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亮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文指明开发区的创新转型之道。在关于“杭州离一线城市还有多远”的思考中,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连发“六问”,其中“一问”便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杭州要把提振壮大实体经济摆在更突出位置,为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杭州拥江发展的“桥头堡”,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核心区块,萧山建设“新杭州”的主阵地、主战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着力点在于以不断的改革,为企业的创新建立良好的环境,谋划好未来;坚定不移争创发展新优势,大力提振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开发区、建设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杭州建设一流城市中体现国家级开发区的“智慧”担当。
创新发展方式,处处奔涌创新潮
预计今年11月,全球交通创新中心有望落地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正在打造的中国智慧交通谷将联合中美创新创业孵化器,举办一场面向全球的未来交通国际创新大赛,联合全球数千所高校和数万名学者,挖掘交通黑科技,推动产业落地。
当然,执掌未来交通“黑科技”的中国智慧交通谷,仅仅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培育特色小镇——信息港小镇“智慧谷”集合的1/7。
特色小镇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抓手,就是要补齐浙江创新力量不足的局限。作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的特色小镇平台,信息港小镇创新性地谋划系列“智慧谷”,把智慧产业与开发区实体经济的壮大强强联姻,以特色小镇的智慧应用生态服务萧山开发区乃至萧山的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信息港小镇已经形成了“一港七谷”的产业架构,“一港”就是杭州湾信息港,它是小镇的智汇港。还有七个与当地产业相结合的“互联网+”特色鲜明的智慧谷,包括健康、交通、场景、家居、移动、化纤和包装智慧谷。
小镇“镇长”韩梦龙说,信息港小镇要打造的“创新产业生态圈”是一个生态开放、产城融合的大社区。两年多来,小镇在这一产业架构下,集聚了600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百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网盛数新等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小镇也先后获得国家级小微型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称号,培育的魔豆工坊和映创空间均成功晋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接下来,信息港小镇将进一步聚焦三大产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力争成为萧山创新发展的“智慧大脑”。
当然,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镇经济学”中,还有另一个重点建设的机器人小镇,它更关乎实体,关乎制造业的智慧转型。日前,一支总规模50亿元的机器人小镇产业基金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它将投资及引进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及控制部件等领域的优质企业项目,通过对引进企业注入资本、技术、资源整合及市场开拓等投后管理,促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集聚,助推机器人小镇的建设。
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小镇的发展脉络中也可以发现,特色小镇分别从创新平台、产业导入、金融等多个方面,与当地的实体经济构筑起一个互动互赢的平台,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发挥了“创新引擎”的作用。而这种建立在本土经济优势之上的特色小镇创新,逐渐成为决定萧山创新发展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因素,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实践。
正是在这样的“小镇经济学”思维导入之下,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又多了一份底气和自信。
抓牢实体经济,夯实发展之基
德意电器今年新落成的智慧工厂内,从一块不锈钢变成一台产品,所历经的环节在30秒之内就能完成。这中间的功劳,便是机器人激光焊接、原材料智能立体库、自动环保喷涂线、智能配送库、自动包装线等等“聪明”的生产系统。
这也是德意电器全新建设的智能工厂,按工业4.0的理念规划,是杭州首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市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它引入物联网技术,将制造过程中的每个车间、每台设备、每个检测结果进行实时采集,实现了产品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甚至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在物联网车间的建构中,德意也凸显自主创新。比如一台集合9道工序13秒就能做出一个结构复杂的产品的1000吨多工位钣金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就是德意与国际知名厂商共同开发的。还有工厂内众多纷繁复杂的子系统,也是德意用自主研发的数据交互平台作为主要存取平台。
“搬到新厂后,在工人不增加的情况下,产能将是原先的3至4倍,一二期全部达产后,产值将达到40亿元。”德意电器董事长高德康说,智慧工厂的建设是德意着眼于未来的决策。“从企业自身发展看,必然不能走低技术、高能耗、高成本的老路;从市场看,高端厨电精品化是行业趋势,企业必须具备研发制造的能力。这样来看,投资的方向再明确不过。”
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像德意这样驰骋智慧制造领域的“探路者”还有很多,它们共同建构成了开发区自我革新的集体信念。
比如在汽车轴承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兆丰机电,今年9月8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它的“领路人”孔爱祥在敲钟仪式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们要转型为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样一个带着强劲动力的奋斗目标,透露出开发区企业在面对行业阵痛时的“勇往无前”。
还有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大数据产业集群的“领头羊”钱塘大数据,在区企合力的劲道之下,连续两年举办全国性的工业大数据大会,不仅打响了萧山开发区在工业大数据领域“全国第一方阵”的旗帜,更是开启了工业大数据在制造领域的渗透,加速传统制造业的智慧化。
更有派登洋服这样的传统服装生产企业,引入个性化定制模式,试水“新制造”,成为全省服装行业智慧工厂建设的“样板”。
从诞生之日起就携带并充满创新基因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一轮实体经济大发展的新浪潮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智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抓牢实体经济,夯实发展之基。
发展未来产业,开动增长新引擎
再过一个月,杭州湾信息港二期就要启用了,其中一幢楼宇将打造中国智慧健康谷,这是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微医主建的产业园。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也将在这里正式挂牌。
