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与杭同城“高点对标”|“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的晋级之路
2019
06/12
16:58

上周,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诸暨市“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对当前的诸暨而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与杭同城”,就要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狭隘视野,把诸暨放在更大的坐标系中去考量,对标高点补短板、找差距、拓思路。

6月3日起,本报派出四组全媒体报道组,分赴余杭、德清、海宁等地,蹲点采访,寻他山之石、谋进位之道,为诸暨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推动“与杭同城”提供借鉴参考。

6月11日、12日,《诸暨日报》连续两天刊载《与杭同城“高点对标”走余杭·上篇 余杭如何逆袭领跑全省?》《与杭同城“高点对标”走余杭·下篇 数字经济开拓传统产业新蓝海》,现予以全文转载。



·上篇·

余杭如何逆袭领跑全省?

■记者 倪钰 王益均 马青华

当许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老余杭”的温婉之中时,2018年,余杭区以GDP2312.45亿元反超萧山,夺走“浙江经济第一区”桂冠,这是余杭第一次成为GDP浙江区县冠军,也是余杭提前三年完成“十三五”规划“到2021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目标。今年一季度,余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64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再次位居杭州市首位。

这几年,余杭经济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究其高质高速逆袭的“秘笈”,关键在于充分落实“八八战略”,变区域发展劣势为城市发展优势,挖掘出城市化发展优势、产业化发展优势和创新性实践优势,实现大平台支撑大产业,如猛虎发威,拉动余杭经济领跑全省。

主动融入主城,“三城三镇”错位发展

余杭区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三面环抱杭州主城区,是从东北西三面进入杭州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这个异常狭长的区位环境曾是余杭发展的劣势。

为什么说是劣势?有人开玩笑说,同在一个区内,从余杭到临平,都要搭乘长途客车。

如何改变区域发展劣势?如何解决区域面积过大,区块分割过散等问题?

余杭的思路是:城市化战略、区域错位发展。以城市化产业化两轮驱动为动力,明确现代化都市新区建设目标,同步清晰勾勒出余杭区临平副城、塘栖组团、良渚组团、余杭组团“一副三组团”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变市县竞争为协同发展。

如今,在余杭的平台格局中,以“三城三镇”最为突出,是产业发展最强大的主引擎。“三城”即未来科技城、临平创业城、良渚文化城三大主平台;“三镇”即依托于主平台的三个省级特色小镇:梦想小镇、艺尚小镇和梦栖小镇。



从地理方位和功能定位上看,三大平台完美展现了余杭主动融城、错位发展的理念,且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未来科技城是余杭数字经济先行地、创新驱动策源地、产城融合样板地,结合阿里巴巴淘宝城、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等优势,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金融服务业。2011年到2018年,未来科技城核心区企业营收从203亿元上升到4997亿元,税收从11.7亿元上升到285.6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58%和57.8%。拥有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成为余杭区乃至浙江省的重要增长极。

临平创业城,则厚植女装产业基础优势,以艺尚小镇为核心引擎,发展互联网+服装的生产服务业,定位为“东方米兰”时尚之都、中国制造服务业集聚地、产业互联网创新港。自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集聚时尚企业855家、原创设计师2600余名、税收12.8亿元。

良渚文化城位于余杭中部,结合良渚遗址文化传统,重点布局文创产业、休闲产业,重点引进文创人才、休闲旅游产业人才,已成功打造了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小镇——梦栖小镇,成为“新硬件时代”创意高地。截至目前,梦栖小镇累计完成投资54.48亿元,集聚设计产业项目435个,引进设计人才2700余名。



三大平台串联起余杭的东、中、西部,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齐头并进,错位发展。从区域产业逻辑来看,三个平台相互补充、协同创新,共同构建起了“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培育生态链。

主动抓住产业风口,变工业落后为产业引领

从杭州市区出发,沿着文一路一直向西,就到了千年古镇仓前。老街旁,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创意建筑特别显眼,这里就是2015年3月开园的梦想小镇,杭州城市新地标之一。

打造梦想小镇,是余杭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主动融入杭州湾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自2015年3月28日开园至今,小镇已集聚创业项目1746个、创业人才157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有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人才、技术、资金,无数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汇聚于此。



小镇之所以能成为“创业创新高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得益于余杭在平台建设上的大气与开放:主动敞开大门,融入主城发展,以丰富的城市功能吸引产业集聚,再以深厚的产业集聚提升城市价值。“近年余杭的经济腾飞,关键在于抓住了新兴产业风口,积极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相关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善于抓住机遇,这是很多人对于余杭逆袭领跑的一句总结。

地处杭州城北的良渚文化城亦是如此,它以“城北副中心、杭州新地标”为发展定位,全方位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高品质国际化杭州城北副中心。

