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镌刻光荣梦想,奋斗绘写壮美画卷。
回望2023年,高新区(滨江)以攀登者的姿态向前,强创新、兴产业、优治理、促共富,努力打造具有高新辨识度的服务型政府,不断刷新发展高度,标注民生幸福刻度。
这一年,高新区(滨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7.9亿元、8%的增速,助力杭州成为“两万亿之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1866.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列全市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数字经济综合评价稳居全省第一,获颁省“科技创新鼎”“浙江制造天工鼎”……高新区(滨江)以“数实融合”的硬实力,交出了奋力推进现代化的精彩答卷。
这一年,作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主会场所在地,高新区(滨江)扛起亚运主场担当,抓实抓细亚运筹办,提升城市能级,也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定格了属于时代的高光与记忆。
这一年,高新区(滨江)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考核排名全国第一、上市企业总量全省第一、全市首批总部企业数量全市第一的亮眼成绩单,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展现了“国际滨”的国际范。
唯有不断攀登,才能持续向上。2月3日,滨江区人民政府区长郑迪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该区将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奋力在“勇攀高峰、勇立潮头”开新局中争当尖兵、勇当闯将。
创新再深化、产业再提能
塑造发展新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热词”历来是两会的一大看点。翻看滨江区政府工作报告,“创新”与“产业”成为热词,分别出现了63次和67次。
这些热词见证了高新区(滨江)向高攀登、向新进军、以融提效的成长。以创新为主轴,高新区(滨江)落笔如飞——编制完成“国际零磁科学谷”五年行动计划;极弱磁大科学装置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经血管植入器械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落地……
创新平台量质齐升的背后,是高新区(滨江)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投入”。2023年,高新区(滨江)拨付产学研专项资金超9亿元,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10%左右、居全省第一。
与“强投入”成正比的,还有创新成果的“高产出”。过去一年,该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7699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00件,均保持全省第一;预计完成技术交易额450亿元左右、居全省第一,科技成果转化指数蝉联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在高新区(滨江)深度融合,带来优势产业聚链成群的连锁反应,尤其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机器人三大产业集群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2024年,高新区(滨江)将如何塑造发展新优势?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坚持着力稳中求进扩增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激发各类创新要素效能,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
以推进数字产业能级跃升为例,该区将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中国视谷”建设,培育壮大新产业新赛道,全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国家未来产业创新试验区。此外,还将做精做强特色小镇,深化完善滨富、滨萧特别合作园(区)协同发展机制。
改革再发力、开放再提升
激发市场新活力
1月29日,在央视总台“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 2023专精特新·制造强国年度盛典”上,杭州高新区获颁全国专精特新“年度高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高新区(滨江),仅2023年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有2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0家。
如果探寻为何高新区(滨江)能够成为全国专精特新高地,或许可以从市场主体活力中找到答案——2023年,该区新设企业2.07万家,增长23.5%,数量列全市第一。
激发市场新活力的密钥何在?透过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出现86次的“服务”二字给出了注解。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高新区(滨江)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共同构建了“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以“中国数谷”建设为例,此举就是为了让数据流通体系加速成型,助力企业挖掘数据产业新蓝海。随着杭州数据交易所揭牌,“数据要素合规流通数字证书”首创首发等系列改革探索逐一突破,高新区(滨江)初步构建起“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数据要素治理体系,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日益浓厚。
而以制度开放为重点,高新区(滨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自贸建设持续发力,跨境支付、便利化数据跨境流动等7项制度创新成果获省市示范推广,也推动实现了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过去一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108.6亿美元,占全国份额3.2‰;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
着力先立后破强动能,今年,高新区(滨江)将全力建强“中国数谷”,用好开放平台载体,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壮大总部企业梯队,持续打造包容开放的市场环境。
品质再提档、内涵再丰富
焕发城市新魅力
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让中国又多了一座“亚运之城”,也让更多工作和生活在滨江的人们感受到了“国际滨”的魅力。一幅城市出行更顺心、环境更舒心、生活更安心的“国际滨”美丽新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钱塘江南岸、江南大道等重点区域绿化亮化全面提升,13个片区“微更新”扮靓城市颜值;新开工道路10条、完工22条,建成过街天桥3座,打通城市交通经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功创建,让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丰富了城市内涵。
踏着“后亚运”时代的节拍,高新区(滨江)将更好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让“过生活更有尊严、享生活更有品味”,打造让人流连忘返、心向往之的现代化城市。
比如,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方面,该区将有序推进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江南科学城沿江片区规划设计;持续扩容产业发展空间,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加快工业综合体二、三、四期建设;持续丰富商业氛围,加快建设龙湖滨康天街、信达奥体商业中心、南六村商业综合体等,投用奥体滨江银泰、江南樱花里、安放山泽里商业综合体。
此外,该区还将健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新建道路13条、提升改造3条、续建13条,开工建设江陵路跨铁立交,投用滨康路聚才路天桥,开展产业园区、商圈、学校、医院等重点拥堵区域专项治理;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新建公园7个,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等。
气质再凝练、气韵再沉淀
滋养文化新风范
去年4月,高新区(滨江)发布“文化之滨”40条政策,点燃了全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新动能。2023年,该区入选省级以上各类重点文化企业18家,预计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700亿元、增长15%,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综合指数列全国第二。
此外,该区还赓续传承历史文脉,扩面提质文体服务,着力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体验足上下功夫,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去年,长河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开街,浦沿渔码头建成开放,“千年古镇·诗意西兴”传统风貌区、“悠悠长河·创享白马”综合品质区入选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同时,该区高质量举办和服务保障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滨江四季等重大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在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文化、工业文化、亚运文化、直播文化、电竞文化等健康生长,与城市发展相生相融、共生互动。
新的一年,该区将立足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让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作为后亚运的城市封面,自亚残运会闭幕至今,“大小莲花”已承接演唱会和大型活动9场,1月中旬全民健身场地面向公众开放,累计服务人次达51万。今年,该区还将聚焦打造赛会之城主窗口,深化亚运场馆专业运营、惠民开放,完善赛事活动保障体系,引进ATP国际网球挑战赛、省马拉松接力赛等品牌赛事;此外,还将打造奥体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组织开展户外休闲旅游节、网络直播节等特色文旅活动。
基础再夯实、靶向再聚焦
绘就共富新图景
美好生活,民生为要。
过去一年,高新区(滨江)牢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总抓手,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再获全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和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
去年,该区投用学校11所、完工3所、续建10所、新开工5所,新增学位11160个;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结顶,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投用社区卫生服务站9家,创新推出海康威视嵌入式卫生服务站。
在安居方面,去年,滨江安置房交房量超过前5年总和。同时,续建公共租赁房9.3万平方、新开工8.7万平方,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29套(间),配售人才共有产权保障房632套。
新的一年,高新区(滨江)将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发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比如,加大优质学位供给,投用学校5所、完工2所、续建12所,新增学位8410个;续建公共租赁房18万平方、共有产权房1000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100套(间);深化托幼一体化集成改革,力争托幼一体幼儿园覆盖率超70%;大力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新建美好生活共同体不少于8个,实施美好生活共同体优化运营试点等。
踏上新征程,奋斗正当时。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也是高新区(滨江)全面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奋进之年。高新区(滨江)将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敢打头阵、勇当先锋、争作示范,推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滨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