“如果睿医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微医得到应用,将助力微医实现从挂号网、互联网医院到医疗人工智能平台的转型。”微医联合创始人张晓春说,“该中心将更加开放,集中开展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据了解,浙大睿医人工智能中心将成为国家医疗人工智能的重要基地。
“分级诊疗政策出台前,占全国医院数量不到10%的三级医院承担了近90%的医疗服务。”这就是中国医疗资源应用“不平衡”的现状。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挂号、排队、找医生等等的“不再难”之后,更多人涌向大医院,大医院也越加“拥挤”。如何改变这种“不平衡”?在张晓春看来,另外90%的医疗机构包括92.7万家基层医疗机构,以及46万家药店等可以利用的医疗服务场景,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或能改变这种“不平衡”。
这当中,微医的探索,就是把专家的经验数字化。张晓春说,微医正在构建智能医疗云,把大医院专家的经验转化成数据,并形成工具包,分享给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来使用。在这种标准化之下,只要他们能看懂医疗数据、懂得标准,就能给出处方。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小病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甚至药店诊治。反过来,海量医疗数据的收集与积累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助推下,又能加快对疑难病症的诊治。
目前,微医在人工智能上的积累,已经有了“落地”之势。从智能医疗云,智能分级诊疗、智能中医诊断、智能医院,到智能医药监管、智能监控管理,再到智能体征监测外设,微医正在构建自己的医疗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而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产业“矩阵”中,微医致力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有着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问答系统背景的杭州一知智能科技则深耕于“如何让人与机器人愉快聊天”,还有包括数联中国等在内的其他信息经济企业也开始渗入人工智能。
可以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全力储备人工智能“智库”,力争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和技术高地。当然,“中国人工智能谷”也正在这里横空出世。
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宏观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它的路子到底怎么走,是摆在开发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结合浙江“大湾区”、杭州“拥江发展”、萧山“三化联动”省市区三级战略,它的转型任务也更为艰巨,无论从全域城市化的角度,还是产业转型的角度,它必须找到一个“结合点”。而落到实地,就是建设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当然,这一底气,来自于萧山对未来产业的深刻把握,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强化新动能的支撑,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虚拟现实等等。
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让这样的关乎未来的创新集群更有动力、更有活力,它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基础,把加快集聚特色创新资源作为关键,把引才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而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的一席话更是印证了这一观点,“万向今后发展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创新聚能城的谋划,一个是硅湖的建设。”据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就是区块链技术,用全球资源、全球人才,建一流清洁能源产业,用区块链构建一座新能源汽车之城。
万向的方向,也是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方向,这是布局未来产业的谋虑,更是树立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底气。
打破制度藩篱,当好发展“店小二”
在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的新征程上,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自问”,开发区如何在改革创新上做标兵,如何在科技创新上作标兵,如何在城市建设有机更新上作标兵,如何在打造铁军上作标兵。
那么,如何真正破题?萧山给出了“顶层设计”,做大平台。日前,萧山区完善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的体制机制,将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宁围街道、新街街道建立紧密带动、协作关系,形成大平台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更高更优更快更好地推进“拥江发展、跨江发展”前沿阵地的开发建设。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全省一流科技创新中心”也因此在空间规划上有了战略支撑,它的开发建设范围得以“扩容”。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叶建宏此前调研新街街道时也表示,“开发区与新街街道的体制机制调整,是挖掘双方各自优势、推动开发区与新街街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合力搞好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协力推进发展,通力推进城市化。”
业内人士表示,整合开发区与街道资源,积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合力布局,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将不断提升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
确实,平台与街道的通力合作,可以让项目、人才等资源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平台上得以流动并壮大。比如“创客天下·2017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的12个获奖海归创业项目中,有4个落地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慧谷科技园、科技城和新街生物科创园。而原本缺少城市配套的新街街道也得益于此次“体制机制的完善”,落地新街生物科创园的海归项目可以享受到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配套。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杭州医谷”的新街生物科创园也将享受其“溢出效应”。
未来,随着萧山“三化联动”战略不断深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宁围、新街在机场城市大道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上还将擦出更多的火花。
也正如此次“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紧随萧山发展脉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开发区,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萧山新一轮腾飞作出新的贡献,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