从中不难发现,一个个承载经济转型重任的新平台,不仅引领着余杭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演进,带动落后工业转变为产业引领,更加速了余杭融入大杭州的步伐。

各个平台崛起的同时,也带来了政策要素、信息物流、产业发展上的联动效应。如艺尚小镇,不仅仅是杭派女装的设计高地,带动这个曾经的加工生产基地转型升级,同样也辐射着周围海宁皮革、桐乡羊毛衫、湖州丝绸、萧山化纤,是杭州都市圈北翼的核心区。



梦想小镇的带动效应则愈发明显,小镇孵化出来的项目都会被推介到周边科技园和存量空间中去加速和产业化,形成滚动开发的产业良性发展路径。

用“产业”定义城市,一张蓝图一绘到底

前不久,字节跳动正式签约落户未来科技城5G产业创新园,这家旗下拥有“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十几款产品的巨头,将在余杭落地杭州研发中心、中小客户直营中心和创作空间。要说缘由?还是得益于余杭区当年对于发展路径的决策。



战略引领未来,布局决定结局。走读余杭融杭的路径,有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那便是“顶层设计”。

多年来,余杭决策层通过考察、学习、对比、深思,用“产业”来重新定义城市的经纬,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发展战略体系:全面创新创业的引领区、策源地,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高品质都市新区的目标定位,契合长三角、杭州都市区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贯彻板块功能差异化引导策略,形成“三城一区一带”开放空间格局。

规划好了蓝图,便要“一以贯之”逐步落地实施。近年来,在战略引领规划布局一张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一本账、抓人促事凝心聚力一盘棋“三个一”工作机制下,余杭“三城三镇”引领、“园区+企业”布局的体系不断完善,最优产业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从而牢固确立起发展的新优势。



今天浙江的金名片“特色小镇”就是源于余杭的创新实践。2014年8月,余杭区梦想小镇和西湖区云栖小镇的开工建设,拉开了浙江特色小镇兴旺发展的大幕。当前拥有3个省级特色小镇也让余杭区独占鳌头。

用“产业”重新定义城市,余杭两条腿走路,向外招引、向内扶持,梯次布局了“重点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孵化器”的创新发展平台“矩阵”,提出打造全国人才生态最优区。贝达药业是我国第一个研发生产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的企业。2008年,贝达进行盐酸埃克替尼三期研究,资金链断裂。“那一年,我经常去上海,一周要跑好几次,但还是没找到钱。”只有三个人的创业团队负责人、海归博士丁列明给余杭区政府写了报告,得到1500万元的帮扶资金,解了燃眉之急,此后,在余杭区政府扶持下,贝达快速发展成为上市企业,以感恩之心深根余杭。

“产城融合、资智对接,有核无边、辐射带动,政府主推、市场主体,共生共荣、共享共治”这是余杭区遵循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以此推动每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去年,北大清华校招,余杭区展位成为排队最长的展位。创业的热土,服务的高地,目前,余杭拥有三星级以上创业园区40多家,常住人口从80万剧增到300多万。

·下篇·

数字经济开拓传统产业新蓝海

■记者 倪钰 马青华 王益均

明天,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开幕,主会场就设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这里就是余杭,这个一直以来是杭州实体经济重镇的地方,如今用全域创新平台引领数字经济奔跑,动能澎湃,国家级活动纷纷落地,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大项目纷至沓来。今年一季度,余杭区完成数字经济增加值319.3亿元,同比增幅达17%,总量位居杭州市第一。

当互联网技术与新的工业变革浪潮相遇,传统实体产业的出路在何方?余杭经验或许值得借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双向发力,促成了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助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塑造起实体经济的新生态。



新经济引领新腾飞

夏日的午后,艳阳高照,梦想小镇的良仓孵化器内,一个个不足10平米的胶囊办公室里,年轻创业者们开始了一天新的奋斗。如果你问,一个房间里有几家企业?谁也说不清楚,或许一个工位一台电脑就是一家创新型企业,或许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创业团队。只要你有才能有项目,梦想小镇能给你配套足够的成长路径,一站式解决人才、技术、资金,甚至直通旧金山湾。

创业、淘汰、孵化……梦想小镇内55家孵化平台,每天都在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更新换代。

这个马云说的“梦想中创业的地方”,除了成千上万的创业者,还有阿里巴巴、同花顺、华立等上千家高新科创企业滚雪球似的聚集,引领着数字经济发展。

如今,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大校友企业总部园、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都牵动着杭州的神经、世界的脉搏。超过500万方的众创空间,数字经济企业在这里成“矩阵”。



到目前为止,未来科技城企业主体累计超过1万家,很大一部分是最近7年就地产生或招商引入的。仅仅几年时间,这里就孵化出菜鸟、钉钉、大搜车等10多个在私募股权市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而具有连贯效应的是,未来科技城还“一键响应”,建设了独角兽企业园和企业孵化园,精准对接独角兽企业的空间需求、融资需求及其他政策“红利”需求。

