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浙江经济第一区”的荣誉,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杭州市余杭区,在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当中也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探路先行的示范表率作用。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在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关键问题上,余杭区进行了深入探索。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提升群众幸福感
走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宽阔的马路上,放眼望去全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很难想象,10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村庄和农田。提到仓前街道的葛巷社区,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羊锅村”。当时村民主要靠种田为生,经济收入来源单一,2011年躺在村集体账本上的收入只有118万元。
2013年,借着未来科技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东风,葛巷的集体经济也驶入了快车道。葛巷股份经济合作社拿出了45亩村级留用地指标及3100万元来置换未来科技城29150.1平方米房产,再返租给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当年的租金收益就达到了1100万元。这是全区首次用村级留用地指标置换房产租金,也是葛巷集体经济掘到的“第一桶金”。
“不能光靠吃老本过安逸日子,我们必须学会充分合理地利用手头上的资源去做投资,用钱生钱。”在葛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骆国华的带领下,葛巷股份经济合作社迅速成长壮大,通过投资土地、厂房、商业写字楼等项目,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去年一年的总收入高达4860万元。“今年预计社区集体收入能突破5000万元,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骆国华说。
葛巷社区集体富裕起来,社区居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2015年至今,葛巷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经连续分红6年,分红总额也由最初的330万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000万元,去年平均每户分红1万余元。
葛巷社区居民居住的高层公寓。人民网 王萧萧摄
“我认为共同富裕就是让老百姓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共同参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骆国华说,如今的葛巷吸引了国内外各行业“双创”人才,完善了居家养老各类服务,落地了“未来社区”试点项目,葛巷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共同参与到社区的基层治理当中。
共同富裕的根本是发展。葛巷社区只是余杭区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余杭区正从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旅游、留用地开发等方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成立“乡村新社区”,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样板
“我们漕桥村工业基础不错,但旅游方面基本上没有资源。对于未来到底以什么为抓手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还没找准方向。”“求是村接下来准备建设一个文化村史馆,充分挖掘村里的文化资源。”“花海、网红绿道、餐饮民宿,我们都在积极建设中,但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潘板桥村没有地方停车,给游客会造成不便。”……
6月10日下午,径山镇小古城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建设“共同富裕·乡村新社区”推进会,四位村干部共聚一堂商讨村务、谋求合作。就在一周前,小古城村与附近的求是村、潘板桥村、漕桥村组成“乡村新社区”,各扬优势、互补短板,还与径山镇另两个村级联盟相互支持,形成“共同富裕联盟”。
径山镇小古城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建设“共同富裕·乡村新社区”推进会。人民网 王萧萧摄
小古城村在余杭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曾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近90项荣誉。近年来,小古城村大力发展新型乡村旅游经济,引入现代农旅项目,2019年还注册成立了村集体旅游公司,全力打造乡村“美丽产业”。
今年“五一”小长假头三天,每天都有3000多名游客来到小古城游玩,门票收入就达到15万元。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介绍,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了9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3万元,小古城村村民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一个村的富裕不叫共同富裕,我们小古城村作为先行者,要发扬先富带后富的精神,带领其他村一起致富。”林国荣说,经过第一次推进会的探讨,4个村共列项目清单,深入交流各自的发展优势和瓶颈,已经确定了共同发展旅游产业这个大方向,计划将原本4个分散的村串珠成链,共同完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共享互通,抱团推向旅游市场。
近年来,余杭区以党建引领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形成产业辐射周边村庄发展“3×N”效应的“乡村新社区”和“共同富裕联盟”,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余杭更重视分好“蛋糕”,建立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提高收入分配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随着“乡村新社区”和“共同富裕联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余杭区将在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村”的进程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余杭街道稻作历史悠久,是余杭区重要的产粮区之一,也是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盘活余杭街道的农业资源,2018年,余杭街道通过对永安村等8个自然村进行土地流转,集中打造了一个“稻香小镇”。“稻香小镇”土地面积达到71.8平方公里,规划稻田面积高达3万余亩。
这么大的“稻香小镇”,该如何经营管理?当地政府犯了难,于是广发“英雄帖”,请到了拥有丰富现代农业管理经验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担任“军师”。刘松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稻香小镇”进行数字化改革,让“稻香小镇”跳脱出水稻生产基地的单一功能,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视角,创建智慧大脑、数字认养、全程追溯、智慧游览等板块,只需通过一块智慧大屏就可以对“稻香小镇”进行全流程管理。“我们通过数字农业的建设,充分赋能‘稻香小镇’全产业链发展。”刘松说。
如何摆脱传统农业的局限,打响“稻香小镇”的金字招牌,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刘松在原有的稻田认养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化升级,让消费者足不出户,通过小程序就能认领属于自己的农田和菜地,实现24小时“云种植”。比如企业只需花费8万元就能认领10亩土地,“认养”者不仅能获得产出的稻米、菜籽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还能享受其他权益。
“认养田”的创新举措为“稻香小镇”聚集了更多人气,“稻香小镇”顺势而为大力发展农旅项目,开创了开镰节和开春节等特色旅游节日,推出研学旅游,累计接待10万余人次,产生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450万元。
“稻香小镇”的研学旅游项目让孩子们亲近乡野。“稻香小镇”供图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来,“稻香小镇”主动提升村集体的硬件和软件。一方面,盘点村集体闲置资产,改建为“共享小院民宿”“游客中心”“稻香体验工坊”等场所;另一方面,对全村村民进行党建、礼仪、技能、经营、民俗等培训,每月固定2次,通过常态化、持久化的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素质,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到“稻香小镇”的建设中来,更好助力共同富裕。
近年来,余杭以“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推进西部富美的路径,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集聚人才资源,助力农业现代化,实现美丽乡村的蝶变。
经济强区,美丽富民。余杭积极统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深入推进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鼓励城乡居民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创收创富,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走在前列。
本文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