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总有一些闪耀的瞬间,被值得铭记。今年4月,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这次更名,是这个区域高速发展的见证,也是这个开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起点。
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的工业主平台之一,近年来,余杭经开区在仁和板块深耕制造业,锚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描绘出了一幅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画卷。即日起,“杭州新闻”APP推出《经开五年 何以智造》系列报道,一起见证余杭经开区在新时代浪潮中的蝶变之路。
时光追溯至19世纪末,余杭仁和以獐山石矿而闻名。这里的石料源源不断地被输往上海、苏州、嘉兴等长三角地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然而,随着石料的开采殆尽,污染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仁和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2018年,省级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至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2019年,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2024年,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
5年来,余杭经开区在仁和板块深耕制造业,引育了多家上市公司和行业头部企业,在平整后的獐山石矿旧址上,建起了一座智造产业新城。
以绿为底,环境焕新更宜居獐山港景观带中,游步道沿着水流蜿蜒向前,道路两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植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让人目不暇接。这里,已然成为余杭经开区居民们追寻宁静、享受自然的首选之地。
“我每天一有空,就喜欢来这里走走,早几年真想不到,现在的生活环境竟然能变得这么好。”对于土生土长的唐大伯来说,这些年余杭经开区的变化,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智荟动力公园游步道
他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城市上空时常被粉尘笼罩,即使家里每天打扫,地面、饭桌以及其他家具上,仍然会落上一层薄薄的粉尘。近年来,随着余杭经开区对环境建设的持续投入,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唐大伯的生活也不再“灰头土脸”。
这些年,余杭经开区围绕打造“最美省级开发区”的目标,大力推进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不仅将核心区内1300亩废旧矿区平整复绿,建设成了一个水碧岸绿、景美如画的智荟动力公园,还依托周边的东苕溪、獐山港等自然资源,向南北方向持续延展生态廊道。如今,一条长达12公里的游步道环绕着核心区,沿线点缀着“采矿印象”“獐山屏”等别致的景观小品,成为了市民们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在余杭经开区,绿色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目前,余杭经开区建成公园绿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相较5年前增长近10倍。其中,智荟动力公园更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获评2021年度省级优质综合公园。该公园内的獐山港绿道段,荣获第一届“杭州市最美绿道”。
如今,漫步在余杭经开区,水碧、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向绿而行,产业赋能更低碳在余杭经开区,废弃矿坑蝶变,还有多种“打开方式”。
如果说从“矿坑”到“绿地”的生态蝶变为余杭经开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一扇“门”,那么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则为余杭经开区攀登制造业高地架设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引领余杭经开区迈向更绿色、更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余杭经开区紧紧围绕智能制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一智三新”产业定位,在绿色转型“赛道”上跨越赶超,通过源头削减、数字驱动、减污降碳等举措,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
过去5年,余杭经开区陆续关停污染企业6家,停用各类产污生产线2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1个。同时,余杭经开区对仁和里等重点区块进行梳理,更新了7000余亩用地,不仅净化了产业环境,还为新兴产业的入驻和成长腾出了宝贵空间。
土星动力新一代智能工厂效果图
与此同时,一批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在余杭经开区落地生根。
2022年,余杭经开区通过打造“引进一家、带来一串”的链式招商模式,签约了润丰氢能源年产能100万千瓦分布式发电系统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2000台氢能源发电系统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弥补我国氢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总成尖端技术的空白,助力余杭经开区绿色低碳产业呈集群化发展。
2023年5月,余杭经开区与杭泰数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引进了正泰集团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这次签约,让余杭经开区实现了新能源产业从“链”向“圈”的扩容。
今年4月,余杭经开区又成功引进了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2亿元,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极大推动余杭经开区在电池储能行业的科技领先,进一步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
此外,余杭经开区还积极培育辖区内企业,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未来工厂”建设。在杭州土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星动力”)数字化生产车间内,加工设备会按照事先设置的数据自动切换,物料可以自动运输、上下料、装夹和检测,同时整个生产车间还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分析。
“相较于原来普通产线,全自动的组装线让人工减少了50%,生产效率则提升了30%。”土星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土星动力正积极组建新一代四轮摩托车智能化车间,引领巡航摩托车跑出新的“速度”与“绿度”。
荣获产业链“链长制”示范单位、省两业融合试点园区、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园区等多项荣誉的余杭经开区,正以其独特的“打开方式”,掀开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依绿而兴,产城融合更幸福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杭州市E类人才李博士用了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有种幸福,叫生活在余杭经开区。”
今年5月,余杭经开区打造的余杭首个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荼锦公寓正式启用。李博士和他的家人以市场价4折的优惠入住了新家,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荼锦公寓外景图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白天,李博士在余杭经开区的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产业园里,与同事们交流碰撞,不断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午休时间,他还能与同事一起到芳正国际广场坐坐,点上一杯咖啡,享受悠闲时光;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李博士与家人一起悠然地漫步于绿意盎然的游步道上,欣赏着落日余晖下的美景。
在余杭经开区,李博士不仅找到了事业发展的“舞台”,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生活。他的经历,同样也是许许多多在余杭经开区奋斗的青年们的共同写照。
近年来,余杭经开区围绕企业如何引进来、人才如何留下来等问题,重点推进余杭中西医结合医院、芳正国际广场、余杭科技职业高中、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獐山安置房等公共服务及商住配套项目建设。同时,为满足辖区居民子女上学问题,余杭经开区在兴建东风幼儿园、东风小学后,2023年又开始修建新仁和第一幼儿园,推动仁和二中的选址和规划,逐渐完善教育配套。
眼下,地铁10号线二期、三期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据了解,地铁10号线在区块内主要沿启航路、仁河大道铺设线位,设置仁和北站、 仁和站、 仁和南站等多个站点。建成后,余杭经开区将实现与西湖、黄龙等区块的快速联通。
一边奋斗,一边生活,这里满足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期待。随着生态改造的推进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这里正成为人才汇聚、产业兴旺的热土。
从“矿石坑”到“幸福城”,在余杭经开区,产城融合、幸福宜居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