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袍子
1. 掌握这些百强县的兴起、繁荣、衰落和转变的规律,就可以窥见改革开始四十年,浙江经济逐步崛起的奥秘。
2.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红利期,那么从2004年左右开始的浙江经济放缓则是县域经济的衰弱期。
3. 浙江人可能会迟到,但是从未缺席,相信浙江在未来依然可以引领中国经济。
在中国的东部沿海,有一个以民富闻名全国的省份。这里有全国差距最小的城乡经济,有全国发展最为均衡的省域版图。
造就这一发展成果的,要归功于这里异常发达的民营经济。可以说,用村村有工厂,人人做生意来形容这个省的经济都不为过,这就是浙江省。
受益于发达的民营经济,这里的乡镇经济和县域经济也极为发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浙江省,其拥有的百强县、千强镇数量稳居排行榜前三名。
萧山、余杭、鄞州、慈溪、义乌、东阳、绍兴(县)、上虞、黄岩、温岭、乐清、瑞安、海宁、桐乡等,这些地区都是曾经或者当下中国县域经济响当当的名字。在县域经济最辉煌的时候,许多县甚至可以和他的上级城市分庭抗礼。
例如,绍兴县的经济实力长期强于绍兴的主城区越城,义乌的经济实力长期吊打他的上级政府驻地金华市区。
然而,在时代的车轮下,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的百强县半数转换了身份,以区的形式续写新时代的传奇。
可以说,掌握这些百强县的兴起、繁荣、衰落和转变的规律,就可以窥见改革开始四十年,浙江经济逐步崛起的奥秘。
『3』
七山一水二分田,
人多地少逼出来的智慧
打开中国地形图,会发现浙江正好处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向东南丘陵过渡的地带。除了浙江北部靠近江苏、上海的一块地方存在较大平原,在浙江的东部、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区,基本以丘陵地形为主。在这些地区的群山间点缀着许多小盆地和滨海平原。
金衢盆地、宁绍平原、松古盆地、温黄平原、新剩盆地、温瑞平原、天台盆地、瑞平平原,这些浙江人都不一定听过的地理名词,就是浙江地形支离破碎的真实写照。
▲浙江地形图 来源:网络
与支离破碎的地形相伴的还有浙江的河流。除北部地区属于长江流域之外,浙江的大部分河流都是独流入海。苕溪、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各自自成体系,相互隔绝,形成浙江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浙江的地理地貌,就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受地形影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多数居民就只能挤在这些小盆地、小平原之中。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匮乏,吃不饱饭的现象自然就成了这片土地上的居民长期挥之不去的记忆。
为了讨生活,出去收鸡毛,收破烂,摆小摊,跨地域倒卖东西成为浙江人早期改善生活的手段。长此以往,浙江人形成了想尽一切办法赚更多钱的特质。
1978年,神州大地迎来改革开放,束缚浙江人经商头脑的“枷锁”终于被打开。穷怕了的浙江人摆脱贫困,追逐财富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在中国东南沿海这片小小土地上,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吹拂下,温州乐清的柳市镇一些头脑灵活,手艺精湛的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抓住当时物质紧缺的机会,搞起了个体私营经济。很快,短短一两年时间,这些个体户迅速壮大成为当地的创富领军人物,有的开始修建厂房,有的盖起了高楼大厦,高级别墅,非常令时人向往。
但是,80年代初期国家对私营经济的谨慎让这些刚刚富起来的乐清人遭受了一次牢狱之灾。1982年,有八个人以“投机倒把罪”被抓了起来,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八大王”事件。事件之后,当地的创富热情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是,抱着致富梦想的年轻人没有停止行动。
▲“合同大王”李方平(左一)、“电器大王”郑元忠(左三)、“螺丝大王”刘大源(中)、“线圈大王”郑祥青(右三)、“目录大王”叶建华(右二)合影,“旧货大王”王迈仟1995年因病去世。
在八大王事件之后的第三年,一个叫南存辉的年轻人和一个叫胡成中的年轻人,因为看好柳市镇当地快速兴起的低压电器行业,决定合伙大干一场。
为了能在当时的柳市镇众多厂子中脱颖而出,销售经验丰富,极富远见的胡成中决定亲赴上海寻找技术人员。几番打听以后,锁定了当时即将退休的工程师王江中。但是最初,对于偏远的温州,王实在是不想去。最后,胡成中用真情和毅力,“三顾茅庐”才终于挖来了王江中。在当时人才匮乏的柳市镇,有专业人才“撑腰”的小电厂很快就脱颖而出。
