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浙江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再造乘势而上活力新城
2019
07/02
15:43

金华日报7月2日讯(记者 蒋晓明 许新云 倪晗)金华开发区成立伊始,按照“依托老城、三产起步、再造新城”的思路,在金华的江南区块再造了一座新城。如今,年近而立的江南新城已经不再年轻,面临着城市更新、提档升级,重塑城市天际线。但对亲眼见证她的成长、亲身经历她的崛起的金华市民来说,她依然是随口而出的“江南新城”,一座善于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活力新城。

QQ截图20190702092804.jpg

从市区五百滩公园遥望金华开发区。 李建林 摄

老农贸摊主成永柏:

在守望中成就创业梦想

1992年6月,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和它同一天成立的还有位于下官桥的金华农贸市场(以下简称“老农贸”)。老农贸第一批经营户成永柏在从通济桥北桥头小码头集市搬迁到下官桥的过程中甚至迷了路。

刚搬进老农贸时,成永柏手上拿着一份关于金华开发区的宣传手册,上面介绍了金华开发区未来的城市规划,江滨公园、星级宾馆、综合商城、高端写字楼等等,并配了一张效果图。“当时我们看了直摇头,都说不相信,周边都是农田,电话线都没通。”实际上,后来这些蓝图悉数兑现,远超当年设想,老农贸的原址上,如今已矗立起一个高档小区。

“我的经商之路就是开发区城市发展之路。”成永柏是金华农贸市场成立、搬迁后,为数不多至今还在经商的第一代市场经营户代表。1992年,带着家里夏收时多余的大米,他来到老农贸,由此走上经商之路。

老农贸刚开始是一座露天市场,成永柏的摊位由钢丝床搭建。随着江南发展,加上区位优势,老农贸人气越来越旺。“变化最明显的是摊位价格,从最早的200元一个摊位逐年翻番,1996年开始招投标后达到2000元一个摊位。”随着双溪西路的拓宽延伸、八一南街的南延,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新金华汽车南站建成,老农贸在2008年达到顶峰。

“当时你要到市场里进货,开车没有半小时是进不来的,市场门口车水马龙。”回忆起当年的盛况,成永柏滔滔不绝。这也和金华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密切相关。江南区块在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也成为生产要素以及人口的聚集地。

2009年,位于双龙南街和和信路交叉口的新农贸市场正式开业,成永柏也从摊位经营升级到4个商行连锁店、6个市场摊位,拥有近30名员工,营业面积800平方米。

2016年12月5日,在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成永柏被授予“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亲切会见。

成永柏说,金华开发区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林立、规划完整的经济功能区。“这里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工业区了,而是拥有生活、娱乐、产业、教育、医疗为一体的江南新城。图书馆、体育馆、医院、商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南北贯通、东西相连的大交通路网格局也已经成型,开发区是不少老百姓购房、置业的首选之地。”

老五百滩人高文明:

三次搬家见证江南腾飞

与老农贸一河之隔的,是五百滩公园。夏日周末晚上,年近六旬的老徐静静地坐在一旁的石椅上,看着不远处嬉闹的游人,若有所思。

“看到那些戏水的孩子,就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婺江打水仗的情形。”老徐说,他每次到五百滩公园坐的石椅,差不多就是当年他家房子的位置。如今住在南市小区的他,隔三差五会沿着河堤一直走到这里,“一个来回一万五千来步,正好锻炼身体”。

2010年,根据统一拆迁规划,原属南市街的不少居民搬到和信路的南市小区。“南市小区离南市街有十来里路,当时觉得实在太偏僻,晚上连路灯都没有,一家人宅在家中看电视,根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老徐说,“没想到,几年下来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南市小区,比当年的南市街还要热闹。”

