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全省高新园区综合评价 新昌高新园区拿下第四
2017
08/15
16:20

新昌经济看高新园区!

今年上半年,新昌高新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9.42亿元,同比增长8.09%。

在交出漂亮成绩单的同时,新昌高新园区也收获了荣誉。

近日,最新一期浙江省高新区评价结果出炉,新昌高新园区表现抢眼,综合排名拿下全省第四。这份榜单中,排名第一的杭州(滨江)高新区,不久前刚刚拿下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三名的成绩。

如果和省内其他高新园区做一个横向比较,新昌高新园区的面积和体量都是“小个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个子”却输出了众多大数据。

据介绍,此次浙江省高新区评价非常严格和复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能力、结构优化、科技服务、规模效益和定性评价(园区体制机制和管理)5个一级指标,并设27个二级指标,增加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及其增长率作为加分项指标。从分项指标来看,新昌高新园区在主导产业集中度、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万元工业增加能耗等指标排名前3位。

小体量和大数据的对比效果惊人。

惊人效果背后,是新昌高新园区牢牢把握“高新”因素进行深耕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同时也是新昌高新园区争创“国字号”高新园区的底气所在。

园区企业,转型升级的“全球视野”

从新昌县城出发,进入梅渚镇不久,就能看到省级特色小镇——智能装备小镇。小镇面积3.46平方公里,位于新昌高新园区梅澄区块。

智能装备小镇是新昌县智能制造的高地,也是新昌高新园区转型升级的集中体现。

小镇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发展航空智能装备、制冷智能装备、交通运输智能装备、纺织印染智能装备。同步发展智能装备创业服务、智能装备商务商贸、智能装备文化旅游和生活服务等。

智能装备小镇内,纺织装备、轴承等传统产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

总投资17.35亿元的日发智能纺织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已经投产。该项目将大幅提高纺织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和产品档次,可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期项目投产后,具备年产2000台(套)智能纺织机械装备及3000套精密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6.27亿元,利税1.85亿元。

就在这个项目不远处,五洲新春新泰实业年产140万套机器人轴承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实施,项目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常机器人轴承使用寿命为8000小时,该项目机器人轴承可运行15000小时以上,轴承寿命和质量实现质的飞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样在智能装备小镇里,一些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则具备了国际视野。

浙江三花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三花),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于一体的专业公司,也是新昌首家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其主导产品四通换向阀、截止阀品种齐全,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球第一。

主营业务做到全球第一后,三花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之路,海外收购和并购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3年,三花收购了德国亚威科,进入洗碗机、咖啡机等零部件领域;2015年,三花注入微通道换热器业务,海外业务表现良好;此后,三花设立产业基金,用于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行业投资、并购和孵化。

除了三花,“日发精机”花3.5亿元收购意大利航空设备制造商MCM公司,成为拥有飞机总装及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此次收购后,日发航空产业园落户新昌高新园区智能装备小镇,项目一期总投资10亿元,形成年产10000件航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同样,万丰、五洲新春等上市公司也通过收购、并购进入了通用航空领域。

“园区坚持创新引领、全球视野,大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高端领域和高端环节拓展。”新昌县高新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转型的全球视野让新昌企业能够占领前沿技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得益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今年上半年,新昌高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234.84亿元,同比增长7.77%,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0.31亿元,同比增长7.73%。其中实现新产品产值156.4亿元,同比增长9.4%,新产品产值率58.26%。

精准服务,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从2001年建立高新园区之时,新昌高新园区一直面临着一个贯穿园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新昌高新园区有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这是高新园区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去年10月25日,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新春)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仪式上,五洲新春邀请了自己的合作伙伴——美籍华人陈一鹰教授。

当时,陈一鹰团队正带着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叶片项目跟内地一个城市谈落地合作,但双方前后谈了8个月,项目还没有落地。为此,陈一鹰团队很着急。

