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昌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一直以来,高新园区坚持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高起点谋划发展思路,有力地推进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功能布局优化、和谐社会构建,更好地发挥园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打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新产品投产后供不应求,急需上马二期。”一个多月前,浙江斯菱汽车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岭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递交了一份用地申请报告。姜岭说,按照目前订单形势,今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是去年的2倍。斯菱汽轴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与高校的合作。“以往遇到研发难题,需要企业自己找资源解决,这会耗费大量精力。”姜岭说,现在难题交到园区后,园区会快速响应,帮助企业针对性地联系高校强势学科一起攻关。经园区牵线搭桥,斯菱已与三所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一批新产品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90%和100%。
近年来,高新园区努力搭建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和高校提供了一个个智慧碰撞的“大舞台”:2013年12月,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新昌中心成立,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定向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覆盖规上企业;2015年5月,浙江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实习基地落户高新园区;2015年7月,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新昌协同创新服务站成立;今年4月,设立规上企业“五员”制度,重点要求园区干部员工做好“智能制造的信息员”,全面走访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和规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企业智能制造情况进行重点调查,摸清新家底;当前正积极规划建设的南岩科技城,主要用于集聚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和企业研发机构,目前国家级轴承和机械产品检测中心、工业设计基地、科技孵化器、科技大市场等已建成投用,多家高端工业设计机构、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已入驻科技城,投资近2亿元的科技孵化大楼近期已启动室内精装修,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正是这一个个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使发展中的企业多了一份前进的驱动力。最近一年,高新园区68家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项目多达180多项。今年上半年,高新园区新产品产值率达58.05%,位于全省高新园区前列。
企业:“借脑”又“健脑”
7月8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导师吴震宇带着一名研究生从杭州赶来,与提前到达本发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研究生汇合,开始了两名研究生为期一个月的蹲点实习。
“吴教授一到公司就开始忙碌了。”刚到公司,吴教授就带着研究生钻进了车间,与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商讨新型轻量化复合材料编织机安装的相关事宜。此后,作为公司研发部的技术顾问,吴震宇教授又参加了一个有关客户订单解决方案的讨论会,实习生也旁听了会议。
“我们与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从2014年就开始了。”本发科技总经理梁贤军介绍,因为公司有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愿景,对新型轻量化复合材料的编织工艺感兴趣,而浙江理工大学正好有这方面的研究,双方一拍即合,开启了产学研合作。
任何新领域的研发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本发科技而言,在自身科研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力量的注入无疑是一股清流,不但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行业的前沿技术,将高校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而且,研究生在公司实习期间也在不断地发掘和突破新的研究课题。在之前的一期暑期实习期间,研究生每天都泡在课题研究的一线,不是在车间试验,就是在公司客户那里采集数据,其中一项研究成果公司还申请了专利。
“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不仅仅是‘借脑’,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会使一些优秀研究生认同企业文化而选择毕业后留在公司发展。”梁贤军介绍,目前公司的总经办主任兼车间主任就是之前导师带过来的研究生,加上实习期,已经是5年工龄的老员工了。
“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的加速器,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途径。”远信工业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有效补全了企业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
通过一系列不同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许多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新产品销售占比在逐步提高。同时,企业的技术骨干跟专家教授一起参与科研项目活动,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升着企业人才队伍研发能力,真正起到了“健脑”的作用。
院校:“强身”又“健体”
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多赢的合作模式,在企业和地方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开展合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收获着成长。
“高校为本科和研究生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实践内容往往较少;而对企业来说,往往希望人才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新昌中心派驻新昌高新园区的代表、浙江理工大学博士程晓颖介绍,2015年来,中心已同日发精机等企业达成了人才建设的意向,拟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新昌企业专场招聘会”、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方式为企业输送人才;2014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与新昌县轴承行业协会签订“卓越工程师计划”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与新昌县一批轴承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每年安排一批次二三十名学生到五洲新春、西密克、斯菱、嘉阳、新轴实业、国家轴承检测中心等进行为期2-3周的实习,目前已进入第4期,为高校学生提供接触一线生产的机会。
“这个星期,我们主要是在做一些准备工作。目前,新型轻量化复合材料编织机的骨架还在加工,我们在设计机器的芯轴。”舒展翔是浙江理工大学的研一学生,今年暑假,他将在新昌高新园区的本发科技实习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达公司后,他与另一名研究生就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始紧张的设计工作。舒展翔告诉记者,在学校,他们一般都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写论文。而在企业的实习,却更多的是将所学所想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艺,打个比方就是在学校里是吃饭、吃营养品等,而在企业的实习则是一个消化吸收和转化的过程。
“我们经常会与他们互动,也让他们到车间去,还会有专门的人跟他们对接,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人就相当于他们的校外导师。”本发科技总经理梁贤军说,“企业在推进项目研发的同时,其实也在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新昌是一个山区小县,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但是,就是在这样“先天不足”的条件下,新昌县坚持经济实体化、产业高新化,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生态好的发展新路,构筑了可在全国推广的“小县大科技”模式。去年5月,新昌县成为唯一的县域代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6月份,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而作为新昌县高新技术“高地”的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年来,围绕科技新城建设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创新发展为主力,创设协同创新大平台,助力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据不完全统计,高新园区现已促成56家企业与84所高校、研究院合作项目183项。产学研联盟新昌中心成立三年来,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