热闹起来的南市小区出现占道经营、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问题。为全面提升小区环境,打造文明城市创建示范小区,开发区把南市小区环境整治纳入截污纳管改造项目。从2018年5月份开始,相关部门对南市小区房前屋后违法搭建、商家跨门槛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进行大整治,通过标本兼治,南市小区成为“安全、美丽、宜居、幸福”新楼院的代名词。

原来住在五百滩的高文明,比老徐还早几年搬到与南市小区隔了一条金磐路的金厦花园。“南市街以前有很多工厂,棉厂、丝厂、食品厂等,当年我在车圈厂工作。”高文明回忆,没有桥以前,南边的人进城都要从南市街坐渡船。

2003年,五百滩开始拆迁,那里也逐渐成了回忆。高文明没有像老徐那样经常去五百滩公园寻找记忆,他更喜欢去湖海塘公园转转,转完去湖海城市花园看看小孙子,日子过得很惬意。“二十年前我住在五百滩,人家说我是郊区人;十三年前我搬到金厦花园,有人说你好不容易是城里人了,现在又变成郊区人了;去年儿子住进了湖海城市花园,离金厦花园还有2000多米呢,却没人说怎么又搬到郊区去了。我家的三次搬迁,成为江南发展的最好注解。”高文明说。

老社区干部汪燕飞:

给“新居民”打造“幸福里”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大量原来居住在江南区块的村民“洗脚上楼”,搬到社区单元楼房中居住。很多外来人口也成了“新金开人”。“洗脚上楼”的农民和他们的新家园,正书写着一个居家重建、关系重组、精神重构的过程。

作为江南最早的社区,江南街道南苑社区用温暖、贴心、多彩的社区服务,让这个老旧小区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里”。这个“幸福里”的打造者就是首批省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扎根社区22年的汪燕飞。

2018年,汪燕飞离开南苑社区,到新成立的苏孟乡和悦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悦社区所辖范围内有金桂院、银桂院、泰地金水湾等多个小区,以及湖海塘小学和湖海塘中学两所学校,常住人口2万余人。

面对全新挑战,汪燕飞着手梳理“三张清单”。她和社区干部一起走家串户,收集、整理出居民的“需求清单”、辖区单位的“资源清单”,再围绕“文化缺失”这一关键问题列出“服务清单”。 参观蒲塘村廉政文化基地、参观学习文明创建示范点、举行“孝老”生日派对活动、举办庆“七一”文艺汇演、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和悦社区6月份最后一周的活动清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营造和谐融洽的居住氛围,很多新居民忙得不亦乐乎。

“和悦社区的居民从农村来,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部分人在得了征迁款后因不愁生计而闲赋在家。为了防止不良习惯的滋生,社区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这些新居民们创造一些积极向上的平台,让新社区更文明更和谐。”汪燕飞说。她还指导成立和悦社区草鞋文明监督队,到6月30日,已经有41位居民报名参加。

程秋霞原本是南苑社区一名楼道长,四年前搬到丹桂苑居住。“刚住过来时,虽然空气质量好了,但一点活动也没有,真不习惯。”于是,程秋霞主动请缨,成立和悦社区程阿姨巧手公益培训班。策划活动、准备素材、现场展示……每月一次的培训活动都让程秋霞忙得不亦乐乎。“能用我的一技之长让更多妇女同胞提升生活技能,我觉得很值得,现在感觉生活在和悦社区幸福感满满。”程秋霞说。

在和悦社区,像程阿姨巧手公益培训班类似的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共有29个,引进的社会组织有6个,服务内容涵盖邻里调解、文明城市创建、文化体育、生活技能、健康养生、为老服务、残疾人服务、退役军人服务和青少年服务等,为他们营造了浓浓的都市生活气氛,让社区新居民充分了解城市的福利,享受城市的安全、便利。

“半年时间,社区工作已经走上正规,‘洗脚上楼’的‘新居民’不管从生活习惯、行为规范,还是从思想观念,都已经融入了城市,他们是真正的‘城里人’了。”汪燕飞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