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港区第二国际集装箱码头。
前三季度浙江经济报表显示:今年以来,面对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浙江着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既迈出了“稳”的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也取得了“进”的成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
新动能势头强劲——在规模以上工业当中,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中的核心制造业同比增长13%,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均快于同期规上工业。
大项目有力支撑——大项目正在成为支撑工业经济稳定向好的重要基础,如已经投产的舟山绿色石化,现在每月产值数十亿元,形成有力的向上拉动力。
投资结构在优化——相比去年同期,前三季度浙江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7%,高新技术投资同比增长20.6%,交通投资同比增长1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2%,为稳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意识在增强——前三季度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24.5%。1月至8月,浙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4%,增速比营业收入高15.5个百分点。为了给后期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再难也要舍得创新投入。
步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必然和唯一选择。前三季度,浙江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既为未来增长方式的升级换代打下了新的基础,也为实现今年“全年红”发展目标提供了新动能。
当下,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的下行压力还在加大,未来的增长很可能还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必须继续坚定不移贯彻稳中有进发展方针,用“进”的方法和手段实现“稳”的增长目标,在稳健增长中不断累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义乌港。视觉中国 资料图
要实现稳中有进,就要继续坚持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牵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前三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今年新引入监测评价体系的人工智能产业,同比增长19.4%。新动能蓬勃,有力推动浙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传统动能也在酝酿积极变化。前三季度,2017年启动改造的第一批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规上工业1.0个百分点。在经贸摩擦升级的影响下,负重前行的传统制造业能实现这样一个增速,实为不易。
一手抓数字经济,一手抓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形成新旧动能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对今年冲刺全年红至关重要,更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长远工程。接下来,浙江将深入实施产业链补短板专项行动,聚焦“一号工程”和八大万亿产业,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
要实现稳中有进,确保发展质量有新提升,离不开创新驱动。
位于桐乡的中国巨石,今年以来新增专利申请80个,授权80个,数量达到历史高点。通过加大创新投入苦练内功,正成为大多数浙江企业的自觉。实践不断证明,无论碰到什么风雨,率先走出困境的必然是那些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今年1月至8月,浙江38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困难重重的纺织行业,1月至8月研发费用同比增速更是高达44.5%。这些数据,是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企业到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创新的力量。前几日,温州一场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吸引了诺贝尔奖得主、海外院士专家、著名青年科学家代表等近800位精英。这是浙江为吸引高能级科创人才搭建的又一新平台。如何从根本上提升浙江的创新水平,当务之急是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尤其对一批“卡脖子”技术实施重点攻关。
要实现稳中有进,实现有质量的发展,必须抓住民营经济提升这个牛鼻子。
前三季度,浙江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出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62.1%;民营企业出口增速快于全省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比重为79.6%,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此外,民间项目投资、民间制造业投资、新设民营企业等均保持快速增长。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要千方百计进一步为企业营造更健康更适宜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发挥企业家和创业者的积极性。
无论局面多么复杂多变,坚持高质量发展始终是我们的主线。通过“提质增效”持续保持“进”的态势,是浙江第四季度的重要任务,也是浙江勇立潮头、稳定增长的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