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浙江经济能在全国率先企稳向好 和这个群体变化有关
2017
11/10
16:26

11月7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在杭州专题调研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根据公开报道显示,这是车俊任浙江省委书记以来,首次就民营企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涌金君注意到,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均十分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正如车俊在调研中强调,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民营企业家是浙江非常宝贵的财富。

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民营企业”一词首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正迎来新历史机遇、进入新发展阶段。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步入新时代,浙江民营经济也应当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今天,涌金君约请专家撰文,一起聊一聊浙江民营企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全国经济增长2016年下半年出现回升迹象,浙江经济增长已于2015年回复至8%。这一年的时间差,体现着浙江民营企业的坚实,即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亦如车俊书记7日调研民营企业时说,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昨天读到北京媒体一则报道,中国企业宁波均胜电子旗下的一家美国公司,以16亿美元收购日本的高田气囊。高田曾是世界最大气囊生产商,拥有全球56个生产基地,4.5万名员工,与世界主要汽车厂商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均胜电子仅是一家2004年创办的企业,2016年营收已达186亿元。这家企业今年5月以来,股价扶摇直上,表明资本市场对其反应良好。

因为任何“低小散”,均应与总体平均水平的比较而言,而如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则坚决不应戴这顶“帽子”。浙江工业的产业层次低应该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其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并不低。

虽然直到2015年,浙江纺织业才走下工业行业的首位宝座,电气行业开始上位。但浙江纺织业早就以新型装备为主,工艺技术水平不亚于电气行业。七八年前去长兴环沉村,这是一个织机村,全是喷水和剑杆织机,出纳老臧家的纺织车间有一台电脑自动穿经机,替代了传统的手工穿经,效率提高几十倍,何来“低”字?至于所谓的“小”,我在2005年发现,浙江每个产业活动单位平均就业人数32.9人,列全国第8位,高于全国平均的31.5人,何“小”之有?至于散,更是无厘头。

从产业结构讲,浙江工业集聚于纺织、机械、电器、电子等少数行业;从空间角度讲,多数地方的工业园区通常集聚了当地至少50%以上工业产值,何散之有?

正是浙江民营企业的坚强身躯和睿智大脑,才能努力在本轮经济下滑中重建新的均衡,促使浙江经济表现较好。

2011至2016年,全国出口的年均增速陡降至2.0%,而此前10年,这一数字高达21.7%。这对浙江这样一个出口大省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这就好比是准备了一桌20人的酒席,但只来了10人,成本均已支付,收费却仅一半,眼看必亏无疑。浙江民营企业对此的做法,是积极收缩,压缩库存,减少投资,努力把现有的客人服务好,伺机扩张。2013至2016年,尽管各方面都比较困难,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速仍达7.9%。尤其可喜的是,浙江一大批企业家在成长,浙江发展的脊梁骨经历经济寒冬考验,更加挺拔坚强。

国际视野是当下浙江民营企业家的标配。全球出口贸易2011至2016年负增长2.9%,浙江出口在这一时期逆势上扬,年均增速4.4%,高出全球同期7.3个百分点。早在20余年前,浙江就开始小规模资本输出,至今年9月已形成678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今年1至9月份,全省对外直接投资占全国8.9%,比浙江GDP占全国比重高2.7个百分点。支撑浙江经济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背后,就是一大批奔走于全球各国和地区的浙江企业家,他们有的一年大半时间在境外,候机大厅似乎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企业家知识水准早已有了巨大提高。早期的浙江企业家,是在需要物质营养的时候吃不饱,需要精神营养的时候无书可读,学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种历史造成的遗憾终成过去式。

我今年初去慈溪,偶尔了解到一对夫妻老总。太太是复旦研究生,先生是国内名校的海归研究生,两人各管理着两家企业,都是业内龙头企业。而早年创业的所谓低学历企业家,有些知识水平已堪比大家,因为他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今年夏天与一位敬仰的企业家在一起,他说刚刚参加了国内某著名学院培训班,在台湾听了近10天课,主要是学习文化、历史、管理等,见了一批名家,听了精彩演讲,得益匪浅,而他的企业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国同行前列。

浙江的一些企业家,有着一系列关于情怀、选择和坚守的曲折漫长故事,展现着浙江人艰难拼搏和聪明才智。我30年前在国内一份人才杂志上发表过“鲁冠球成才道路分析”,这么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早期创业已较难用智商情商解释,支持他的传奇般的企业家生涯一生的,是对企业的爱,对团队的情,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深深眷恋。

温州“八大王”列首位的胡金林,20世纪70年代去神农架讨活路,哪知比温州更穷。而他去年夏天在西湖边的宝石山麓,舒适地坐在一把大椅子上,神定气闲地跟我说,他现在之所以还在做企业,就是为了一份愉悦。企业做大后,与企业家的物质生存渐行渐远,与其精神生存更加紧密,而这些在当下浙江企业家身上,应该是越发的发扬光大。

我经常与企业家在一起,感受着他们的生气、活力与家国情怀,不由自主地受到他们的激励。

今年夏天,我与同事作了一项有意义的研究。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1998至2004年为43.5%,2004至2011年为52.9%,2011至2016年为69.4%。这就清楚表明,浙江之所以能积极走出经济下滑,重建微观均衡,关键是技术进步大大加快。而这背后,正是进入新时代的浙江企业家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待。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消费景气时期。具体表述是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消费增长对GDP增长将持续具有主要贡献,经济增长以消费为主导,经济增速大致6%至7%。而这一时期的关键,是劳动生产率能有较大提高,抵御劳动成本的相对较快提高,促使企业保持较好财务状况,在分配向劳动倾斜的宏观格局下,仍具有足够的扩大再生产能力。

令人高兴的是,2016年全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略快于居民收入的提高,表明这样的一种局面,大致是可以积极应对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企业及其企业家面貌状态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十分明显,我们正日益具有新时代的微观基础的坚实支撑。

(文/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