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 年,会稽人郑吉受封安远侯,任西域都护第一人,开创西域屯田戍边历史。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军费短缺,“红顶商人”胡雪岩积极筹措军资,解决后顾之忧。如今,胡雪岩故居依然屹立在杭州吴山脚下。
1997 年2 月,全国首批200 多名援疆干部陆续抵达新疆,
大规模的对口援疆工作开始。2010 年3 月30 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杭疆情结,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按照中央和浙江省的统一部署,20 年来,杭州牢牢把握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方向,全面实施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项目援疆,促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南疆各族人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20 年来,177 名援疆干部人才来到南疆,上万名杭商响应号召,安排援疆项目资金超12.6 亿元;20 年来,杭州大道、和田市萧山幼儿园、阿克苏市电商产业园、阿克苏市多浪第一幼儿园等拔地而起。“杭州基因”早已烙进这片土地。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2017年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援疆工作指出了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杭州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将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坚决落实“六个坚定不移”工作重点,发扬“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精神,打造铁军排头兵,争做最美援疆人。
脱贫攻坚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布隆科瑞克村的阿木提·达吾提搬进新房,60 平方米的房子,总造价45600 元。因为是“富民安居”项目,政府补助30500 元。同时,“美丽乡村”计划又补贴外墙立面、庭院整治经费5000 元。也就是说,阿木提自己只掏了1 万元。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7年,杭州援疆资金安排了2200 万元,在阿克苏市四乡两镇新建、改扩建安居富民房2200 户。据统计,2010 年—2016 年,在援建“富民安居”工程上,杭州援疆共援助资金39882 万元,让34477 户阿克苏群众住上了新房子。
有房住,还得有钱赚。家住喀拉塔勒镇的阿依仙木·吐尔迪,再也不像往年一样四处打零工了,因为袜业园就建在她家门口。现在,她一个月工资有3000 元左右,每天还不耽误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做饭,全家生活彻底改变。
2015 年,杭州援建了喀拉塔勒镇袜业园,项目一期于当年10月投产,让120 人实现就业,待二期全部运营后,年产值可达3300万元。再过几天,托普鲁克乡袜业园也将建设完成,这是2017年杭州援疆重点项目之一,投入援疆资金约1500 万元。杭州援疆帮助联系企业入驻,指导当地相关部门做好员工培训,预计过不了多久,四五百名维吾尔族老乡就可以在这里上班赚钱了。
产业援疆输血与造血并重 支援与合作并举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就要上市了。“以前要等着收购商上门来收果子,价格低,卖不出去的就烂在地里。”依干其乡果农吐合尼亚孜·买买提说,去年他和电商企业签订采购协议,“价格要比市面上收购价高0.3—0.5 元/公斤,20 亩苹果园,一年要增收1 万多元。”
阿克苏市有苹果、核桃、红枣、香梨等69.16 万亩,总产量45.91 万吨,林果业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但是,果子的销路和价格一直是个大难题。
2014 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把电子商务培育工程列为援疆
重点项目,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援建电商产业园。据统计,至
2016 年底,阿克苏市共发展网商10331 家,全市实现网络交易
额25.77 亿元,居全疆首位,其中农副产品零售额2.88 亿元,红枣、核桃、苹果三个单品销量居全国示范县首位。
2017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又牵头成立阿克苏市电子商务协会,研究解决电商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如原产地的保证、品牌的打造、物流成本的降低等,努力实现“疆果东输、浙产西进”。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命脉。结合阿克苏的资源优势,杭州援疆还着力发展纺织产业。近几年,永翔纺织集团、浙江胜达集团、浙江新世纪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在援疆指挥部搭桥牵线下落户阿克苏,帮助当地解决了2200 余人的就业问题。2017年6 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牵线杭州福光工贸有限公司,与阿克苏签订2 亿元投资意向协议,建设LED 产业园。此外,还先后与浙江阳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等数十家企业开展合作洽谈。
在500 公里外的和田市,杭州大道2 号是浙江工业园区的所在地。这是浙江省重点援建项目,自2006 年3 月启动至2009 年底,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 亿元,一期入园项目40 个。数年间,一座滨河新城拔地而起。浙江支援和田地区于七年前结束,如今这座园区仍然发挥着作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教育援疆教学设施改善 杭派教育理念普及
乃非萨·艾克拜尔,5 岁,家住阿克苏市多浪片区巴里当社区。她家是低保户,按照爸爸的设想,再过两年送乃非萨去读一年级,幼儿园就不上了,因为周边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读民办的家里负担不起。
