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起起伏伏的发展曲线中,消费对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增强,成为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高于全年8.5%左右的目标。这种“领跑”态势在6月更为明显,当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较5月份增幅放大4.2个百分点,增速创连续52个月以来的新高。
越来越鼓的“钱袋子”是底气所在。今年上半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6元,同比增长9.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2倍。
瞥一眼浙江人的“购物车”,品质消费、智能产品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热点,也从侧面印证了我省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方面的成绩。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在消费品品类中保持最快增速。
2019年赛程过半,盘点上半年消费成绩单,更有必要查漏补缺,让期终考的成绩单更漂亮。
实际上,消费的意愿还强不强、动力还足不足,往往会在增速上有所体现。回看上半年网络消费增速,虽然是两位数的可喜速度,但相较近两年同期增速已有所趋缓。面对需求日益多元的消费者,只有持续优化存量、创造增量,才能匹配不断追求创新和变化的消费市场。
近年来,我国以政策红利扩大进口消费,跨境电商的创新实践有效拉动消费回流。仅今年上半年,天猫国际新入驻的海外品牌就超1400家,参与“618”的海外新品牌数量也较去年同期翻番。其中,浙江消费者是购买力最强、“尝新”动力也最足的一群人。
优质供给需要强有力的消费政策体系作支撑,但从深层次看,要让“第一引擎”动力更澎湃,关键还在于破除体制机制的“藩篱”,让提供新供给的市场主体愿意进、进得来、留得住,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上半年,浙江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且增速持续高于商品消费。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新兴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也制约了服务消费产业的增长空间。以养老服务业为例,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服务业市场需求凸显,但要让民间资本更积极地参与共建养老服务市场,需要“有形之手”通过用地用房保障、运营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以消除社会化力量共建养老服务业的“堵点”。
“短板”也意味着后劲。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是大势所趋。面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家政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新兴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以更系统、持续和全面的政策体系来推动和保障新兴服务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课题,更是一大考验。
不仅是机遇,消费潜力的崛起其实也对改革和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母婴护理师、酒店收益管理师、密室剧本设计师等新职业的出现,背后其实是一个又一个细分化的新消费市场。在这背后,政策体系能否找准关键节点做出适应性的转变,为新产业、新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适宜的土壤,关系着这些消费新增长点未来能否成长为拉动内需的中坚。
透视消费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不难发现,互联网与服务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积极力量。今年上半年,宁波卡帝亚电器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的智能风扇售出2万余台,消费者只需“动动嘴”就能调节风速、风向和风的种类。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经济形态逐渐步入快速发展期,以新技术为引领的新旧动能转换,将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
从区域上看,正在觉醒的农村消费市场是拉动内需的生力军。聚划算数据显示,每10个在聚划算下单的小镇青年中就有一个是浙江人,绍兴柯桥、金华义乌、台州温岭的消费力居全省前三。只有保持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推进乡村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通过品质化供给进一步启动和释放农村消费市场。
营造健康有序、公平开放的消费环境对激发消费活力同样重要。浙江也一直在补充完善软环境短板。近年来,“品字标”培育工作和“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持续推进,从供需两端着手,有效提振消费信心。下半年,“2019金秋购物节·浙里来消费”将持续打响。国庆前夕,浙江省首条国家级步行街——杭州湖滨步行街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将试运行。全省还将选择10条基础较好的步行街,打造品质消费集聚区。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触摸消费的“脉动”,唯有以更符合需求的产品、更安心的消费环境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活力,让人们有能力消费、安心消费、便于消费,才能进一步推动生产、消费的经济大循环,通过改革释放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力支撑。(记者 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