五洲新春管理层一听,觉得这是市场前景比汽车还要大的项目,马上邀请陈一鹰到新昌来看看。正是这个邀请促成了这个项目最终落地新昌。

“航空发动机叶片项目,最后落地新昌,除了集团给力外,与政府的支持有着很大关系。”五洲新春行政总监孔波兰告诉记者。

双方达成意向后,新昌高新园区快速行动,帮助解决了土地等一系列问题。

“这个项目涉及到两个村的土地,差不多花了1个月时间,完成了前期的政策处理工作。”新昌县梅渚镇人大主席张文平告诉记者。梅渚镇是高新园区梅澄区块所在乡镇,一般园区土地征迁的前期政策处理由乡镇完成。

5月26日,由五洲新春参与出资建设的浙江恒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昌高新园区梅澄区块举行了奠基仪式。企业正式落地后,园区的服务并没有因此结束,而是继续跟进,并提供一对一服务。

原来,为了更好服务企业,今年4月,新昌高新园区管委会建立了“投资统计预报员、智能制造信息员、项目审批指导员、科技创新联络员、困难化解服务员”的“五员”企业联系制度,建立了企业问题墙和回音壁,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全面加快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前置条件,压缩审批时限。

高新园区工作人员赵建永的一项工作任务就是一对一服务浙江斯菱汽车轴承有限公司。今年年初,斯菱轴承新产品投产后供不应求,想扩大生产规模,急需土地。赵建永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马上联系了高新园区规划科,规划科跟进实行一对一服务。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斯菱轴承很快递交了一份用地申请报告。

此外,针对园区内科技型(高技术)服务业不足,新昌高新园区规划建设南岩科技城,科技城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核心区约500亩,主要用于集聚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和企业研发机构,目前国家级轴承和机械产品检测中心、工业设计基地、科技孵化器、科技大市场等建成投用,多家高端工业设计机构、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入驻科技城,投资近2亿元的科技孵化大楼已完成主体工程,下半年即将投入运行。

产学研合作

全国技术为我所用

一直以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始终占据主导作用,目前,新昌高新园区企业已建有国家技术中心4家,省级研究院16家,省级技术中心12家,省级研发中心23家,市级技术和研发中心共计43家。

但是,一个位于小县城、面积只有30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园区,完全依靠企业或者政府来完成科技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以往遇到研发难题,需要企业自己找资源解决,这会耗费大量精力。”斯菱轴承总经理姜岭说,这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于是,通过借智,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成了不二的选择。

浙江理工大学的胡旭东教授是最早走进新昌企业的专家之一。如今,胡旭东团队在新昌高新园区科技孵化器拥有1300平方米的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五六名老师常驻新昌,为新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胡旭东是纺织机械行业的资深教授,与新昌的企业已经保持了10年以上的深耕合作。

“新昌对发展科技创新的里面很明确,企业对科技的渴求非常强烈,整体氛围很好。”胡旭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早在2005年,他的团队就和新昌日发纺机共同承担了浙江省科技厅的一个项目,攻关喷气纺机控制系统的一个技术难题。

“那个时候,我们在杭州搞研发,有需要就到新昌跑一跑,走一走。”胡旭东说,那个时候虽然有合作,但和企业的关系并不紧密。

2012年的一次合作却让这种简单的校企合作发生了质变。

新昌昌鹤群机械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纺织多臂机为主要产品的老牌企业,2012年,企业已经处于倒闭的边缘。新老总接手企业后,赶到杭州,找到了胡旭东团队,希望与浙江理工大学现代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结成全面合作关系。结果,短短半年时间,胡旭东团队就为企业开发出了两个新产品,并很快打开了市场,企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2015年,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

没想到一次产学研合作“救活了”一个企业。此后,胡旭东团队和新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合作领域也从原来的纺机行业扩展到了整个制造业。

和胡旭东团队一样,新昌高新园区也“嗅到”了产学研合作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高新园区努力搭建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和高校提供相互激发的平台:2013年12月,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新昌中心成立,高新园区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定向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覆盖规上企业;2015年5月,浙江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实习基地落户高新园区;2015年7月,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新昌协同创新服务站成立……目前,整个高新园区共有产学研项目176项。

如今,姜岭等企业老总面临的难题会很快就能得到回应。“现在难题交到园区后,园区会快速响应,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联系高校强势学科一起攻关。”姜岭介绍,经园区牵线搭桥,斯菱已与三所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一批新产品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一季度,斯菱轴承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90%和100%。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