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擦亮“浙江制造”金名片
2017
01/17
16:04

(原标题:擦亮“浙江制造”金名片)

1月15日下午,省政协科学技术界一组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部分委员就“浙江制造”话题接受多家媒体集体采访。3年前,正是这个小组的一份关于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提案,引起省委、省政府重视。

“ 浙江制造 这样的地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制度,目前在全国也是独此一家。”省政协委员、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处长王青告诉记者,自2014年起,浙江率先在全国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制度体系,以“高标准+严认证”为路径,引领浙江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经过3年努力,目前浙江已有44家企业获得77张“浙江制造”认证证书,其中国际合作证书16张,已制定的165个“浙江制造”产品标准,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构建这样的标准有何意义?在省政协委员袁书强看来,“浙江制造”以品牌建设为切入点,既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又与国际标准互认,打通了浙江好产品迈向全球的路径。“这也有利于解决企业产品出口在国外认证难的问题。通过相关部门牵头,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标的质量标准,不仅可以节省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也能让更多企业获得国际采购订单。”袁书强说。

对于袁书强委员的观点,省政协委员、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建伟有着更为直接的感触。“打响 浙江制造 品牌,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要。 古越龙山 在全国有17万亩粮食基地,现在,我们的制造标准已经从测量土壤覆盖到餐桌环节。”傅建伟委员告诉记者,黄酒作为浙江的历史经典产业,原先只有类似酒精度、糖度这样的粗标准,现在不同消费人群对酒类产品的需求升级,这都要求新时代的黄酒生产“标准先行”。

“深化、精细化、多元化,都是企业要下的功夫。”傅建伟委员透露,绍兴黄酒集团2016年的业绩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出口形势也一路看好。“这说明品牌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他表示,现在,“古越龙山”加快了“北进”步伐,产品主要销售区域从“以长江为界”向“以黄河为界”拓展。

“一些老底子的企业要扭转思维,把产业经验转化为数据。”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莫卫民说,要达到高标准,产品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要可控。“类似龙泉青瓷这样的产业,以前都是凭老师傅的经验来论成败,今后可以通过仪器检测,提高成品的优良率。”

“浙江制造业量大面广,中小企业多,要做好 浙江制造 品牌建设, 好企业 和 好产品 是两大基础。除了硬实力,我们更要关注标准化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体系,这些都体现一个企业的软实力。”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品牌建设不光要靠营销,更要向前渗透到设计、生产等环节,“浙江是较早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的省份,在打造 浙江制造 品牌时,保持这样的先发优势,通过创新驱动、工匠制度的建设,继续向提升为中国制造、全球制造的品牌标准迈进。”

作为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谭建荣委员提到一个亮眼的成绩单:在不久前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有9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他表示:“这些奖项大多与浙江的企业紧密关联。这也充分说明,自主创新、工匠制度的建立,需要产学研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

“最近,浙江省获批成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唯一省份,这对 浙江制造 品牌的影响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王青委员表示,这一次,小组也在“浙江制造”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提案,希望“品”字标的高端定位能够被更多消费者所知,也希望有更多企业加入到“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中来,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推动浙江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

(原标题:擦亮“浙江制造”金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