谋划未来,余杭正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产业前沿领域。与阿里巴巴西溪总部咫尺之遥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开园不到两年就已吸引阿里—浙大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百度(杭州)创新中心等17个高端研发机构及350余个创新项目,日均创业就业人数超过2200人。而中国(杭州)5G创新园也成为国内首个5G全覆盖、提供完整5G产研条件的创新园。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将成为举全区之力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载体。



提出“打造数字经济中国第一城”的目标,余杭是有底气的。今年一季度,余杭区完成数字经济增加值319.3亿元,同比增幅达17%,总量位居杭州市第一,产业规模形成领跑全省态势。按照余杭启动的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到2020年,余杭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2000亿元规模区;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力争突破26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

渐入酷暑,高温天一天逼着一天临近,与临平新城火车站咫尺之遥的艺尚小镇却已进入忙碌的秋冬装发布期。5月底,GNC、旦可韵、意大利杰乃西三大品牌在艺尚小镇国际秀场举行了秋冬联名发布,他们发布的时尚元素,或将成为下一季的流行趋势。进入6月,国际秀场里,各大时尚品牌发布已排得满满当当。

6月24日,中意时尚峰会也将在此举行,全球500多名服装企业家、设计师和时尚界行业专家等到场。余杭临平,这个曾经的“杭派女装”加工生产基地,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时尚产业的新标地。

服装加工制造,曾被认为是整个服装产业链附加值最低、用工最密集的产业。淘汰?还是转型?余杭选择了后者,实体经济是基础,用数字化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让传统服装企业脱胎换骨,不再被牵着鼻子走。



2015年,先产业后小镇,与“衣裳”谐音的艺尚小镇应运而生。在这里,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服装设计和制作各个环节:服装设计师来自“云端”,选面料可去“面料公共图书馆”,就连高精尖的生产设备也可以共享。如此一来,服装品质大幅度提升,而成本却降了下来。伊芙丽集团内,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全国各家门店的客流量、试衣率、购买率等,指导着车间的生产。大数据管理着整条供应链,布料到成衣出库的时间最快只需要6小时。

品牌设计、数字化生产营销,艺尚小镇的溢出效应,正加速形成一个串联起运河、临平、乔司等地的时尚产业纵贯线,让转型压力下的传统服装加工企业看到了曙光和希望。数字经济的魅力,也悄无声息活跃在艺尚小镇每一个楼宇里,去年“双11”,8号楼伊芙丽,销售2.91亿元,位居全网女装排行第四、中国品牌第一。意大利品牌JAC6小时网红直播,销售额达100万元。

不止服装,在余杭,你可以发现,一些传统老牌企业依旧活得很好,而且越来越好。

传统厨电企业老板电器质的飞跃就证明了这一点。老板电器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的生产车间二楼,整个生产基地,一个信息指挥中心随时掌握制造基地的各个角落,监控每个工序生产情况,给予操作人员数据支持,提高整个工厂的柔性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30%。



如何让传统企业“活”起来,余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不遗余力支持辖区内企业数字化改造,向“智造”要竞争力,相继出台智能工厂建设、网络化协同制造、“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百千万”工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老板电器、华立集团、西奥电梯、春风动力等一大批企业在各自行业脱颖而出,形成了智能制造集群发展的“余杭模式”。

数字经济路线图已经绘好

发展数字经济,余杭义无反顾。

事实证明,数字经济是一场不进则退的新科技产业变革竞赛,也是余杭塑造实体经济新生态的道路选择。对此,余杭区委、区政府早已明确强调:“要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实体经济为着力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换句话说,余杭经济的新一轮腾飞,一定是数字经济的腾飞。



2018年12月1日,余杭举行全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地·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动员大会,就这一目标进行“全城总动员”。

“重点是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动员大会上说,“余杭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持续加力推进‘一号工程’,以数字经济引领带动创新发展、引领带动实体经济振兴、引领带动社会全面进步。”

为了给余杭企业营造提质降本产业发展环境、更具活力创新创业环境、开放便利投资贸易环境、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独具魅力人文生态环境、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余杭区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出台,共60条151项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宣布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余杭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凤凰基金),加上现有的20亿元余杭产业基金和20亿元余杭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将达到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48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由1亿元增资至10亿元;将政府还贷周转资金规模由2亿元扩大至3亿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安排100亿元以上用于支持余杭重点产业发展等。

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如何建设?余杭区政府把自己角色清晰定位在“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无论是未来科技城,还是艺尚小镇,每一个小镇都交由第三方进行市场化操作,余杭区政府只提供配套服务和政策服务,坚守不用“有形的手”干预,把活力交给“无形的手”,让市场竞争说话。正是如此,恰为余杭经济注入了澎湃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