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宁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17
11/15
16:42

原标题: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月初召开的全市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致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日前,记者走进宁波海曙、镇海、宁海和象山,探究各地村庄如何从实际出发,抓好“物业项目”、发展“服务项目”、盘活“农业项目”、实施“联合项目”、探索“新型项目”,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海曙胜丰村:创新股份经济合作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上周日(11月12日)下午的天胜花鸟市场,人声鼎沸,花香四溢。各个摊位前,圆菊、牵牛花、满天星、蝴蝶兰争相斗艳,顾客在悠闲地挑花询价。14年里,天胜花鸟市场装点了无数宁波家庭的院落、房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鲜为人知的是,天胜花鸟市场是海曙区胜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胜丰股份制经济不断开拓创新的大本营。14年里,通过4次改建提升,从创办初期5000平方米的钢棚市场发展成为目前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的大型市场,市场每年为胜丰村集体经济贡献近千万元的收入。

“天胜花鸟市场曾经是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的1.0版本,如今已经进化到2.0版本,将来,要进化到3.0版本。”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朱升海说。

胜丰村2003年8月完成股份制改革,成立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现有股民741人。截至2017年10月,集体总资产2.79亿元,净资产2.17亿元。

天胜花鸟市场是胜丰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的第一个大型项目,由于定位准确,一开业便迅速走红,成了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胜丰村借此开始一系列的扩张。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代表大会,在对外投资中,因为股东意见不统一,曾与几个前景不错的项目失之交臂。“必须探索更好的股份制合作方式,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朱升海在惋惜的同时,苦思冥想解决办法。

2008年8月开始,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了深化改革,向股份制2.0版本进发。“将总资产分成若干个项目,成立二级分社,把经营权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招标的方式承包出去,股东进出自由。”这一“变身”,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也调动了项目管理层的积极性,各项目收益率普遍提高了20%-30%。截至目前,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有天胜花鸟市场、洪塘商业用房等7个项目分社。

二级分社的设立创新了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一方面促进了股权的流转,优化了分社的股权结构;另一方面切实维护了股东的权益,强化了股东责权利的统一。

随着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逐年增加,跨区域投资势在必行。“平衡好分红和投资的关系,不断增强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后劲。”着眼长远发展,股东大会决定跨区域投资,启用拆迁补偿金向外购置资产。2006年年底,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斥资5100万元竞拍到江北区洪塘街道75亩工业用地及41000平方米厂房。2008年8月,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时候,胜丰村把洪塘工业厂房进行二级分社改革,不看好该项目的股东转让退出,看好该项目的股东可收购股份,并成为项目主管,大家齐心协力把项目经营好。目前,洪塘工业园区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已全部出租,每年为分社股东带来300多万元租金收入,确保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创业,始终在路上;创新,永无止境。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逐年壮大,也源于对产业结构的主动调整。“我们不能靠着房子、市场收租金,简单地过‘包租婆’的日子。必须直面市场,投资朝阳产业。”朱升海的话掷地有声。2010年开始,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用7年的时间,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现代自然农业示范实验区——天胜农牧,一期规模1030亩,总投资4500万元,坚持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生长激素、不用除草剂的“四不用”生产模式。通过7年的苦心经营,天胜农牧已成为农业部六大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之一。目前,二期工程千亩土地已完成流转、规划,即将进入全面施工。“下一步,天胜农牧将实行股东合伙人制,成为具备现代经营机制的企业,这是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的3.0版本。”朱升海说。

象山大沙:拥抱“山海资源”发展“美丽经济”

上周,笔者来到象山鹤浦大沙村海滨浴场景区,长约800米、宽约150米的沙滩无杂质泥浆,沙质细腻,沾在身上拂手即落。站在岩石上,远山如黛,近岭滴翠,崖下怪石峥嵘,海水洁净澎湃,真可谓神仙美景,不愧有“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的美誉。

“以前我们村是抱着‘金饭碗’沉睡不醒,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村委会主任许国庆对笔者说,“2011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才1万多元,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这些年通过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产,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60万元。”许国庆介绍,之前村里的年轻人以捕鱼为生,老年人以种植橘子为主,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非常有限。

2014年,有一位上海客商投资300万元兴建了一家民宿,邀请优秀设计师打造了一座世外桃源。这家名叫青籁的民宿坐落在半山腰,晚间渔火点点,清晨红日东升,在房间内就能看到无敌海景。“青籁”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居住,每到节假日总是客满,年收益60多万元。

“青籁”的成功,让村干部和村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大沙村抓住机会,将村委会大楼招租,吸引商家投资200多万元改建成东海岸农家乐。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去年以来,随着乡村休闲游日渐火热,大沙村现有的民宿在节假日经常供不应求。而与此同时,村庄里不少闲置房屋却没人开发利用。如何平衡供需矛盾?大沙村通过引入资本或鼓励房主对房屋进行修缮,使房屋干净整洁、设施完善,用于发展乡村旅游。

