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形势复杂的当下,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与宏观环境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形势催人。
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机器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加快婺城工业提升发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人们对婺城制造的期待之一。而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加快设备更新步伐,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拥抱新的发展机遇
——喜看婺城工业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加快转型升级
2012年,婺城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56.8亿元;179家规上企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79亿元,分别是2001年建区时的6倍和16倍,并涌现出50家亿元“小巨人”企业。一串串数据,见证了婺城在发展工业经济取得的一个个新突破,打造“工业强区”创造的一项项新业绩。
成绩固然可喜!但婺城工业起步较迟,底子薄、总量小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大量产品仍旧是低端制造,低成本制造,低价格竞争,依靠的是传统生产方式,依赖的是低廉生产力和低水平扩张。
如何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做强工业、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从而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婺城区委区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举全区之力,把“工业强区”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来抓,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今后工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伴随着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婺城区提出了“腾笼换鸟”、“机器换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设备投资为重点的有效投入,提高企业装备自动化水平和企业劳动生产率,调动了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大工业生产性投入的积极性,不少企业初尝“机器换人”甜头。
6台“机器人”,顶100多熟练工人
听说婺城农机企业“莱恩农装”自2010年请进了6位身价不菲的超级“员工”——瑞典ABB焊接机器人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品质迅速提升,主打产品收割机,仅今年上半年就揽下了5000台订单,还出口到了越南、孟加拉国、台湾等地。该公司也成了全国农装制造企业中首家引进全自动机器人的企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机器人”有如此能耐?记者日前到“莱恩”一探究竟。
走进高大而宽敞的车间,一眼就看到了排成一溜的3个工作单元,共6台“机器人”。走近其中一个工作单元,只见两个“机器人”配合默契,轻轻伸展它们灵巧的机械手,在收割机底盘焊点上闪转腾挪。机械手与焊点接触,焊花飞溅,蔚为壮观。全部焊接完成200多个焊点,只要半个多钟头,而工人只需按下机器按钮,站在旁边看着就行。
公司老总高福强告诉我们,“机器人”焊接和人工焊接相比,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劳动力大大减少,按照年产1万台收割机的产能,每天起码要焊接40套底盘,如果全部要人工焊接的话,最起码要100人;而采用机器人焊接,只需6人就能轻松搞定;二是全程自动操作,确保了焊点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也避免了漏焊,产品质量稳定性好;三是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降低,而工人的收入却相应得到提升,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
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使莱恩农装用工人数大为减少,一年能节省人工成本近七百万元。在企业普遍面临“用工难”、“用工贵”的今天,显然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经济效益明显。
用轿车生产工艺、设备制造农机,使莱恩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步履铿锵,发展也愈来愈好,仅一年时间,产值便突破两亿元,今年有望达到五亿元。高福强说,“随着高速插秧机项目的上马,未来公司还将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在装配线引进装配机器人,替代大部分装配线员工。”
机器换人省人工,在婺城很多企业中已成共识。记者从区经济商务局了解到,春节过后,企业来找政府部门帮忙解决招工难的企业,比去年明显少了。
新型流水线,生产效率提升6倍
万里扬集团,是国内商用车变速器生产制造的知名企业。昨日记者在该企业总装车间流水线看到,工人们正按部就班地进行装配作业。一条长约100米的流水线,不到10名工人。
李跃强是公司的老职工了,在装配车间,他的工作是装配变速器,以前需要自己到上一道工序的地方把产品搬过来。“一个变速器重30多公斤,轻的也有20多公斤。”他说,一天工作下来,能装配5台就不错了;由于工作强度大,人总觉得很累。
为了提升装配水平,2008年,万里扬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合作开发这条“智能化装配生产线”,并与2010年进行技术改造,淘汰手工装配老设备,换上了新型流水线设备。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发生了变化。“改用流水线后,只需把变速器挂上流水线,就会自动送到下一道工序的工人面前,减少了人工搬运环节,人轻松多了!”李跃强高兴地说。
集团办公室张晓聪介绍说,新型流水线投产后,人员缩减了近一半。人虽然减少了,产能却增加了,生产效率比改造前手工装配提高了6倍以上。“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各工序之间更加细化更加专业;以往成品在搬运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造成损坏,现在通过流水线,基本避免了此类现象发生。”
作为变速器行业的领军者,万里扬高度重视“机器换人”,从2008年开始就启动这项工作,使之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近5年来,公司投资10亿余元开展了“年产5万台重型汽车变速器技改项目”、“年产6万台全铝壳高档轻卡变速器技改项目”等一系列省、市重点技改项目,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精端数控生产设备,对公司产品的升级,产能的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工作,通过实施“机器换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力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目前,公司有各类生产设备3700多台套,其数控设备占92%以上。
万里扬集团董事、销售总监任华林说,近年来,在资源、能源、用工等日趋紧张、环境承载日益受限、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再以量取胜、低产品附加值等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随着资源要素的日益紧张,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而生存的企业将面临重大的问题,“机器换人”,势在必行。2008年开始,特别是2010年上市后,公司充分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实施技改项目,大规模引进了数控智能化的高精尖生产检测设备,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而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设备革命”,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在“机器换人”的企业队伍不断蓬勃壮大之时,也有一些企业家对于技改投入心有不舍。在目前传统产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背景下,他们往往会陷入惯性思维:投入机械设备和采用人工生产模式哪种划算?
但这样的取舍,在任华林看来,根本不能算作问题。“企业不应该只计较眼前的投入和产出比例,而应该看重设备投入能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一个企业掌舵者的眼光只局限在眼前是否赚钱的问题上,那么这个企业很难会有长远的发展。相反,只要把握好发展趋势,认定发展目标,就算眼前吃点亏,也都会赚回来的。”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要素的日益紧缺,机械化和自动化,将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采用机器替代人工后,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环境的改善以及相对于人的管理要简单得多的机器设备的维护,特别是再不受招工难的束缚,对企业而言就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而对于机器取代人工之后,原先的劳动力会不会被闲置问题,任华林表示,使用新机器、新技术时,直接操作工人会减少,但研发、销售、服务部门的就业会增加,对总就业量将会有所补偿。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区累计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23.3%,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20.8%。重大工业项目中列入市“双千亿投资系列工程”工业项目共36个,截至5月底共完成投资4.46亿元。“在工业生产中,人类有体力的极限,而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在水下、高温等工作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机器人的表现比人类更稳定、更精确;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最近几年不断上升,这也使企业不得不转而依赖机器人。”区经济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