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了解到,多浪片区有像乃非萨这样的4 岁以上适龄儿童约1800 名。于是,2017年将多浪第一幼儿园建设列为援疆重点项目,投资2041 万元。9 月,乃非萨和其他560 名维吾尔族孩子一起入园了,学费、伙食费等全免。幼儿园建设期间,指挥部还联合杭州日报等发起“多浪公益行动”,第一季捐赠价值近100 万元的款物。
2017年8 月6 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率省代表团赴阿克苏考察时交付多浪幼儿园项目钥匙并点赞,“不论是规模、占地,还是硬件建设,在杭州可能是一流,在自治区肯定是一流的,在阿克苏市肯定是第一的。在进疆短短不到6个月时间,能够交付这么漂亮的一个幼儿园,这就可见援疆干部的一种精神面貌,援疆干部的一种工作作风,援疆干部的一种政治担当。”
教育援疆始终是援疆工作的重点。20 年来,杭州援建了一大批学校,如和田市西湖小学、和田市第一高级中学、和田市萧山幼儿园、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栏杆“双语”幼儿园等,极大改善当地的教育基础条件。其中,2010 年由萧山区政府援助500 万元建成的和田市萧山幼儿园,已经承担了主城区一半以上的幼儿教育。
硬件改善,“软实力”也在提升。开展教育传帮带活动,杭阿教师结为师徒;杭阿共建高中数学、小学语文和数学青蓝工作室被命名为浙江省援疆人才传帮带“十佳”工作室;在阿克苏市援建远程互动教室,实现了远程教育小初高全覆盖;与杭州采荷实验小学等知名学校结对;选派骨干教师赴杭培养,组织杭二中等学校数百位名师来阿送教。
如今,杭州教育援疆迎来新时期,推出“组团式”模式,规划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阿克苏市十六中,打造出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体系化杭派示范教育。
交往交流交融事成于和睦 力生于团结
2017年暑假,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的帕丽旦到杭州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夏令营,“在万里之外交到了好朋友,学到了新知识,开阔了眼界。”帕丽旦说。
援疆项目“杭阿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启动于2016 年,第一批选派了20 名阿克苏孩子来杭,2017年人数增加到35 人,各族青少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2017年,杭州援疆还组织电商培训项目、人才研修班、骨干教师医生赴杭进修项目等,仅上半年,就已选派200 多名阿克苏市和兵团干部、教师、医生和女企业家等赴杭培训。据统计,2005 年—2008 年,100 多批考察团、千余名浙江各界人士到和田市考察交流,和田市也先后组织近百人赴浙江参
观学习;2010 年—2016 年,先后选派200 余名阿克苏干部赴杭挂职锻炼,上千名阿克苏市骨干教师、医生赴杭进修培训,数百名杭州专家来阿授课指导。
民族融合,不能不说“结亲”。2017年3 月25 日,16 名第九批援疆干部接过第八批援疆干部的“接力棒”,来到依尔玛村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走访亲戚,聊家常、叙亲情。艾尔肯·阿合尼亚孜是村里的贫困户,盖房缺水泥和钢筋,结亲干部庄伟庆帮他落实。这几天,亲戚家的阿克苏苹果熟了,援疆干部们帮忙销售。
基层基础建设强基础惠民生 聚人气树正气
依干其乡布隆科瑞克村的吐尔洪大叔,每天都要到村里的文化大礼堂转一转,这里有舞台、灯光、音响等,可以唱歌、跳舞或看看书。
据统计,2010 年—2013 年,杭州援疆资金累计安排1800 万
元,按照“九站一室”标准建成6 个社区阵地;2014 年—2016 年,援疆资金安排3970 万元,新建10 个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和3 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15 个农村(社区)文化礼堂;2017年,援疆资金安排500 万元建设15 个文化礼堂,安排2100 万元对30个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进行补助。
强基础,惠民生。和田市伊里其乡托甫恰村库尔班·尼亚孜一家,早在10 年前就喝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2007 年,杭州援建了托甫恰水厂,解决当地1.3 万多人及2.6 万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杭州援和期间,新建杭州大道、改造棚户区、建设民丰县自来水厂等,一大批关系百姓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在阿克苏,杭州援建了城乡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入户项目、农业高效节水滴灌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供水紧张局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干部人才援疆扎根南疆 倾情奉献
“一壶水在大江大河里掀不起一朵浪花。但在沙漠里,一壶
水可以救活几个人的性命。”阿克苏地区中医院副院长欧阳栋说。
作为第七批杭州援疆医生,他在完成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后,决定举家从西子湖畔迁到大漠边缘,留在阿克苏。
从结石手术到穿刺治疗,援疆医生们带来了新的技术,从学科建设到智慧医疗,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特别是“组团式”医疗援疆开展后,“援疆医生”成为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就医的最佳选择。
时间追溯到1997 年2 月,当组织决定让朱关泉来援疆时,
他年迈的父亲正身患重病躺在病榻上。为了援疆,朱关泉强忍泪水,到和田洛浦县后第12天,家中传来父亲病逝的噩耗。组织上劝他回去料理后事,可朱关泉权衡再三,选择把父亲的后事托付给家中弟妹,自己一头扎进工作中。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从1997 年“援疆”大幕开启至今,杭州市共派出援疆干部人才177人。20 年来,他们身上发生过许多像朱关泉、欧阳栋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人舍下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有的人离开新婚1个月的妻子,有的人强忍病痛坚守援疆岗位……他们是新疆这片热土上最可爱的人。(杭州市援疆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