在大沙村,笔者偶遇上海客商严智华,他正带着项目图纸与工人对接并督促民宿工程进度。严智华计划在大沙村投资800万元建设精品民宿,打造8个以大空间、270度海景为卖点的客房。

“当时来鹤浦考察,一眼就看中了大沙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严智华对笔者说,一来到这里,就被淳朴、宁静而安详的大沙村深深吸引。

今年1月,严智华和3户农户达成协议,租下房龄30余年的农房。出租之后,房子产权仍然属于村民,房子不仅能得到免费装修,租赁期的后5年,每户每年还能得到6万元的房租收入。这些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的农房,将焕发新的生机。

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今年,只要天气晴好,大沙村一个周末就要接待上万名游客。村集体靠近沙滩的房子不断“升值”,去年,这些“变身”旅游设施的房子,租金收入超过了20万元。

节节攀升的收入给大沙村的干部越来越强的信心。去年,借着创建市级精品村的契机,大沙村投入800万完善村内硬件设施,打造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修路、拆旧、绿化、造景,把大沙村打造成一个以滨海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村,实现村强民富。”许国庆说。

镇海岚山和宁海缆头:引导产业集聚力甩“贫困”帽子

走进镇海区澥浦镇岚山村,连片的果蔬大棚映入眼帘,公路边一块块果园指示牌不时闪现。

“我们村曾经是个后进村,前几年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党支部书记罗金元告诉笔者,岚山村这些年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业的内部潜力,培育、发展和壮大高效特色产业,促进村民致富增收。2016年村集体经济可用收入140多万元,是2011年的4倍。

“土地是岚山村最大的资源。做好土地文章,是我们这几年的核心工作。”村里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流转整合起来,通过标准化建设,搭建钢棚,整体出租给中星草莓基地、金果园等大型农庄,增加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由村委会出面流转土地,我们无须和农户一户一户去谈,降低了成本,使得我们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品种选择和技术改良上。”金果园农场负责人杨乾雄告诉笔者。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中星草莓基地、金果园蔬果基地和核星蔬菜基地三个农业特色园已经落户岚山村。通过流转新增100余亩土地,金果园二期的用地有了保障,目前一个具备农技研发、新品种培育功能,总面积500亩的示范性蔬果基地已呼之欲出。

让村民尤其欣喜的是,金果园等大型农庄成为岚山村种植业的技术高地。金果园蔬果基地的职业经理人金剑侠,已经是村民口中的“金老师”,遇到种植技术上的难题或病虫害,村民都向他请教。村里借机把分散经营的28户草莓种植户联合起来,成立草莓专业合作社,抱团开拓市场。同时,村里完善草莓基地基础设施,给基地安装统一的围墙,为每户草莓种植户安装统一的标志牌,提升草莓基地的整体形象。如今,岚山村已经成为市郊知名的草莓采摘基地。

依托三个大型种植基地,岚山村配套做好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出蔬果采摘、垂钓、烧烤等一批项目,农产品转变成旅游商品、农村转变成旅游景点、农民转变成旅游从业者,实现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预计全年可吸引游客8万余人次。

宁海县一市镇缆头村位于宁海海岸线的最南部,以前的缆头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出现“负债”,发展滞后。

穷则思变。原先种植水稻、棉花的600多亩土地,亩收入只有300元,党员带头将这些土地改造成养殖塘,如今亩租金3400元,收入是之前的10倍。

换思路找到出路。采取流转、租赁、自主开发等方式,缆头村对村集体山林地、闲置留用地、荒地等进行分类经营,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盘活“沉睡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016年年底,村里把属于村集体的数百亩枇杷山统一承包出去,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昔日穷渔村,今日聚宝盆。村党支部书记叶显焦见证了这些年缆头村发展的点点滴滴,他说,通过盘活资产,村集体经济从原先的负债到现在年收入250多万元,其中80%分给村民,剩余的50多万元作为村庄建设资金使用。

宁海统筹使用市县两级扶贫资金 联建标准厂房增强造血功能

宁海统筹使用市县两级扶贫资金,积极探索建造标准厂房,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宁东扶贫标准厂房,是当前全省单体投资额最大的扶贫项目。

宁东扶贫标准厂房项目总用地面积71270平方米,设计标准化厂房单体21幢,其中标准厂房面积6.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55亿元,于2012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根据宁海县政府关于宁东扶贫标准厂房管理使用办法,各经济薄弱村租金收入享受面积为61483平方米。

宁东扶贫标准厂房已更名为金港创业基地,将着力打造成宁海县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出租13幢厂房,2016年租金收入200万元。

按目前每平方米100元的年租金计算,标准厂房如果全部出租,每年可实现500万元以上的租金收益,全县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将随着标准厂房租金的逐步提高而稳步增加。该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增强了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大大提高了薄弱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以及扶贫模式的重大转变。

背景资料

村级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基本实现形式,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全市村级集体总资产873亿元,比2011年增长56%,村均3000多万元。去年实现村级集体总收入72亿元,比2011年增长38%,村均255万元,其中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庄1600个,占总村(社)数的56.7%。全市村民(股东)分红人均723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