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浙江海盐:跨海经济激发新增长
2018
05/15
16:49

本报记者 张海生 李刚

一座桥改变了一座城。浙江省海盐县便是最佳实例。

2008年5月1日,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在充分发挥苏、沪、杭交通节点的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海盐经济也因桥而起。

为纪念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十周年,海盐县日前启动了“我的城市我的桥”全国媒体海盐行活动。人民日报、央视网、中新社、中国网、中国经济时报、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十余家国内主流媒体齐聚海盐,一起见证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十周年来海盐的变化。

从交通末梢变交通枢纽

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过去的茫茫滩涂到现在的繁忙港口,大桥催生了海盐开放的经济,带来乡村振兴的活力,更赋予了这座千年古县城开阔的格局。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作为北桥头堡的海盐从交通末梢一跃成为长三角交通枢纽。

据海盐县副县长陈建平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后,海盐县在开放中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走向全世界,在开放型经济和乡村振兴领域都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海盐因跨海大桥而变大、变强、变美。海盐杭州湾大桥新区是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的,作为海盐经济开发区扩容的重要平台。大平台引来大项目,今年4月18日,总投资20亿元的上海城建装配式产业园项目开工;4月25日,总投资2.3亿元的安费诺嘉力讯海盐项目开工……“瞄准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物流四大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聚率达79.5%。”海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詹利民说。

从借桥出海到接轨上海

借桥出海,近年来,海盐按照“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战略部署,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以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为突破口,出台接轨上海行动计划。

陈建平介绍说:“仅海盐经济开发区就从上海引进项目70个,累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以承接非核心功能疏解为突破口,海盐在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园区平台、社会事业、人才科技五大领域与上海实现了合作接轨。其中,秦山核电站与上海核电实业公司对接,共建浙沪核电关联产业共享区。

除经济合作外,海盐还实现了与上海交通卡的互通共用,居民医保可在上海490家医院进行实时结算,两地人民生活更近一步。

从产业对接到城市合作

海盐县依托中欧城镇化合作平台,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打造了北欧(丹麦)工业园区、欧洲(德国)工业园区、中法核电关联产业园等三大国别产业园,以特色平台招引外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了丹麦丹佛斯集团、德国克劳斯玛菲集团、伍尔特集团、法国阿海珐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落户。目前,三大中欧特色产业园区已有企业100余家,计划到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实现产出500亿元。

加快百步经济开发区中欧时尚家居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欧洲企业战略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海盐多家企业与欧洲西门子、法国施耐德集团合作,合力开拓核电、火电、铁路、航空、石油等市场领域。

此外,海盐还不断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2017年海盐县与丹麦松德堡市缔结为全国友协认证的友好城市;与德国巴特梅根特海姆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意向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