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生长,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和保障。
10月24日,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里,中国的全球排名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而在中国,浙江的营商环境更是“优等生”。今年以来,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浙江经济能够实现稳中有进,关键一招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增长活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翻开前三季度经济报表,不难发现:今年以来,民企和外资都在加码浙江。1月至9月,浙江在民间项目投资、实际使用外资方面表现不俗,分别同比增长17%和18.7%,均大幅优于全年目标。值得一提的是,1月至8月全省吸收外资总额的三成多来自外资企业增资。
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面对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极为复杂严峻的形势,浙江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半年又提高了0.9个百分点,且占全国份额呈逐季上升趋势。浙江出口的“稳”从何而来?除了浙江企业迎难而上、敢闯敢拼之外,还与浙江各地、各部门及时提供的精准服务密不可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尤其是当下,要实现“全年红”的发展目标,更加需要强化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提振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激发投资热情,对冲发展困难和挑战。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关键所在,接下来,要继续坚定不移向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刀刃向内的意志和决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改革整体效能。在平阳,帝仁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了1亿元新建厂房,而该项目从备案到准许开工,仅用15天。
法治是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的本质特征。要释放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大效能,关键也在于此。今年初,作为“放管服”改革领域的全国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正式实施。由此,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标准地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得到立法确认。以内部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增强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诚如一位浙江外贸企业家所说:“对企业而言,没有比法治更好的‘定心丸’。”
要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上加码加力。去年底,我省多了一个新部门——省委改革办,更系统、更有力地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一机构改革举措,是浙江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应充分发挥其对改革的引领撬动作用,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经济社会全面延伸覆盖。
创新体制机制,既要善于“破”,更要善于“立”。9月,浙江在11个设区市全面启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并将下放改革领域相关管理权限。这些联动创新区担负着全面复制推广全国各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的重任。接下来,浙江还应重点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开发区整合提升、稳企业防风险等体制机制方面继续突破创新。
要在提升改革整体效能上持续加码。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各部门不能“闭门造车”,要在政府数字化转型上对照全年目标、狠抓进度。应努力建设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解决部门之间数据分散、孤岛、冲突等问题。在衢州,当地围绕“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两大模型开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率先将城市数据大脑与政府数字化转型架构相融合。
政府数字化转型,我省已有明确的“作战图”:接下来,要重点加快打造涉企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系统性重塑涉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成应用,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联动;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同时加快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一批跨区域通办事项。
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资金、集聚人才、推进项目的关键。我们相信,只要全省各地各部门强化改革自觉,持续推进发展环境优化,浙江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交出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全年红”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