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4月23日讯(本端特约评论员徐王婴)江南四月,春光正媚。
浙江发布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全省生产总值13084亿元,GDP同比增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顶住下行压力的“逆势飘红”,的确令人振奋。更令人欣慰的是:数字背后,蕴含着积极健康的因素。
花开三月,是因为春回大地;更因为百花皆有努力绽放的愿望和内生力量。
(图片来源:东方IC)
春风浩荡: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民企活力
一季度经济数据中,有两个数据颇受关注:一是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6%。二是民间投资增长12.7%,占投资总额的65.5%。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讲话坚定了民企信心;中央高层和国家的系列举措让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而浙江省委、省政府也第一时间为民企撑腰、为民企鼓劲。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浙江更是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1项”举措。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也使出浑身解数,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维护民企发展,浙江可谓毫不含糊。“银行业绩考核与支持民企挂钩”、“对社保欠费不进行回溯式清算”、“符合条件民企遇困难可税费缓缴” 、“五个一百”畅通沟通渠道”“营造良好政商环境、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决策”……这样一些“情暖人心”的政策,旨在通过降本减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搭建民营企业诉求直通平台等方式,聚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毫无疑问,今年一季度显现出来的民企投资回暖与民营工业的增速,是民营企业对国家扶持民营经济春风浩荡的“投桃报李”。这也预示着浙江经济发展仍有强大的后劲与潜力。
(图片来源:东方IC)
破茧成蝶: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数据中,浙江工业增速表现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尤其是3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是自2010年9月以来的最快增速。此外,3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9%,这是2004年以来各月份的最高值。
数据喜人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事实上,以块状特色产业成为特色浙江,早在16年前就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了战略规划。
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精心把脉浙江制造, “八八战略”之一,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年前,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曾指出:“传统制造业仍然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浙江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形成浙江制造新优势。”
于是,为加快推进产业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浙江打出了系列组合拳。比如实施 “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标准化+”,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撬动浙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正是这样的“优化”与“变革”,一季度,浙江17个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9.1%,纺织、服装、造纸、化工、化纤五大行业增长10%以上,谱写了“枯木逢春”、“老树发新枝”的传奇。
(图片来源:东方IC)
乘风破浪:新动能驱动新经济
一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同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9.2%、10.4%和9.4%。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浙江以“信息经济”为“一号工程”;并在去年正式宣布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宣布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持续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
正如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数字经济的强劲东风下,一批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并成为引领新经济的新动能。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的强劲增长,再次显示了产业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数字化转型竞争力明显提升,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创新驱动的强劲新动能。
浙江的数字经济,究竟是新经济还是新动能?答案是:数字经济既是浙江的新经济,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因为它已经成为赋能产业创新转型的重要力量。比如,数据化驱动下,工业制造正在构建更敏捷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引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更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而高水平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必将推动全社会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有力提升浙江经济的竞争力。
(图片来源:东方IC)
春潮涌动:改革开放激活创新力量
一季度,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值6635.7亿元,同比增长6.8%,进出口增速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列第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浙江对美贸易同比下降6.8%。与此同时,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1.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4.3%。
近年来,浙江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最大使命、最大机遇和最大平台。比如,利用义乌与舟山两大国家级改革示范区,积极开启“义甬舟”大通道,开设“义新欧”中欧班列,打造国际枢纽港-宁波舟山港……更是在去年发布了《浙江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根据计划,浙江将建好“一区”,即自贸试验区;筑好“一港”,即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联好“一网”,即数字贸易网;布好“一站”,即境外服务站;造好“一园”,即国际合作园;架好“一桥”,即民心连通桥。
显然,在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另辟蹊径”。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欧盟市场回暖,浙江太阳能电池对欧盟出口10.4亿元,同比增长148.1%;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开拓的开拓也贡献了不少力量,例如对东盟市场出口15.8亿元,增长4.3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30.5亿元,大幅增长89.1%,对日本出口也增长55.2%。
于是联想起这样的名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可以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正是浙江“改革开放再深入”的生动实践。浙江因改革而开放;因开放促改革;又因深化改革开放而不断实现跨越发展。
事实上,浙江一直走在改革前沿。从16年前的机关效能建设,到2013年11月,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启动以“权力清单”为基础的“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再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一直努力做的就是为市场松绑放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市场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改革,浙江还推出了“容错机制”的尝试。与此同时,一大批改革试点成为新时期浙江改革发展的闪耀亮点。
当然,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也仍然十分艰巨。总的来说,“浙江经济发展好中有变也有忧”。
诚如浙江省委常委会议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所强调: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推动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工作落细落实、落地见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是的,春回大地,万物生长。但前行的道路上仍有风雨,而强大的内生力与良好的生态,一定可以滋润出万紫千红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