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质量发展大潮澎湃,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
德清产业新城的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是华夏幸福基于德清县雷甸镇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探索出的一项创举。自去年12月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开园以来,已入驻产业化企业8家、众创空间孵化入驻16家,预计到2019年年底,实现工业产值达5亿元,亩均税收提升10倍,就业岗位增加15倍。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成立,可谓顺应时势,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先锋之举。
那么,半年多来,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的打造策略是什么?模式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对浙江其他区域又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腾笼换鸟 新旧动能乾坤大挪移
千年京杭大运河从雷甸镇蜿蜒而过,这里是德清新旧动能转换的重镇。
雷甸镇是浙江省排名前五十的工业强镇,金属加工、建材、纺织是当地主要的产业类型,在1990年代推动区域工业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需求放缓、成本上升和科技创新的大趋势下,这里的传统产业发展面临重重挑战;转换经济增长引擎,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怎样淘汰旧动能,引进新动能,雷甸破局先行。
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正是雷甸创新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成功实践。
走进雷甸镇304省道边的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人们眼前一亮:整齐亮丽的办公楼、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生机盎然的银杏树、加足马力生产的流水线,处处透出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
“这里原来是浙江源航塑业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仓库,亩均税收不足1.5万元/亩,去年12月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开园以来,原来的物流仓库焕然一新,亩均税收也有了大幅提升。”该示范区相关负责人成就满满地说,对现有老旧厂房、仓库,按照统一风格升级改造、功能优化、腾笼换鸟,招引并培育有活力、成长性强的新兴产业,按照产业集群规划,形成创新创业的新高地,打造区域转型升级的增长极,是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核心。
“我们入驻企业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平台优势,不仅能够享受到房租优惠和‘最多跑一次’便捷服务,从落户到开工,政府和华夏幸福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入驻企业捷莱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封装改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接,谈好就入驻,可以说是无缝链接。”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捷莱公司迫切需要这样新兴的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如捷莱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驻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自2017年12月建成开园以来,已有8家产业化企业、16家众创空间孵化企业入驻,预计到2019年年底,实现工业产值达5亿元,亩均税收提升10倍,就业岗位增加15倍,助力德清雷甸区域创新经济发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验田”。
雄厚的产业基础、临杭的区位优势以及高起点建设新城的规划,雷甸吸引着越来越多新经济企业的目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向高质量发展,雷甸,这个德清入杭的南大门,正以崭新的姿态走来。
庖丁解牛 逐个攻破新转换难点
从来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采访中,有专家指出,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成功的关键,正是解决了三大核心问题:载体资源的选取、载体平台的建设、产业的集聚发展。
首先,获取载体资源,是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需要解决的第一道难题。在新增工业用地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选取并腾挪旧有厂房,承担基地企业过渡、成熟企业租赁、成长企业中试、创新企业孵化等多种功能,打造存量资源“腾笼换鸟”的样板,尤为重要。华夏幸福协助政府通过全面盘点、集中整治、重点腾迁等多种方式,重点腾迁厂中厂、低小散、经营效益一般、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盘活存量资源,集中释放支持新动能发展所需要的载体资源。
其次,建设载体平台,是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能够健康发展的保障。
载体资源获取后,需要对旧载体进行整体封装,形成华夏幸福统一风格。“打造一个简约大气的园区入口,重塑一块简约清爽的厂房空间,打造一栋格调高雅的办公场所,形成一片赏心悦目的疏林草地,提升一条怡然自得的滨水空间”,根据示范区园区运营负责人的描述,秉持朴素却不失可操作性的总体平面设计理念,华夏幸福对示范区出入口、外立面、功能分区等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我们要把园区内景观绿化提升好,道路升级好,厂房外立面改造好,关键还要对电力、雨污水和厂区用水等进行扩容,从根本上淘汰落后产能,更新设施,以满足新经济企业的要求。”园区负责人如是说。
建设载体平台,华夏幸福并不仅仅如此。
华夏幸福是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其一开始就以“产城融合”的视野,观照德清的新旧动能转换。在解决了示范区入驻企业的基本生产问题后,华夏幸福实践“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放眼雷甸镇,虽然工业基础良好,但城市化水平薄弱,原有的工业园区周边缺乏配套设施,难以吸引新兴企业,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将打造六大产业服务平台,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科创孵化平台、园区公共餐厅、蓝领公寓、社交型人才公寓、公交车站等,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区域价值。
再者,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石。过去十多年,雷甸凭借融杭“桥头堡”的优越区位,先后承接杭州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了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主导产业,这些传统行业产值规模占比近65%,但土地占比高而亩产税收低,产能低端、附加值低、产业增长率低。传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宏观环境、雷甸产业基础及周边经济环境的综合排摸,眼下,德清产业新城大胆调整规划方向,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信息服务三个产业集群,着力将其建设成以科技型企业为主要群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成长三角高端制造创新转换中心。
在对旧载体进行封装改造后,华夏幸福在产业集群规划新思路的指导下,发挥自身招商优势,使封装改造与企业入驻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减少厂房空置的损失。而且,华夏幸福对入驻企业也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增值服务,减少企业入驻的后顾之忧,增强入驻企业的黏性,使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真正持续、健康地发展起来。
政企合作 雷甸开启浙江新范式
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是德清县雷甸镇新旧动能转换的开模之作,也是整个湖州市的首创之举,领风气之先。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湖州市也相继出台了措施。雷甸制造业基础雄厚,曾连续五年获评湖州市的工业强镇,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势在必行。2018年 1月,德清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 会议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思路,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改革思路,盘活闲置用地、加大“僵尸企业”“低小微”企业清理整治,加快改造旧动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首先从“寻找新机制”入手。
2017年,德清引进首个综合性PPP项目打造德清产业新城。该项目由德清县政府与华夏幸福合作,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为原则,华夏幸福负责合作区域内产业新城的建设和运营等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德清产业新城发展初见成效,成功探索出了德清雷甸镇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核心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华夏幸福)参与、产业集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华夏幸福秉持“载体资源掌控与产业布局相结合、产业配套与功能布局相结合、形象提升与产业动线相结合”三条原则,对旧有厂房资源进行统一封装改造、功能提升,同时进行精准招商来无缝链接入驻新产业,塑造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统一品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华夏幸福是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就是华夏幸福因地制宜,为地方政府打造的一揽子产业解决方案,具有创新示范意义。未来,德清产业新城将以新动能产业招商、孵化培育为主,以旧动能升级、创新为辅,以创新驱动为内核,打造经济换挡引擎,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转换,使德清雷甸原有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形成“产业能为城所用,城市能为产所依”的产业新城。
行走在雷甸镇这片新经济的热土,曾经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升级区域原有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实践取得了成功。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契合了政府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既有利保证财政税收的稳定和向好,又满足了入园企业快速实现项目落地的需求;社会资本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落地,获取服务报酬,在政府、社会资本、企业之间实现“三赢”。雷甸镇所面临的传统产业发展不足的瓶颈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城市等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而德清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在南方建成区域较多,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具有产业项目快速落地、资金投入少等明显优势,有利于在南方推广复制。在国家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德清产业新城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有望成为浙江类似区域探索产业发展解决方案的有效借鉴,打造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之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