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课程▲立即学习
透视浙商发展逻辑,重塑你的商业认知
不了解浙商,无足以了解浙江;不了解浙江,无足以了解中国。
——吴晓波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当今中国企业界,浙商是一个非常特殊和显赫的商帮。
在中国明清十大商帮中,有两个来自浙江。一个是宁波商帮,他们大多经营钱庄、银楼,或是从事服装制作产业;另一个是龙游商帮,他们的经营范围很广,比如山货业、造纸业、印书业等。
尽管如此,原来新华字典上是没有浙商一词的,浙商的概念是21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它是浙江各地商人群体的总称。
现在说起浙商,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是温州模式、义乌模式。
以历史为横轴,地理为纵轴
系统解读浙商的起源和发展
点击按钮▼立即学习
01
1991年,我第一次去温州调研,虽然市场经济一词还未出现,但温州已经是中国私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当时,温州出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模式——专业市场模式,比如纽扣专业市场、低压电器专业市场、二手机床专业市场、服装专业市场等。
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专业市场并不设立在市中心或是国道边上,反而是设立在交通不便利的偏远地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发展私营经济和专业市场没有获得政策鼓励,还经常被当做投机倒把来打击。
很多人会有疑问:温州三面环山,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仅0.3亩;缺乏顶尖的大学,也不是重要的生产基地,为什么能培育出中国最活跃的私营经济和专业市场呢?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穷到极致,更勇于绝地反击。温州人愿意走出自己的家乡,去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做买卖,为了改变命运,哪怕触碰法律界限,也在所不惜。
后来,一些经济学者在研究温州精神时,提出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
而“四千精神”,就是浙商精神的精髓。
02
在义乌,我也看到了和温州同样的景象。
义乌地处浙中盆地,当时连铁路都没有开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可它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而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
这又是为什么呢?
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1980年,义乌小商贩们经常遭到驱赶,或是被没收货物,理由是他们的行为“影响市容”,疑似“投机倒把”。
一位名叫冯爱倩的小商贩在多次被“抓了罚”“罚了抓”后,冲到县委书记谢高华面前激动质问:“我们做小买卖养家糊口,政府为什么要赶我们?”
来自小商贩的质问让谢高华非常感慨,他在经过认真调研后,下发了“一号通告”,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这是全中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这样的小故事在义乌经常发生,所以义乌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中国所有县市中第一个允许农民进城经商的,发出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这就是人的创新精神带来了制度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形成了利益的洼地。
浙江的陆地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位列倒数第三。
可就在几乎没有任何优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浙江却成为了经济大省,GDP总量稳居全国前四,靠的就是浙商精神。
03
去温州、义乌调研时,与我同行的伙伴是胡宏伟。
对我来说,胡宏伟亦师亦友。我们一起完成了很多调研作品,还携手出版了《温州悬念》一书。
在2008年,即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写了一本《激荡三十年》,胡宏伟则写了一本《中国模范生》——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关于浙江经验和浙商精神的最重要的纪实性作品。
在我看来,胡宏伟是“浙商研究第一人”,他有30多年的记者经历,走遍了浙江的每一个县镇,跟很多浙商企业家是好朋友,对浙江模式和浙商精神有独特的研究和理解。
在年初的一次交流中,我跟他说:“宏伟,你有没有可能花点时间专门做一个关于浙商的知识付费产品?”
昨天,这个产品在890新商学APP上线了,就是《胡宏伟的浙商30讲》。
在近40年中国经济改革史上,浙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样本之一,而浙商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独特族群。《胡宏伟的浙商30讲》,描述了浙商从0到1的成长经历和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
不了解浙商,无足以了解浙江;不了解浙江,无足以了解中国。感谢胡宏伟用他30多年的职业阅历,为我们煲出了这锅热气腾腾的知识浓汤。
透视浙商发展逻辑
重塑你的商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