,浙江独占5席;昨天,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2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占139家,又列榜首。专家评价:浙江经济活力蕴藉,正昂首迈向又一春。
这些年,尽管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不少尴尬。“没有‘老虎’,只有‘群狼’。”人们这样形容浙江的企业。的确,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使浙江经济一直在“低小散”怪圈中徘徊。由此衍生出的“产业层次低、自主研发能力差,产品结构重复”等弊端使企业的规模很难做大。
2009年的金融危机,浙江首当其冲。痛定思痛,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困境中突围的惟一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转型升级。”随即,省政府出台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专门设立总额5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加快推进33个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536个重大科技项目。
创新,使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为技术密集型所替代,软件、通信、纳米、新能源成为浙江企业家的新宠。
但凡阻碍经济发展的壁垒,都要击破:浙江率先下放400余项省级行政审批,下放数占现有省级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总数的42.9%。贷款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痼疾。在中央支持下,浙江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造性地推出小额贷款公司。截至目前,这种手续简便、操作灵活的金融机构在全省已超过200家,有30家上市公司或上市母公司参股其间,向中小企业主发放贷款超过3000亿元。
资源匮乏的浙江,当年异军突起凭的是“实体经济”。历届省领导咬定“实体”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刻,浙江仍然出台26项举措,力促企业坚守实体经济。省委、省政府还召开“世界浙商大会”,发动浙商为发展实体经济献计献策。
行得春风必有秋雨。如今的浙江,长不大的企业开始长大,经济质量越来越好。对照10年前浙江百强企业的名单你会发现:污染企业已悄然退出百强行列,入选的全是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