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府“送钱”的消息,刷爆了各大平台,又意外收获一波好评。
一纸方出,天下沸腾。当看到“政府代偿”,不由感叹浙江真是“富”得流油。
这也充分印证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是说说而已……
进一步而言,浙江之所以出了这么多好干部、好企业,还在于经济基础与政治格局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不得不承认,今天的浙江,正是中国的标杆。
抢人大战3.0
出手就是王炸
贷款10万以下的,全部偿还。
贷款10至50万的,代偿80%。
从事家政、养老、现代农业创业,
给予大学生10万块的创业补贴。
说到底,来浙江工作,补贴;来浙江创业,失败了“政府代偿”。很显然,浙江政府明摆着一言不合就“撒钱”抢人……
原来,鼓励创业、增加就业还能这么玩?浙江不但要抢年轻人,还要抢年轻人中最有拼劲、干劲的那一批。
回过头来再看这件事,浙江可谓是一石二鸟。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当地带来新增的劳动岗位。
怎么算,都是赢。
确实,再不行动,人才就被浙江抢光了?
抢人大战1.0版:
以西安、石家庄为代表,政策发力点主要是降低落户门槛
抢人大战2.0版:
以呼和浩特、温州为代表,在魂牵梦绕的房价上面做文章
抢人战3.0版:
以杭州、宁波为代表,营造多个就业机会与创新创业环境
毫无疑问,这一次是浙江抢人大战3.0的“升级版”。
再往前看,2020年疫情进行时,第一个快速反应、迅速抢人的地区也是浙江。
当时其他省份还在闭关死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候,浙江政府掏钱包订飞机、高铁,组织专车、专列、专门车厢,已经快马加鞭地抢人复工。
当其他省份的复工复产手续繁杂,要求企业盖9个章、21个章的时候,浙江已经拍出重金,满世界“请”人了。
要知道,每一次危机,都在洗牌。而浙江出牌的方式,总览全局,敢于“无中生有”,勇于“小题大做”,瞄准合适的机遇直接打出“王炸”。
改革优等生
争当排头兵
浙江这位优等生,一路走来全部都在“前排”。若用父母的话形容,浙江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好孩子”,省心而上进。
为何浙江有这个自驱力与自信心?光靠钱是做不到的,这也和浙江基因有关系。
就不说什么“鸡毛换糖”的老黄历了,曾去乌镇旅游,连街头地摊上的小孩,都知道以物换物的“经营之道”,怕是当企业家的基因是刻在浙江人的骨子里了。
除了义乌“鸡毛换糖”的经营形式,还有经典的“温州模式”。制定全国第一部私营企业条例、诞生全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开出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历史上,铭记了属于众多的“温州第一”。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亮出“改革大招”,率先探索“亩均论英雄”改革并走在前列。“亩产效益”这个关键词,也成为了浙江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把硬标尺。
简单来说,“亩均论英雄”就是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小的资源消耗实现了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企业,给予最优待遇鼓励发展;相反,对那些耗地耗能的落后企业,通过反向倒逼,促其腾笼换鸟。
经过浙江的实践证明,“亩均论英雄”改革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作用,对全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借鉴意义。
去年,为什么要在浙江搞“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主要的原因是,浙江有丰富的社会改革经验。有一种说法叫“现在的浙江就是20年后的中国”,这句话说的是经济,也是社会制度。
抢走的不是人
而是发展潜力
浙江如此优秀,为什么还那么拼?
第一,民营经济驱动的浙江最有动力抢人。
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去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以96家企业入选排名第一,总数与去年持平。
可见,浙江的民企发展生态非同一般。
但是,时间往前走,发展格局不会被固化。以前,百度、阿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的三座大山,而现在,头条、美团和抖音已经崭露头角,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这也说明,有了年轻的劳动力,才会有新鲜的活力,有充足的创造力,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空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浙江民营经济需要引进高层次的年轻人才,来推动城市产业升级的空间,散发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第二,营商环境优化的浙江最有实力抢人。
据了解,浙江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屡获各种“第一”:全国范围内浙江第一个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在国家发改委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浙江标杆指标数量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工商联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浙江得分居全国第一……
尽管这样,今年1月浙江正式印发《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从优化市场准入准营机制、提升营商办事便利化水平、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强化服务与监管效能等四个方面明确了19个领域、共78项具体改革举措。
良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有更强的市场孵化能力,能够培育出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企业。这对于浙江来说,又做了一次“赢家”。
第三,风投模式创新的浙江最有能力抢人。
先算笔账,投100亿,可以吸引高校大学生优秀项目10万个,如果每个项目就业5个人,就有50万人就业,哪怕只成功10%,也就1万家创业公司在浙江。
大概测算下,1万家创业公司里,还是有一定的概率诞生新的“阿里巴巴”的。哪怕全部失败了,也拉动了各种产业的消费。
因此,浙江就是“一鱼多吃、一举多得”,更是印证了“小政府、大市场”的特征。
结语
浙江模式与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未来潜力巨大、人才主力的大学生,则是争抢的核心,也会成为浙江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人口存量博弈的背景下,浙江抢到一个优质人才,其他省份相应就少一人。
企业家创新和进取,是浙江经济飞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不只是一场人才大战,而是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开始。放眼看去,浙江抢走的不仅仅是人,更是其他省份未来发展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