日后,引领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两家公司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就是从这小厂子分立而来,前文提到的南存辉和胡成中正是这两家民企巨头的掌门人。在柳市镇,像南存辉和胡成中类似的创富故事还有很多,他们依靠自己智慧和胆识创造财富的故事,支撑起柳市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过40年努力,柳市镇已经成为一个城镇居民收入超7万,人口达28万,财政46亿,GDP293.5亿元的超级强镇。低压电器是这里的名片,拥有“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称号。坐拥柳市镇、虹桥镇等经济强镇的乐清市,自然也就成了中国百强县榜单的常客。
在乐清东北方向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叫路桥的地方。80年代初,路桥还只是黄岩县下属的一个乡镇。当时,有一个长相“土不拉几”的男孩靠着自己的智慧,捣鼓出一台“纯手工”照相机,开始了他的财富传奇。起初,他只能走街串巷去拉人拍照。半年后,靠着照相赚的1000元,开起了照相馆。
此后几年,他积累的财富越滚越大,先后进入了冰箱配件行业、冰箱行业,赚的盆满钵满。1989年,他创办的北极花电冰箱厂年产值超过千万,每天到工厂拉货的车子排起了长队。但是,当时急转直下的国内形式,让整个民营企业界信心不足。他也不例外,心生退出市场的念头。随后,他将当时正红火的冰箱厂低价送给了当地政府,去外面上大学去了。
90年代初,不满足于现状的这位企业家学习归来后,又开始重新创业,这一次他先进军镁铝板行业,后进军摩托车行业。两次创业也都非常成功,为后面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90年代中期开始,他在家乡隔壁县临海,盖了一个很大的厂房,开始偷偷摸摸的捣鼓一个当时国家不允许的“大物件”。几年后,这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大物件”被他整了出来,还获得了很好的销量。10年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他震惊了全球商界,以18亿美元收购国际大牌沃尔沃,他就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掌门人李书福。
在李的家乡,当时的黄岩县以及后来偷偷摸摸搞实验的临海县,他曾经捣鼓的冰箱、摩托、汽车制造业无形中促进了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围绕汽车、摩托车、冰箱形成的完整产业体系构成了台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得益于这些产业的发展,黄岩县、临海县也都成为当时中国的百强县。
在李书福开始创业的80年年代,还有更多的传奇故事在浙江的大地上发生。在浙江中部的义乌县,曾经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开始了小商品市场传奇。经过几十年发展,义乌最终成为小商品王国,世界超市。受益于批发零售业的强大,当地的老义乌人和外来的新义乌人将义乌推上了中国最强的百强县之一。
在义乌隔壁,一个在纺织、化工、制药等领域积累了大量资本的男人,开始在家乡小镇修建大量仿古建筑。日后,这些建筑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古装剧拍摄地。这个男人就是徐文荣,这个传奇的小镇就是横店镇,它位于金华下属的东阳市。得益于东阳发达的文旅产业和制造业,东阳也跻身了全国百强县行列。
在浙江的萧山、余杭、鄞州、慈溪、绍兴(县)、上虞、温岭、瑞安、海宁、桐乡等地,农民企业家和小镇青年靠着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创造财富的传奇故事不断上演。这些数不胜数的奋斗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是浙江无比发达的乡镇经济和县域经济的真实写照。
在整个90年代,自由发展的县域经济也将浙江的经济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1978年,浙江经济排只在全国第12名,1988年,仅仅过了10年,浙江经济就上升到了全国第5名。
6年后的1994年,浙江经济进一步迅速蹿升到了全国第4名,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可以说,在整个八九十年代,浙江的以县域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也是相当成功的。
『3』
县域经济没落的前哨,
最强百强县也难逃被合并的命运
2000年,在人们的一片篇欢呼中,迎来了一个新世纪。进入21世纪的浙江也开始了新的经济征程。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新世纪,当时的浙江人没有经验,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90年代末,蓬勃发展的杭州已经越来越感到自己“伸展不开手脚”。
1990年,为了支持杭州发展,杭州在钱塘江南岸原属于萧山市(县级)的地方成立了一个国家级高新区。1996年12月,以整个高新区为基础,划入萧山的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成立了一个行政区与高新区合一的滨江区。
与之类似的还有下沙和九堡。1996年的行政区调整中,杭州从余杭市(县级)划入了九堡镇和下沙乡,并入江干区。
