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制造正在借助“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通过“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协同,加快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近日,“一带一路”通往欧洲的桥梁—中德协同(杭州)峰会在杭州举行。“每年吉利在德国的采购量达60亿~70亿元,吉利采购件的20%~30%来自德国,并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吉利与德国的合作正在迈入更深的层次。”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中德论坛-共塑创新”并发表演讲。李克强说,中方希望以市场为导向与德在制造业领域加强创新合作。“中国制造2025”向全球开放,希望与德国“工业4.0”深度融合。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已经并正在促成大量中德制造业企业合作。
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29.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6%,存量达88.27亿美元。德国对华新增投资项目392个,投资逾27亿美元,累计投资项目9394个,投资存量281.8亿美元。
作为中国制造版图上重要一极,近年来,大量浙江民营企业正在通过海外投资、并购等手段,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而德国是浙江制造业企业青睐的目的地。
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说,浙江与德国近年来在经贸、机械、能源、交通等领域合作密切,也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李书福在峰会上表示,2015年以来吉利与德国合作企业猛增,包括博世、巴斯夫等60多家企业,业务涉及生产线、车身制造、底盘件、动力、新能源等各个系统。
中策橡胶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该集团董事长沈金荣也表示,因为德国汽车工业、轮胎产业相当发达,因此中策橡胶从原材料到轮胎制造装备领域,与德国合作非常密切。“目前我们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除了天然橡胶外,从德国进口的最多。在技术方面也与德国公司的合作最为密切。”
而且这种合作,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入。
沈金荣说,中策橡胶与德国企业的合作,已经从以前的基本贸易,到后来装备制造、原材料等方面的合作,再到现在演化为全面深入的技术战略层面合作。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也表示,德国是欧洲的制造强国,中国是全球的制造大国,两国的技术有高度的互补性。中国建材这些年在成套装备的打造过程中,高端产品大量引进德国技术,供应方包括西门子等公司。这些技术引进和合作非常成功。
比如,中国建材过去10年共制造水泥成套装备312条,市场占有率65%,这些成套装备中绝大多数的核心装备来源于德国。
玻璃装备产业亦是如此,中国建材在全球拥有65%的市场占有率,共60条生产线,其中很多装备同样来自于德国。
宋志平说,中国公司以前生产倾向于国产化,现在向国际化发展,这意味着技术和装备来源应该是国际化集成、全球采购,而非全部来自于自己,以此提高产品技术,降低企业成本,确保质量和工期。
这种合作、协同,并非只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德国机械制造协会荣誉主席迈克尔·罗格斯基(Michael Rogowski)表示,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先进科技和高端制造工艺的有效输出将对中国正在稳步推进的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中德两国可以利用双方之间巨大的市场机会,实现共同发展。
李书福也表示,中国有很多类似吉利的创新企业,都在不断地挑战行业的新高度,不仅加快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也为德国企业进一步开拓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带去了更多机会。
沄柏资本近日通过旗下中德私募股权基金完成收购德国自动化装配及物流系统制造商MontraTec GmbH。
关于对德投资,沄柏资本主席鲍毅表示,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工业领域,其中机器人及自动化、环保新能源、医疗健康、高端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技术导向的产业,都是沄柏资本最为看好的。“我们希望和在德国有技术和产品需求的制造业合作,与它们一起在德国投资。”鲍毅说。
“德国是老牌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是全球制造第一的工业大国,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德国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如果能良好对接协同,将实现巨大的合作优势和双赢。”李书福说。
宋志平则表示,德国是制造强国,拥有高端技术。中国是制造大国,有中高端成套装备。中国的中高端成套装备与德国高端核心技术结合,将是产品性能优良、价格相对实惠的组合。
梁黎明表示,浙江省全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且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效,争取到2020年,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30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境外直接投资达到65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319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从2014年的9.6%上升到11.1%;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达128亿美元,占浙江全省对外投资的比重从2014年的15.8%,上升到2016年的44.4%。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