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新区的宁波研发园
骀荡春风频报喜。冬春转换时节,甬江之畔的宁波高新区领到了最新“成绩单”:继2020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从第18名提升到第15名后,2021年,宁波高新区综合排名再进两个名次,名列第13位。
成绩背后,是宁波高新区瞄准一流园区争先进位的扎实“卷面”。2021年宁波高新区(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应用系统列入了宁波市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诺丁汉大学灯塔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成效明显,R&D占比达8.85%,11家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1家……
春风不待人,新的发展航向已经锚定。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提升前湾新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区的战略支撑能力,一体推进县(市、区)开发园区系统性重构,加快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作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好宁波市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自身功能使命,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硬核’科技支撑。”宁波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关键词:【引领、辐射、带动】
春日的宁波高新区智造港,创新活力涌动。
在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的无人航行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早早投身实验室,一项应用于锻造领域的技术难题,亟待他们破解。
去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宁波)创新挑战赛上,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的“大深径比变截面空心薄壁细长轴内孔精密成形工艺及装备研究”重点课题,荣获解决方案优胜奖,并与宁波一家精密锻造企业签约,要用两年时间攻克这项技术难关。
该研究院作为宁波市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的重点科研机构,落户高新区一年多来,按照“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模式,已经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科研人才130多人,承担各类竞争性科研课题100余项,累计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1.3亿元。获批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6个,宁波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市级平台4个。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式,培育产业化项目28个,引进和孵化企业18家,2021年园区产值超过2亿元。
位于高新区的宁波智慧园
从前期研究、小试、中试,到最终实现产业化,在科创平台集聚的宁波高新区,一条连接实验室与工厂的创新引领路径清晰、有力。
最近,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导研发团队揽下了一个“大活”。多方联合攻关的“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研究及应用”课题,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立项。项目将解决多维动态活细胞成像问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系统。
去年,宁波高新区(核心区)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2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85%,大幅领先宁波市平均水平;实现有效发明专利410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3.8件,居全市第一位;实现技术交易额24.2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超过30%。一批科技成果加快产出,荣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荣获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10项,实施新一轮区级重大科技专项12项。
作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引领辐射带动宁波以及全省的创新发展,是初心使命,更是责任担当。
“高新区‘一区多园’的机制,让我们有了腾飞的空间。”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阳说。2017年落户高新区的聚嘉新材料,依托高新区的创新研发环境,短短几年间就攻破了LCP聚合和改性材料、LCP纤维和LCP薄膜等制备工艺。如今,公司位于镇海区的二期厂房正加速建设,投用后,将成为全球一流的LCP新材料工厂。
从高新区最初3000多平方米的小试车间起步,到如今拥有高新区、北仑、镇海三个厂区,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聚嘉新材料的发展案例,是高新区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的生动演绎。
研发、孵化、溢出……据统计,近年来高新区向外转移优质孵化项目、高成长项目300多个,投资额500多亿元,产业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同时,创新平台的辐射效应也日益凸显,如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已累计开展11场科技成果沙龙及技术难题对接会,为宁波全市300多家中小企业送上技术服务。
宁波高新区一景
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关键词:【高新、特色、梯队】
近日,宁波高新区法里奥视康产业园项目领取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开年以来,云羿、德塔森特等一批参加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产业项目马不停蹄推进,力争实现“开门红”。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高新区始终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大做强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特色主导产业。去年,高新区(核心区)3家企业入围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4家企业入围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均胜集团列入市千亿级企业培育计划,美诺华、激智科技、海尔施列入五十亿级企业培育计划,永新光学入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作为新材料科技城,新材料产业是高新区最大的特色产业。为支撑全省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宁波高新区主动揭榜挂帅“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场景应用系统,促进新材料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该应用被列入宁波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并纳入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
“目前,应用已完成系统总体架构和19个二级模块的开发和相关的数据治理工作,正在进行系统试运行和正式上线的准备工作。”“新材云创”工作专班人员说。
与此同时,高新区推进“育苗造林”工程,加大高成长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加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后备力量。
激智科技生产场景
去年底,宁波高新区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3家,并获批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由激智科技组建的新型显示创新联合体,列入宁波市首批企业创新联合体名单,通过“链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近日,宁波软件园两家人才企业数益工联和隔空智能分别获得数亿元融资。“去年,我们的雷达传感器芯片出货量超过4000万颗,这轮融资后,将进一步加大雷达芯片的市场推广,扩大市场占有率。”宁波隔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存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快速超车的赛道。”专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生产的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宏鸣说。作为高新区创业明星企业,成立仅五年的威晟科技,目前的产品出货量已经排名行业前列,成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一匹“黑马”。
据统计,去年宁波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1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4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005家;11家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累计达13家。
甬江之畔的宁波高新区活力涌动
打造创新生态高地
关键词:【要素、服务、精准】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首批实施单位,并与工商银行共同培育创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以金融赋能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高地,宁波高新区主动担起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重任,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上狠下功夫,为宁波全市科技创新提供“硬核”支撑。
“我们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良好创新生态。”2017年落户高新区的宁波瀚晟传动技术有限公司,以团队自主研发的核心传动技术为依托,生产制造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在科技部首次举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瀚晟传动斩获优胜奖。“最近,高新区管委会又为我们协调了4000平方米新厂房,产能不足的问题没了,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开拓市场了。”公司相关负责人单俐锋信心满满地说。
创新生态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空气”和“土壤”。近年来,宁波高新区先后出台了自创区“黄金八条”、人才高新精英系列计划、科技新政“20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条”等系列政策,并牵头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宁波市首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雨露阳光”。
永新光学车间生产场景
今年初,高新区管委会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区域经济稳进提质的政策意见》,包括9大方面、50条具体措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改制上市、提质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增强高新区高端聚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高新区对标全市最优创新创业生态,用情用心全力引育高端人才、培育创新载体。围绕常态化制度化精准服务企业,宁波高新区成立“帮办专员”“帮扶服务队”“后勤保障队”三支服务队伍,聚焦企业引进、落地、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精准帮办服务。
“我们提出了争创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亩均税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科技创新指标均列全省前茅,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宁波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争先进位没有终点,高新区将持续发扬敢于开拓创新、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以实干苦干的作风推动全区高质量创新发展。
(图片由宁波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