滨江、九堡和下沙划入后,杭州市辖区面积增长了160平方公里。但是即便算上这三个地方,当时的杭州市辖区也仅仅只有683平方公里。683平方公里有多大,大概浙江省一个普通县面积的一半。在当时的省会城市里,杭州市辖区面积属于倒数。这使得杭州在和其他省会城市竞争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扩充土地,增强杭州发展后劲,成为了共识。
在杭州钱塘江对岸,经过八九十年代发展的萧山市已经是浙江县域经济的领军者,制造业发达,百姓富裕,财政殷实。浙江第一百强县的名号让当时的萧山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埋头独立发展才是他们的内心愿望。即便江对岸的省城,萧山人也不看不上。
但是省里、市里却未必这样考虑。杭州要发展,浙江要崛起,没有地怎么能行。2001年4月,国务院下达了萧山、余杭撤市改区的文件,从此两地成为杭州第七、第八个区。
在萧山发展的巅峰期,终结自己的城市梦,被迫改成“杭州人”的萧山人是“抵触”的。但是,牺牲萧山独立发展的“小我”,成就杭州崛起的“大我”是成功的。
以萧山、余杭市改区为契机,杭州的土地一下子从600多平方公里扩充到了3000多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5倍。
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杭州在萧山、余杭的土地上先后开发了钱江世纪城、未来科技城、大江东工业区(今天钱塘新区的东半部分)、良渚新城、临平新城、萧山新城、萧山高教园区等一系列城市新区,以及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萧山机场、杭州南站等一些列重大基础设施。
在城市扩张的助力下,杭州老城区与萧山、余杭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从外地过杭州工作的年轻人,也把萧山、余杭当做自己“杭漂”的归宿地之一。
在杭州之外,浙江的第二大城市也迎来了自己的“城市扩张”。
早在1985年,为了支持宁波发展海港经济,地处宁波海滨地带的镇海县撤县设区,分别设置了镇海区和北仑区。经过八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宁波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形象初见成效,但是土地的困境越来越困扰着宁波的发展。
作为宁波的附属县,鄞县的命运或许早已注定。就在杭州“吞并”萧山、余杭的第二年,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鄞县撤县设区的请求,从此叫了1000多年的鄞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鄞州区。与萧山、余杭一样,鄞县也是浙江排名前列的头部百强县。
与萧山、余杭类似,被并入宁波的鄞州区是幸运的。在此后的岁月里,宁波南部新城、鄞州高教园区、宁波东部新城等一系列城市新区,还有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等基础设施在鄞州先后兴建。今天的鄞州区越发繁荣,是宁波大都市的一部分,而非“小县城”。
『3』
浙江经济增速持续低迷,
大城市经济全面崛起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红利期,那么从2004年左右开始的浙江经济放缓则是县域经济的衰弱期。
作为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投资最少的省份之一,浙江一直缺少大型国有企业。这带来一个现象,浙江即便是城市也没有太多的工作机会。城市里没有工作机会,就只能自谋生路,在自己家楼下围个围墙,盖搭个简易雨棚,放几台机器,生产就可以开始了。
出生于草莽的浙江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里,在浙江各地创办了大大小小数以百万计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从乡村到县城,再到大城市都有分布,这才造就了浙江极为发达的乡镇经济和县域经济,以及全国最小的城乡差距。
但也就是浙江乡镇和县城一直存在大量就业机会,造成许多地级市一直发展不起来。县强市弱的现象长期存在。再加上浙江长期实施的财政“省直管县”,浙江县强市弱现象的更加严重。
然而,县和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再强,毕竟和大城市无法相比。大城市对于年轻人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对于国家而言,大城市实力雄厚,更容易被关注到。在争取国家支持方面,县是永远无法和大城市相比的。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浙江县强市弱的弊端终于开始暴露。
▲粤苏浙1978年-2018年GDP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04年开始,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的增长速度开始长期高于浙江。
与粤苏相比,浙江可以称之为大城市的城市仅仅只有杭州、宁波和温州3座,而广东和江苏分别是7座和6座。其中,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以及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经济实力之强,令浙江十分“眼红”。
