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创业园区加速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浙江自贸区:金融要素加速集聚
2020
08/07
16:01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创业园区加速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

为集中展示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的创新创业风采,更好搭建留学人员企业融资平台,“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望京海创园专场”近日在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举办。此次会议上,一场名为“腾飞赋智—园区智能评价系统发布仪式”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这一园区智能评价系统是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标准,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为园区提升整体孵化效果而打造的一套智能园区评价体系。

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董事长闫威表示,在当前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创业园区传统的集群化服务和靠着收取房租与物业费过日子已经行不通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来辅助决策,并适时引入创投基金和帮助企业拓展市场,都是创业园区未来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据闫威介绍,目前北京市朝阳区正处于加快全国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时刻,作为朝阳区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业的重要窗口和基地,望京海创园一直在积极耕耘“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留住人才”的创业沃土,探索服务高端留学人才的专业服务体系与服务机制,为朝阳区乃至北京市的人才引进建立了良好微生态发展环境。

多年来,园区不断深耕服务模式,打造AI赋能加速平台、望京科技·腾飞企业赋能计划、腾飞研习社等园区自主服务品牌。2020年园区继续拓展服务内容,此次发布的望京海创园腾飞赋智—园区智能评价系统,可以用来描绘园区大数据精准画像,评估园区各项指标孵化成效,实时跟踪服务管理效果,并可实现运营风险主动预警。

北京奥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艳艳表示,腾飞赋智—园区智能评价系统,是在望京海创园提出具体需求的基础上,由奥法科技经历一年多时间研发而成。这一系统将从孵化绩效、服务体系、企业发展等多方面对园区整体发展现状进行智能化分析,并通过“千企千面”智能化服务实现对园区企业的精准服务和成果评估,以数据辅助决策,以技术预警企业,以科技赋能园区。

同时,园区智能评价系统可以搭建企业画像,通过智能分析各项指标及发展变化,发现当前企业需求和待提高属性,进而自动对接国家扶持政策、创业导师和融资贷款等园区陪跑服务。系统不仅能对园区内的企业进行分析评估,还能判断园区年度、季度孵化成效,从而对企业运营风险主动预警,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此外,园区智能评价系统还能统一园区内企业信息库,实现园区企业信息自动更新,解决各部门信息获取准确高效的问题。

2、浙江自贸区:金融要素加速集聚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3年来,浙江自贸区以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为导向的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浙江自贸区内金融要素正“加速集聚”。市场主体集聚效应逐步提升,区内金融机构网点由62家增至70家,其中法人银行机构2家;外汇业务标识企业由337家增至881家,增长1.6倍。金融业态发展较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由484亿元增至675亿元,增长39.5%;本外币贷款余额由519亿元增至1078亿元,增长107.7%;标识企业累计实现跨境收支195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6.3%。

同时,一批创新业务率先在浙江自贸区“落地生根”。浙江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在全国自贸区中便利程度最高,实现自贸区资本项目业务改革的新突破,累计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232笔,结汇金额10.04亿元,其中2019年办理191笔8.64亿元,金额同比增长9.8倍。

围绕浙江自贸区油气产业发展需要,区内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新突破,成功落地首单境外船供油跨境人民币业务和首单全国自贸区油品企业便利化支付业务,累计金额达6558万元。支持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收付汇便利化,支持9家保税燃料油经营企业完成便利化外汇收支144亿美元。

为提升大宗商品跨境贸易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仓单通”产品,完成国内自贸区首单大宗商品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涉及金额543万元。

在强化监管方面,自贸区建立运行信息交叉核验平台,目前已经累计阻止46起冒名开户的风险事件,预警144个电信诈骗等可疑交易线索,大幅提升了反洗钱客户识别有效性。

3、贵州省:清镇物流园区再添新引擎

2020年8月5日,清镇市与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冷链物流、循环经济、食品加工方面开展合作。

据了解,清镇市与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在清镇市物流园区内建设占地约100亩的冷链物流项目,主要建设常温仓储配送,低温仓储配送,加工中心(中央厨房系统)和物流运输、中央智慧平台调度系统等;循环经济新业态项目,将由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及下属贵州省金属回收公司与清镇市合力打造循环经济新业态产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双方将共同推进清镇市具备条件的农副产品纳入黔优名品合作项目,并在包装设计、产品策划、文创、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同时,将积极动员合作企业入驻清镇市食品加工园,共同推动开办清镇名特优产品线下体验馆。

清镇市与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签约,是清镇市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是贵州现代物流公司实施脱贫攻坚行动,助力“黔货出山”的重要部署。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将对清镇市“一二三产”进行补链延链,也将吸引更多优强企业向清镇市聚集,为打造千亿级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商贸新城注入强劲动力。

4、天津武清开发区入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

日前,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发布,武清开发区入围榜单,位列第43名。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武清开发区始终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潜心搭建公共、开放、共享、创新、协同的“五大创新平台”,积极营造促进资源要素加速聚集良好产业生态。经过20余年发展,形成了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引进生物医药企业147家,其中药物类15家、医疗类51家、器械类55家、生物保健类26家,2019年实现税收3.5亿元。

