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研讨会
浙江在线4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梦婕 通讯员 倪成良)一直以来,浙江装备制造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及管件零部件发展已形成规模。如何建立优势,满足我国重大装备需求、《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配套需求等,成了浙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4月12日,浙江高端装备制造关键基础件(轴承和密封)创新发展研究研讨会在杭州顺利召开,会议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浙江工业大学承办。
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产学研合作寻求新契机
“其实,我们更偏爱企业自己培养的‘博士’,而不是招聘过来的‘博士’。”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普遍痛点,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谢辉认为,轴承行业对经验积累型的人才更偏好,尤其注重人才在企业内部的二次培养,这样“打磨”出来的行业精英才更具竞争力和传承性。
如果说吸引到对口专业的技术人才,并递出橄榄枝是前提的话,那么“如何留住人才”就是后续考验企业的另一个难题。慈兴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扎根于宁波慈溪的轴承企业。技术中心主任赵坤坦言,慈溪作为县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能力相对来说偏弱。“通过人资部门的统计,哪怕我们招进来的技术人才,流动性还是很大的。”
对此,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孙光提出了一个自身企业实际的操作办法:采用了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来弥补这块短板。“对于公司来说,招聘了专业的博士,我们不一定养得起,也不一定能留得住。”孙光介绍,应对这种人才建设的困境,公司会将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数据提供给科研机构,以项目的形式,交由专业人才研发技术,并最终结算费用,支付给对方。
依托浙江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产学研合作模式受到企业追捧。尽管如此,在具体实施进程中,仍存在不少矛盾。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金福指出,产学研三方不仅要追求互补性,更要强调目标一致性。“高校和科研院所注重论文发表、成果研发,而企业看重效益。其实,大家都是同路人,不能说你到这儿就下车,你到那儿就下车了,应该是不到目的地,谁都不下车。如何从考核指标的角度,把大家的目标设成一致,推动利益最大化,这才有意义”。
浙江装备制造相关企业
致力打造高端产品
看技术水平更看制造水平
“请保持温度在25度以下,湿度在60%以下”的字样出现在浙江固耐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检测中心,里面整齐排布了一台台监测设备。它们紧紧依靠着生产车间,随时为公司研发的产品把关,保驾护航。
“无需技术研发的产品,我们也能做。”总经理胡乃达说,公司要立足长远,超越同行的话,就必须在生存的同时搞发展,毕竟企业需要发展还是靠技术。“目前,我们公司投入最多的还是技术中心,致力于研发高端产品。”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咨询处副处长田利芳认为,浙江省关键基础件企业创新活力较强,企业投入资金进行高端产品研发的积极性较高。同时,浙江省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资源,在基础件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这些已成为了浙江省高端关键基础件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浙江企业的产品研发不仅要体现技术水平,更要看制造水平,尤其要注重环保、排放标准。德国美国都能做到在制造生产的时候确保环境保护,我们也可以做到,而且这也可以体现机械密封的浙江制造水准。”宁波伏尔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谢方民说。
浙江省经信委机械行业副主任朱涛介绍,目前,浙江轴承企业有500多家,年产值在600亿左右。尽管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的“春风”吹向民营企业,但浙江大量的中小企业仍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我们中低端的供给能力过剩,但高端的供给,我们是不足的。”
他指出,未来,浙江轴承企业应以市场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技术影响力这三方面去提升改进,政府职能部门也将搭建相关平台,服务企业升级转型。
目前,浙江已形成杭州装备制造、金华汽车及零部件、乐清工业电气、舟山船舶等一批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其中乐清工业电气、杭州装备制造、宁波装备制造、新昌轴承、舟山船舶修造、嘉兴电子信息已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标签:高端装备制造;制造业;浙江;院士;调研;高端智力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