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宇树科技机器人扭秧歌从央视平台“圈粉”到全球舞台,再次惊叹滨江科技创新的魅力实力。日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召开“新春第一会”,全面吹响奋进2025年、加快建设创新滨江的冲锋号。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协同推进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指数均稳居浙江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企业创造力百强等入榜数均居浙江省第一;新获中国专利奖数量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新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23个、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8项,全区R&D经费投入强度达9.1%、居浙江省第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了强劲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新不高新,关键看创新。科技创新是高新区(滨江)“望远山而力行”的奋进之道、“日新者日进也”的立区之本、“知困然后自强”的突围之策,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浙江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作出更大贡献。“国之重器”建设稳步推进,3个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研究院场地已正式启用入驻,白马湖实验室总部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经血管与植入器械研究院揭牌入驻,省“公安大脑”完成战略协议签署并正式落地启用。持续建设“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启动环大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从“0到1”的自主创新“强磁场”。
扬帆风正劲,创新逐浪高。高新区(滨江)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产业创新,形成了积厚成势的科创资源、攀高逐新的产业体系、活力十足的创新企业、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建设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打造“杭州江南科学城”;启动“三数一链”可信流通基础设施跨区域共建合作;海康威视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研发“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成果;新华三“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白马湖实验室钙钛矿、水氧化催化剂等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宇树科技发布具备自我学习和环境适应能力的G1人形智能体;时空道宇成功发射“一箭十星”,首次实现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服务;奥体中心“水-陆-空”三位一体协同巡检系统建设正式启动;林东新能源潮流能发电站入选国际能源署2024全球二十大海洋能亮点项目……
科技勇攀登,创新看滨江。日前,高新区(滨江)发布《关于建设创新滨江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锚定“建设创新滨江”总目标,围绕科创平台牵引教科人一体贯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四个维度,重点开展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七大专项行动,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不断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全国领先的区域科创中心和全省领跑的新质生产力中心,为杭州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浙江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撑。高新区(滨江)将全力支持科创平台做大做强,持续完善科创平台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基础保底+绩效激励+任务保障”的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贯通,更好支撑高新产业突围发展;全心服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深入实施“才链全球”计划,大力推动“5050”人才基金扩容提质,持续走稳走好“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创新发展道路,更好成就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全面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科研合作成果转化新模式,完善“两链”深度融合、产业链供需对接、国资民企合作、“场景营城”等机制,合力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关键领域形成更多标志性创新成果,更好促进政产学研开放合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杭州高新区(滨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朝着“挺进世界一流,建设创新滨江”的目标迈进。接下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全力支持科创平台做大做强,更好支撑高新产业突围发展;全心服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更好成就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全面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更好促进政产学研开放合作,争当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排头兵,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