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而义博会正是“浙江制造”品牌走向国际的桥梁。本届义博会将首设“浙江制造”专区,汇聚浙江中小制造业优质品牌,集中展示“浙江制造”工匠精品,将“浙江制造”品牌推向全球。据悉,该展区将有50家浙企集中亮相,其中不乏义乌企业的身影,如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浙江永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义乌市华灵拉链有限公司、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等将登台“唱戏”。
纵观这些上榜企业,虽然与世界500强无法相提并论,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不辞“小微”,专注某一领域数十载。
易开盖实业
精益求精
提升亩产效益
在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紧张地忙碌着。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上半年易开盖的产量仍然以20%的速度递增,产值以10%的速度增长。目前,易开盖拥有每年60亿片食品易开盖和50亿片饮料易开盖的生产能力,牢牢占据着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地位。
易开盖公司创办于1988年,先后从政府取得3块土地,共150亩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亿元,每亩投资超过600万元。2015年每亩税收超过60万元。28年来,公司坚持“专业、专心、创新”不动摇,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积极在新材料、食品包材安全卫生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共计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95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6项。成功研发的“智能中转站”,每年为“易源科技”节省120万元的劳动力成本和32万元的能源消耗。
今年,义乌深化资源要素改革,推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亩均效益”,分别评出a、b、c、d四类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等资源要素方面实行差别对待。“像a类企业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抵押给银行,抵押价值就低。分割之后抵押,抵押价值就往上升,这样就提高了a类企业抵押融资能力。这对易开盖来说,是一大利好。”公司负责人骆立波说,比如100亩的土地,整块抵押的评估价值可能只有50万元一亩,如果分割成一块块15亩的土地,评估价值就能提高到每亩100万元甚至150万元。
“义乌土地等资源要素很紧张,企业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资源有效利用,发挥最大亩产效益。”骆立波表示,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还没有结束,在现有的土地上,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会继续投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义乌发展献力,争创“三名”(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培育)企业。
迪元仪表
自利则生
利他则久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流量仪表品牌前三强。“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是该公司董事长冯泽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熏陶下,生产车间内满是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各个车间都设有工作展板,产品品质、生产课题等以管理表的形式张贴公布。在生产过程中若是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谁都可以提出,并在管理表中体现。提出问题后,将由具体负责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管理表中反馈处理结果。除质量管理表外,车间还有专门的不良品公示栏和公示柜,以最直接的方式提醒员工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迪元仪表十分注重研发创新,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6%以上,设有省级研发中心,通过项目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和完善产品的质量及技术功能。据了解,迪元仪表独创了3项发明专利,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涡街流量计的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首次采用众数概率理论,解决了下限测量难、抗振动差等难题,量程比40∶1,赶超了国际水平;“电磁流量计零点修正装置”实用新型专利,采用自动零点跟踪技术,彻底解决了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因零点偏移导致仪表精度偏差、测量不准等问题,实现3mm/s零点跟踪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传输时间校准系统”专利,通过相关技术,解决了液体管道测量过程中气泡的存在对测量的影响,保证流量计在管道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实现整机精度1.0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去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视察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当得知迪元仪表从1991年创办至今,一直专注流量仪表事业,并能够将这个领域做专、做精时,李源潮对于企业的这份认真、执着精神给予了肯定。
小小吸管
凝聚工匠精神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吃惊的成绩来。”在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区,马克·吐温的这句名言尤为醒目。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双童公司用20多年时间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小吸管做成了中国驰名商标,做成了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
14岁那年,楼仲平踏上追梦路,15年时间里换了20多个行当,却一直没赚到钱。每当回想起这一段段创业历程,他总会陷入深深的反思,结论是自己创业不够专注。1993年底的一次偶然机会,他花5万元买下一套制造吸管的旧设备,在村里租了两间民房办起吸管厂,从此与这个行业结缘。“两个齿轮一转,塑料吸管的痕压便出来了,再捅入一根竹针,手工就成型出吸管的形状。”看似简单,但一天做十五六个小时,没两天,他的手上便全是血泡,稍微碰一下都疼得厉害。但没办法,再痛也得坚持。正是靠着这份坚持,2003年,“双童吸管”成为全球最大的吸管制造商。
当诸多企业追求贴牌代工的经营模式来做大时,楼仲平却放弃了合作多时的国际大客户,先后投入数千万资金用于“双童”品牌的塑造和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争取到大量原被传统制造企业忽视的小客户群体。在如今“双童”的内销市场上,小客户销量占比超过80%,这一“小客户原则”的经典案例,如今已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放入教科书的案例当中。
去年5月28日,楼仲平亲手将总经理的聘任书交到30岁的李二桥手上。这个从安徽蚌埠一个小县城初中毕业的农村小伙,一步步从车间普工开始,14年时间当上了这家知名企业的ceo。如今在“双童”,中高层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他们有着“工匠”的底子,又有着年龄优势,足以保证“双童”的工匠精神在楼仲平之后,继续得以延续。而在他们之后,一批更年轻的骨干也已经在培育中。
新光饰品
用标准提升
全球话语权
饰品是义乌市场最热销的商品。然而六七年前,义乌饰品行业曾面临过巨大困难。2007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召回中国产儿童饰品案例27起,计858万件,其中有20多起涉及义乌。一时“义乌饰品产业还能走多远”的质疑声四起。
在这种背景下,新光等一批义乌饰品企业开始引领建立标准规范。2009年,出口仿真饰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作为“联盟标准”出台。2012年6月下旬,义乌相关部门、义乌市饰品行业协会联合审定通过了《环保型金属饰品锌合金材料》联盟标准,这是我国审定通过的首个环保型饰品标准。
“我们制定的标准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现有的饰品标准相比,对铅、镉、镍等有毒有害元素的要求更高,标准实施也为义乌饰品顺利打入欧洲、美国等高端饰品市场打开了新大门。”新光集团总裁虞江波说,这几年,新光主导制定了饰品行业标准11项,让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新光不仅梳理了自身技术经验,也学习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大家抱团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又大大提升了义乌饰品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竞争力。
目前,义乌有仿真饰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70%出口国外,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转型升级,这几年,义乌饰品行业不断由“卖产品向卖标准”、“制造向创造”迈进。
不辞“小微”
的义乌制造
大有可为
“伊美薄膜、三鼎织带、华灵拉链……这些土生土长的义乌企业,从事的多是小产品、小部件生产,但都诞生了全国知名品牌乃至做到了行业首屈一指。”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说,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在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下,不辞“小微”、匠心独具的义乌制造,必将大有可为。