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绍兴滨海新区以创新为引擎,以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强区”战略,从推动主体培育、创优平台载体、强化人才驱动等方面入手,驱动地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7.94亿元、同比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走在省、市前列。
走进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浙江知行药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基地建设正酣。这是国内首个万吨级合成生物类兽药生产基地,投产后将助力滨海新区合成生物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这样的创新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滨海新区牢牢抓住企业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登高造峰培育工程、产才互促共进工程,构建梯度化企业培育体系,助推基座企业扩面升级、腰部企业主体登高、头部企业攀高造峰,优化产业生态。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研发投入增速达27.2%。
谋篇布局科创发展新型平台,是另一个培育科创引擎的“滨海解法”。滨海新区先后引进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7家,打造具有辨识度、标杆性的高能级共建研究院集群。去年10月,制定出台《绍兴滨海新区共建研究院绩效考评办法》,持续增强研究院自我造血和产业赋能的运营动力。在2024年绍兴全市评选的十大标杆型研究院中,滨海新区研究院就占5席,数量居全市第一。截至目前,共建研究院已累计引进核心研发人员500余人,孵化企业100余家。
去年12月,滨海新区首个按照“腾笼换鸟、民建公助”模式建设的人才科创综合性服务平台——“名士之乡”科创中心正式投用。科创中心内建有集交流、展示、培训、路演、审批等功能于一体的名士之家综合服务体,同时包含国家级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地、人才公寓等,为企业与人才提供从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全周期科创服务,助力滨海新区创新发展。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浙江首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各项机制。出台《关于迭代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高水平打造人才开放特区的若干意见》,创新柔性人才“区域互认”、新型人才“双向举荐”、增值式服务保障等一系列人才改革举措,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绍兴滨海新区打造教科人‘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创新特色范例”成功获评浙江省人才工作最佳案例;“绍兴滨海新区创新推出法人举荐制 拓展产业人才评价新渠道”成功入选浙江省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4年科技体制改革20个典型案例之一。
此外,滨海新区还重点围绕人才服务推出多项增值式改革举措。创新推出“人才伙伴酒店/公寓”,为人才安居乐居保驾护航;首创高层次人才诊疗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人才夜校”“人才夜话”“人才夜市”等活动轮番举行,全方面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归属感。
潮起滨海,创新风景逐时新。滨海新区将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快马加鞭”,以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人才改革为驱动,打造浙江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