成就广东、江苏今天大城市林立格局的,还要归功于这两省的前瞻性布局。特别是广东,在90年代就已经在推行这一政策。
80年代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广东四小虎的说法,用来形容当时东莞、顺德、南海、中山发达的县域经济。其中,顺德、南海曾长期位居中国百强县前两位。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并没有满足于发展出几个百强县,而是选择了优化整合。
▲2000年和2018年百强县TOP10名单(左为2000年,右为2018年)
1988年1月,发展突出的东莞、中山,广东没有让他们停留在百强县的层次,而是直接提拔为地级市。2002年12月和2003年1月,县级南海市、三水市和顺德市分别撤市设区,成立新的大佛山市。
正是在这样大刀阔斧的行政区划改革下,广东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像开挂了一样,并逐步形成今天欣欣向荣的珠三角大都市连绵区。
江苏在发展大城市方面虽然晚于广东,但是早于浙江省,而且涉及的面更广。与广东撤县(市)设市,或者县级市提拔为地级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不同。江苏行政区划大城市化的浪潮遍布全省。(注:东莞、中山县级市升地级市的做法可以理解为县级市全域直接变为自己的市辖区)
从2000年开始,江苏撤县(市)设区的脚步就没有停过。基本上每隔一两年,江苏就有好几个县或县级市被撤县(市)设区。据笔者统计,从2000年至今,江苏撤县(市)设区的县(市)已经达到23个。
▲2000年以来江苏撤县(市)设区名单
其中南京已经成为江苏第一个“无县市”,即全市管辖区没有一个县或者县级市,全部都是区。放眼全国,除去成立时因特殊原因设置的“无县市”,“全区化”是一座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的体现。除南京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和厦门也都是“无县市”,这些城市清一色都是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大城市。
因特殊原因设置的城市具体包括特殊年代为工矿业和能源开发而设置的城市,由县(市)直接升为地级市而没有管辖其他县(市)的城市,为经济特区试验或者军事目的设置的地级市,因为省域面积狭小不设置代管县的城市等等。这些城市多数经济活力不强,与那些曾经管辖大片县(市)后因发展需要逐渐撤县(市)设区的大城市有着天壤之别。
▲中国“无县市”城市名单及成因
『3』
“弃县保市”,浙江改变思路,
全面拥抱大城市
对于许多在大城市周边的县(市)而言,撤县(市)设区的效果无疑是显著的。
笔者统计了2002年至今,杭州余杭区与浙江部分头部强县的GDP数据、增速数据。从数据来看,刚并入杭州头几年的余杭区,其增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从2006年开始余杭区的增速持续保持领先,特别是2011年之后,余杭区的经济增速持续保持高位,最近还有加速增长的势头。反观另外的县级市,经济增速除了2010年(可能是因为4万亿投资)之外,一直在走低,直到近两年才有所回升。
从原因来看,刚并入杭州初期的余杭,大规模建设还未展开,因此大城市的带动效应没有显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大城市外溢的人口、产业,还有杭州直接投入的经济资源让余杭区开始迎来高增长。其中,2012年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2013年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落成和未来科技城的启动,让余杭成为杭州增长最快的区域。
▲浙江部分头部强县和杭州余杭区经济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余杭、慈溪、义乌、乐清统计局
现如今,当浙江多数县级市还在为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人才落户发愁的时候,杭州的余杭区已经成长为中国最重要的信息产业集聚地之一。发达的互联网、软件、电商产业,以及扎堆的创投机构和创业项目,让余杭享尽数字经济带来的强大动力。
正是注意到了大城市在发挥规模效应、土地节约、吸引人才、争取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曾经以县域经济为骄傲的浙江也开始了撤县(市)设区大潮。
▲2013年之后浙江撤县(市)设区
在这一轮调整中,浙江不再局限于杭州、宁波两大城市,绍兴、温州也都有调整。调整之后,浙江传统的萧山、余杭、鄞州、绍兴县、慈溪五大强县只剩下最后一个慈溪。未来慈溪是否最终被并入宁波还有待观察,但是慈溪北部的杭州湾新区已经先行一步,目前由宁波市政府直接管辖和开发。
而前文提到的黄岩县早在1994年8月,撤销台州地区成立台州市的事件中变成了台州市管辖的三个区,今天椒江、黄岩、路桥三个区成为台州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
最后,浙江人可能会迟到,但是从未缺席,相信浙江在未来依然可以引领中国经济。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