5、江苏江阴开放园区:以产业强市引领打造标杆园区

开放园区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新旧动能转换能力以及高质量发展成效。无锡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指出,全市各地要加快改造提升各类开放园区,在优化融合中做强科技型园区,在提质增效中做强基地型园区,在转型升级中做强传统型园区,推动开放园区向现代园区转型,做到以特取胜、以优取胜、以专取胜,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为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蓝图明晰绘就,创新思路催人奋进。围绕无锡市委全会对开放园区的新目标、新任务,江阴高新区、临港开发区、靖江园区三大开放园区主要负责人就贯彻落实无锡市委全会精神,谈感受、话发展、凝共识,纷纷表示将立足园区实际,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带领园区充分发挥好支撑城市发展的“四梁八柱”作用,努力在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紧扣建设“江苏有地位、全国有影响”一流园区目标,2020年以来,江阴高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各项重要指标逐月回升,转型发展蹄疾步稳,项目招引优于预期。目前高新区在建待建项目超过70个,总量超过368亿元。与此同时,高新区广泛开展“双进双促三优化”活动,尽全力服务企业发展,2020年已累计为辖区企业提供互助转贷基金8亿元,使市场主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好态势。瞄准全年目标任务,高新区将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全面目标任务。

“黄钦书记、杜小刚市长在无锡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的讲话,为我们拓宽了视野,明晰了发展方向。”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兴华表示,江阴高新区2020年的发展基调是拼抢,就是要在下半年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把目标任务完成得更好。“高新区已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规划抓项目,从而使园区产业能够做得更有特色、更具竞争力。在主导产业创新方面,高新区将根据主导产业的需求,成立相应的产业研究院。”陈兴华表示,高新区还将围绕企业优服务,推出更多惠企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按照美丽园区规划抓整治,力争将高新区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示范区以及美丽和谐幸福区。

作为江阴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临港开发区坚持以产业项目为主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主攻方向、以对标找差为主要方法,2020年各项工作克难求进、趋稳向好。围绕打造5个千亿级、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临港开发区项目招引以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为整体思路,上半年新签约超亿元项目26个,总投资338亿元。同时紧抓“六保”“六稳”工作,第一时间出台稳外贸增长、稳就业岗位等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对标无锡市委全会的各项目标任务,临港开发区将翻篇归零再出发,力争年底交出一份领跑发展的高分答卷。

“步入下半年,临港开发区将以产业美来打造美丽临港,围绕5大千亿级、2个500亿级包括1个科创中心,形成‘5+2+1’产业新格局。”市委常委、临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计军坦言,临港开发区将做优产业链,助推产业集群延链强链补链,在此基础上,打造公共平台,招引龙头项目,真正让临港开发区在长三角区域竞争中凸显出比较优势。“园区上下也将凝心聚力推进创新驱动,依托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科创园、创新港,包括今后落地在临港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基地,为临港持续注入创新基因。”计军说,临港开发区也将推动产业转型提升,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以远景能源为样板,培育一批方案解决型服务制造型企业,从而推动临港产业发展从低到高,由重向轻,由制造向服务转型。

2020年靖江园区坚持“招商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锁定船舶、重钢结构、车船零部件、冶金新材料、机械装备和港口物流六大产业,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项目招引呈现出“招大引强、量质并举”的良好态势。瞄准创新转型目标,靖江园区通过强化政企院校科研合作、两化融合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为园区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下一步,靖江园区将持之以恒抓牢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大关键阵地,全力当好无锡向北发展的“桥头堡”。

市政府党组成员、靖江园区党委书记杭成认为,无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根据无锡产业发展的特征,定下了下半年目标,提振了全市上下的发展信心。“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靖江园区将力争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按照亩均论英雄导向,积极推进园区特色发展。目前我们园区已经形成了民营造船、重钢结构两大特色产业。”杭成表示,未来靖江园区还将不断提升船舶配套产业的层次,不断扩大高精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的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特钢冶金产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在园区打造出国内知名的民营造船和重钢结构基地。

6、黑龙江七星农业科技园区:灌溉新技术节水达三成

日前,记者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农业科技园区了解到,2020年该园区通过改进传统整地方式、灌溉方式和植保措施,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有效减少灌溉用水约30%,实现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北大荒七星农业科技园区主栽作物是水稻。据了解,用传统灌溉方式种植水稻,亩均用水高达400多立方米。针对灌溉用水量较高这一问题,园区今年将探索新型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使水稻种植在面积和产量不减少的前提下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试验课题。

在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探索改进中,园区根据不同作物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简单来说控制灌溉就是“灌一茬水,晒几天田”“前水不见后水”。对于水稻种植节水,园区的主要做法是将旱平免搅浆、一次性封闭除草技术和“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相融合,大幅度地降低了灌溉水量的浪费,预计在保证产量还不减少的前提下,每亩可节约用水120立方米。

大暑时节,黑龙江水稻已经进入抽穗灌浆期。在七星农业科技园区的水稻试验田中,虽然水稻田间持水量很少,部分地块已经晒田,但是稻苗长势依旧健壮。据正在查看灌溉水表上的用水量,计算节水情况的技术人员段汝顺介绍,通过紧抓新型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三个关键点,节约泡田水、在插秧后第二次使用封闭药除草以及有效分蘖后的用水,既能保证产量稳定,又能有效减少水稻整个种植周期的灌溉用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