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何而幸福?
近日,浙江绍兴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发布了《绍兴市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以下简称《工作标准》),内容涵盖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河道管理、智慧城管等多个领域,囊括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制而长治,有度而长序。在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发展长卷中,绍兴由此写下名为“幸福”的注脚。
工作人员对绍兴公厕进行消毒。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疫情防控有精度
当“战疫”成为2020年特殊的年度“任务”,刚刚历经今冬初雪的古城绍兴,正紧锣密鼓地开启新一轮防疫巩固。
“疫情期间,医学观察点、留置点产生的危险生活垃圾,如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酒精棉球等,给垃圾清运、处置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和压力。”总结开春以来的防疫经验,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奇洲一语道出防控难点。
该如何破题?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绍兴在浙江全省首创“五定”工作法,规范危险生活垃圾处置,即定点收集、定向运输、定人管理、定时处置、定炉焚烧。
据介绍,绍兴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AAA标准(最高等级),加强运行监管,做好危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所有医学观察点和留置点产生的危险生活垃圾,经密封包装并消毒后,由专人专车直送指定焚烧厂进行处理,运送时间错开交通高峰期,运送路线避开人口稠密区,运送车辆每次卸载完毕均进行消毒。运抵焚烧厂后优先安排入炉焚烧,尽可能缩短暂存时间,做到随到随处置,有效消除了再次污染隐患。”
今年以来,该市共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 69 万余吨。特别是针对集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点等重点区域,共无害化处置危险生活垃圾 400 余吨。
将疫情防控精细到每一处。绍兴还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明确公厕厕纸投放要求,加强消毒杀菌、作业人员防护和粪便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有效防止疾病传播和蔓延。每天,全市1010个公厕、43个垃圾中转站、279个小区口罩收集点和公共垃圾收集点、果壳箱都会有专人进行多次消杀。
截至目前,绍兴未出现一起生活垃圾病毒面源传播和二次污染事件。
绍兴市上虞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垃圾“无废”有深度
垃圾分类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环保意识密不可分。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城市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无废城市理念与绍兴市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与绍兴整体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高度契合。做试点,绍兴有基础,当然也有压力、有挑战。”今年9月,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上这样说道。
作为全国“11+5”个无废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绍兴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走出了一条有城市特色的生活垃圾“无废”之路。而让垃圾“循环再生”,俨然已成为绍兴深耕“无废城市”的大招之一。
走进位于越城区的地铁1号线绍兴火车站项目工地,可以看到,一辆辆满载渣土的“绿皮车”正依次排队“淋浴”出场。之后,这些经过无尘化处理的渣土将被运往绍兴滨海新区、江苏等地用于海涂、地基等建设,继续发挥余热。当前,仅绍兴本市就已落实4000度亩渣土消纳场所。
无独有偶。在上虞,市民只需通过手机一键预约,即可享受废瓶罐、旧家电等生活废品上门回收服务。
“(废品回收)就像寄快递一样方便,交易完成后还有凭据,既省事又环保。”家住上虞区曹娥街道和城社区的陈阿姨对社区再生资源上门回收的做法赞不绝口。
从 2018 年起,上虞着手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如今已实现“垃圾分类+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该区已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76 个,其中固定站点 56 个、流动站点 20 个;全区281个居民小区、467 家机关企事业单位、20 个生活垃圾分类中心纳入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体系。
此外,为缓解电商、外卖行业为城市带来的固废压力,绍兴还探索邮政快递行业包装减量和包装循环利用。按照规划,2020年底前,全市邮政90%以上网点将设置绿色包装箱回收装置,并推进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应用。目前,首批350个绿色包装回收箱装置正在各网点铺设中。
2019年以来,绍兴生活垃圾总量提前实现负增长,处置能力和无害化水平均走在全国前列。
绍兴市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城管中心。 吴佳蔚摄
智慧城管有温度
“网格员注意,上虞区凤鸣路一家水果店严重占道经营,请及时处置!”“收到!”12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在绍兴市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城管中心的任务派遣员下达指令,责任网格员通过对讲机立即响应。约5分钟后,对讲机再次响起,该网格员反馈问题已处理完毕……这一幕,在上虞的“城市管家”平台每天都会上演的。
科技改变生活,亦改变了城市治理的途径。借助“互联网+”,各类“城市病”有了更智慧高效的“解药”。
为探索城市管理“最多一小时”快速处置机制,上虞区在主要道路与重要区域设置126个监控点位,可自动识别流动摊贩、店外经营、乱堆物料等违规行为,并自动将信息上报到“城市管家”平台。
“群众反映的16项即办性问题‘最多一小时’办结,其他复杂问题‘最多一小时’响应。”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过去,许多城市管理问题的数据都需要依靠采集员上街采集,着实费时费力。现在,“城市管家”平台接入了警务视频云系统、环卫信息化管理系统、燃气监管系统等,把执法、环卫、市政、园林等八大项目纳入监管范围,开展对扬尘、烟感等领域的24小时全天候监管,“城市的管理更趋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市民们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管家式’服务。”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县”,类似的“黑科技”在柯桥区也同步运用着——当渣土运输车在街道上行驶时,如果驾驶员在座位上做出了抽烟、打电话等可能滋生安全问题的动作,车厢内的“5G+AI智能识别与预警系统”就会传出“请勿抽烟”等温柔语音提示,而监管部门后台也会跳出预警信息,提醒人员即刻关注,为渣土垃圾安全运输提供保障……
城市因智慧而精彩。今年以来,绍兴逐步建立全市域智慧城管和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运用网格化、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手段,构筑一套布局合理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空间体系,巡查范围达322.14平方公里,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应采尽采”。其中,智能化的视频监控可对垃圾桶满溢、非机动车乱停放、无照游商、店外经营等50余种城市管理问题的场景,产生智能告警并截图上报,智能识别率在80%以上。(吴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