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华开发区召开一季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总结一季度工作,提出以又快又实的工作举措推动发展提质增效的目标。在疫情大考、千钧重压之下,作为金华市区重要作战兵团的开发区经济形势如何,备受关注。
今年一季度,开发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显“韧劲”,创新引领铆“冲劲”,主动求变蓄“后劲”,交出GDP增速全市第二的亮眼成绩。先进制造业培育步入快车道,稳住制造业基本盘;投资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重点项目攻坚稳投资、稳外贸缓冲压力;改革创新向产业、企业聚焦聚力,从提升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积蓄“进”的动能;千方百计利企援企稳企安企,开发区正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坚定“稳”的信心、“进”的决心,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积蓄向荣之势。
承压而上显“韧劲”
过去的4月,在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零跑汽车AI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一刻也没有停息,这座“未来工厂”可实现从自动上料、零件加工等到智慧物流的完整生产流程。几公里外,万里扬新能源驱动科技有限公司,CVT18及新能源驱动系统75%由自动化设备完成,配套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一汽等知名车企……
今年一季度,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9.56亿元,同比增长30.4%。作为市区工业主战场,稳经济首先要稳工业,开发区始终“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无论是两大制造业平台,还是两大制造业主导产业,以及重点工业板块,甚至是“一高一新”两大产业,开发区都实现了全面增长。企业与疫情竞速,和困难赛跑,展示出强大的韧性。“五一”期间,造车新势力五强集体披露4月交付量数据,零跑汽车以交付9087台、同比增长约216%的成绩,一跃升至榜首,成为当月新势力车企交付量冠军。与此同时,零跑还发布了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和第五款车型C01,承压之下,零跑仍持续战略投入,构建未来能力,正如零跑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所说:“压力是向上突破的阶梯。”开发区企业,就是有这种面对困境更要“倔强生长”的基因,迎难而上,坚韧不拔,支撑起傲然挺立的工业脊梁,让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一直向上。
“持续纾困帮扶企业,围绕疫情防控、材料保供、人员招聘等方面,全面落实“三服务”“十联系”等活动,切实加强统筹谋划、沟通协调,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谋企业之所盼,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在开发区一季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上,党工委书记张旭辉不断释放做优做强主导产业的决心,而这份决心来自于主导产业培育步入快车道迸发的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开发区30个行业大类中,有超七成行业产值呈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实现高位增长,得益于零跑汽车、万里扬新能源、零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龙头企业拉动,同比分别增长89.7%、142.9%。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实现稳定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1.9%、4.1%。
消费稳,向好信号开始显现。今年,开发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政策激活市场潜力,消费品市场呈现开门稳的良好局面,一季度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9.83亿元,同比增长10.5%,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0.6个百分点。四大行业中,批发业发展势头强劲,该行业受疫情影响不大,同时新企业注入活力,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07.32亿元,同比增长58.8%,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33.2个百分点;受消费券等政策撬动以及石油价格上涨和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拉动作用,限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3.67亿元,增长18.1%,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1.8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开发区经济在承压中不断向上突破,“稳”的底盘依然坚实,展现了开发区上下咬紧牙关战疫情、抢发展、稳大局的担当。接下来,开发区要深化中小企业纾困帮扶资金使用方案,梳理“5+4”稳进提质政策兑付,排摸企业涉疫风险,切实解决好产业链和供应链不畅影响发展的问题,让政策直达企业;要深入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加大保供保畅稳价力度,扩大汽车、家电家具家装等重点领域消费,推动消费恢复发展。要前瞻考虑疫情好转、旅游产业恢复情况,抓实景区提质、宣传营销和企业纾困。
创新驱动铆“冲劲”
基本盘不牢,就无法实现“稳字当头”;新动能不兴,就没有“稳中求进”。开发区把加力提升科创能级作为增强动能的主要抓手,一手抓当前基本盘之“稳”,一手谋未来新动能之“进”,在总体“稳”的基础上向着高质量发展“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五一”期间,“金华之心”二期率先复工,工人们正在抓紧进行内饰装修,为接下来浙江大学研究院(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复旦大学智联健康研究院、浙师大金开数字经济研创基地、北大数字文化创新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作为开发区科创引擎,透过这束从“金华之心”折射出的“科学之光”,我们看到,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发展动能实现新提升。通过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开发区支持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揭榜挂帅”新机制,“串珠成链”的各类创新平台凝聚合力,为开发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注入蓬勃能量。
开发区始终坚持科创首位战略,打通科研设施、人才、孵化转化三大体系,全面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掰开开发区一季度GDP“蛋糕”会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犹如春雨后的竹笋,发展势头迅猛。一季度,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0%、28.5%、30.4%,远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表现仍好于预期,有的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如零跑汽车、今飞轮毂、花园营养等企业展现十足韧性和活力。
对于如何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开发区方向很明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主动融入国家级高新园区、浙中实验室、“百城百园”等区域重大平台,提升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塑造重大科技创新产业。今年,开发区要新建设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5家、市级研发中心20家;用足用好“工程师+创新中心平台”,攻克产业难题超10项,力争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20%以上。
创新关键在人,开发区明确提出要夯实人才工作基础,整合各方资源,做好住房、税收、教育、医疗等文章,围绕各层次人才构建多样化服务场景。要借势引导企业强化创新,精准制定科技创新、金融信贷、转型升级等政策,在头部企业R&D强度、企业省重点实验室创建、培育未来工厂等方面强化引导;同时完善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加快“金开匠才”“技能大师”等培育选拔力度,争取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二季度新增大学生3000名。
进中求变蓄“后劲”
抓好经济工作,有两种思维深植于开发区干部的脑中:一是“擒贼先擒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的提升;二是“未雨先绸缪”,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问题研究得更到位些,以最全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经济之“稳”,终究植根于预期之稳,在于开发区把两种思维贯穿于抓工作的方方面面。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压舱石”。从一季度的数据看,开发区四大结构性投资实现全面增长(民间投资163.7%,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3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8%,交通运输投资1.6%)。特别是民间投资发力,实现增长163.7%,全市第一。
“这是我们突围房地产投资高占比现象的阶段性成果。”张旭辉表示,从稳中有进的宏观背景下,要实现可持续地快速增长,必须要在全面优化投资结构上主动求变,必须千方百计在产业和空间上深度挖潜,倒逼我们从增量型、拓展型、开疆拓土型的开发区向存量盘活型、转型升级型方向切换。
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开发区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在发展承压的时候,就越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决心,全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信心向未来。聚力项目攻坚,深入贯彻“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的工作理念,以项目持续拉动有效投资稳步扩大。一季度,招引端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完成全年签约目标数的180%,总数全市第一。落地端项目落地率全市第二,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38亿元;从资金端看,经省市统筹,开发区第二批专项债券项目共6个项目获28.6亿元,专项债额度位居全市第一。
在构筑高能级战略平台、促进数字化改革的关键期,开发区坚持“存量增量一起抓”,让改革创新向产业、企业聚焦聚力。今年一季度,开发区空间重构正在提速提质。累计收回企业16家1268亩,完成做地500余亩,供地25宗2857亩,双溪西路两侧等重点区块取得重大节点突破。接下来,将推进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四破”专项行动,锁定秋滨、中央创新城(南区)、双溪西路两侧(含五百滩)、九峰山等十个片区,完成产业导入、城中村改造、公共服务配套等多维度城市系统性优化,强力拉动市区工业空间、亩均效益双提升。
值班编辑:朱浙萍
值班主编: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